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作用

時間:2022-11-21 10:44:33

導語: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作用

摘要:隨著“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新構建,課下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基礎知識,課上師生互動、深入探討、答疑解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信息傳遞;吸收內化

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計算機技術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大學計算機基礎對于多數高校來說是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旨在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他們面對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新的教學改革[1]。

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高校大學生入校面對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涉及的內容多,而由于學生所在地區經濟環境的不同,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能基本掌握Office常用軟件、電子郵件等的應用;而有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可能沒有用過計算機。傳統的用PPT+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的“零起點”一刀式教學模式,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基礎好的,覺得老師是在浪費時間;基礎差的,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這必將影響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教學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新構建,變傳統的課上聽課、課后復習為課后學習、課上深入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提供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在上課前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上,則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師生互動,答疑解惑,深入探討知識的運用等。這里要求教學視頻資源要短小精悍且有較強的針對性,視頻的長度一般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每一個視頻都對應一個特定的問題,便于學生學習時查找。這樣,對于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來說,就可以控制學習過程,基礎好的,可以高效快速地學習;基礎差的,可以通過視頻的回放功能,反復觀看學習,進而學會相應的知識。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學習過程由“信息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階段組成,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傳遞信息”,課后學生自己“吸收內化”。課上學生機械式記憶,這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學習質量不會高,進而導致了課后的“吸收內化”也不會有收獲。課后學生自己“吸收內化”,還會因為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學的幫助而產生挫敗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新構建,課前自主完成“信息傳遞”,課上師生共同完成“吸收內化”,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

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

3.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如果沒有學生的配合,都將難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要想讓學生配合,就得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只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最大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信息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階段中都是學習的主體,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發現問題;課上提出問題、討論問題,達到吸收內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2],最大化地關注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與個性需求的滿足。3.2掌握現代信息化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依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教學目標及知識體系,將課程內容分成學習單元模塊,進而設計相應的教學資源,形式可以是小視頻、PPT課件、練習題等。教學資源的質量決定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學資源的質量差,學生就會不愿自主去學習,“信息傳遞”過程出了問題,就談不上后面的“吸收內化”。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師生間通過網絡技術進行在線輔導、答疑和測評等,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現代信息化技術[3]。教師應主動學習相應的電子產品、先進軟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學生提供優質、合理有效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在準備教學資源時,還要考慮到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差異,制作出有梯度的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流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可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流程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反饋、課后鞏固三個階段。1)課前階段。學生根據個人知識水平,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歸納整理出自己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接下來,可以與老師或同學進行交流,或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資料解決部分問題。對于未來得及或沒能解決的問題,可帶到課堂上與師生交流討論。2課中階段。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是學生反饋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沒能解決的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將帶有相同問題的學生組成臨時學習小組[4],共同分析探討。對于每組的問題,教師可先做點撥,而非詳細的講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結束后,各學習小組匯報問題及結論,對于得出的結論,師生之間,不同組別之間交換意見,對于好的匯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滿足感,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于不足的地方及時給予指正,找到問題最佳答案。最后,教師要針對學生遇到的普遍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問題進行講解,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3課后階段。課堂的教學完成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前、課中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效果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5];學生要根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及時進行反思。這樣做的目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及時發現,盡快改進,以利于后繼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課后鞏固、拓展訓練、專題訓練的任務,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更廣的理解。4課程評價方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如果采用傳統的一紙定終身的考試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顯然不合時宜。因此,有必要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程的特點,采用動態的、多維度的課程評價方式。可以將考核內容分為理論部分和上機部分,針對這兩部分,設置包括課前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堂參與情況、課后訓練情況在內的多維度評價機制,使學生認真對待每個學習環節,提高學習質量。

4結束語

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知識,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質量、團結協作、協作交流的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個體差異大的問題,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還需師生共同探索、及時總結、改進不足,有效挖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價值,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冬妮,周全興.翻轉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0):134-135.

[2]王麥玲.翻轉課堂背景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9(6):246-248.

[3]張筱丹,姚辰松,丁春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2):121-122.

[4]李梅,張晶.基于混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153-154.

[5]李紅艷,桂超,汪波.基于翻轉課堂的獨立學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2017(2):69-70.

作者:江波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計算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