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源學生計算機培養措施

時間:2022-03-28 02:52:58

導語:農村生源學生計算機培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生源學生計算機培養措施

1.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現狀

隨著家長和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重視,以及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情況逐年提高,高職類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每年都會招收大量學生,伴隨著計算機專業生源的不斷增多,各高職院校也正不斷調整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和教學方案,然而在高職類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育方面普遍存在著“重軟件、輕硬件”的教育現象,在對學生的培養上缺少對計算機硬件方面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另一方面,隨著農村教育情況不斷被重視,高職類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農村生源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加,而由于地域限制、經濟條件限制等因素,導致這些農村生源的學生以前接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較少,在專業技能學習和實踐方面進展較慢。

2.農村生源計算機專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硬件基礎薄弱

由于農村學校教育課程中對計算機專業教育缺少足夠的重視,且礙于學校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農村生源的學生接觸計算機較晚,甚至有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從而導致了農村生源的學生在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上掌握薄弱,缺少基本的硬件理論支撐。

2)軟件編程能力欠缺

大多數農村生源的學生在大學之前很少接觸過計算機編程方面的學習,從而導致在開始學習計算機軟件編程課程的時候成長較慢,由于軟件基礎理論知識的欠缺,不能很好地適應高職類院校計算機專業編程方面的教學進度,進一步影響了學生軟件編程能力的提高。

3)對傳統計算機教學方式接受較慢

傳統計算機教學主要采取“老師講課為主,學生練習為輔”的教學方式,學生缺少自主鍛煉的機會,一些高職類院校缺少足夠的機房等基礎教學設施,導致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村生源學生缺少直接的實踐練習機會,進一步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學習進度和能力培養

3.改革計算機專業農村生源學生的培養機制

針對于農村生源計算機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創新性實踐教學的理念,采用軟硬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探索適合農村生源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新型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學校硬件教學設施

高職類院校應該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學校的硬件教學設施,均衡配置學校教育資源,加大投入計算機專業硬件基礎設施,加快現代信息化建設步伐,擴大計算機機房、多媒體電教室等基礎教學設備,為學生能夠隨時使用學校的硬件教學設施提供保證。

2)軟件編程與硬件教學有機結合

學校在不斷注重學生軟件編程能力教育的同時,應該積極加強對學生硬件基礎知識的教育,做到軟件教學和硬件教學的和諧統一,使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軟件編程技能,同時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

3)加強計算機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式主要注重老師在課堂中的職責和地位,隨著對學生計算機能力要求的不斷增強,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職類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開設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對待問題的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專業項目的總體把握和細節實現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4)組織并實踐計算機競賽項目

通過參加計算機專業知識競賽項目,不僅可以使同學們進一步熟悉基本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計算機專業問題的能力,因此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計算機競賽項目、全國計算機挑戰杯等各類計算機大賽,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對學生專業技能、合作意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此外,學校應該積極將這類競賽內容融入到教學課程當中,從而進一步培養同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水平。

5)校企聯合新型教學機制

高職類院校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企業輸送高科技人才,學校應該重視對企業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對學生企業技能的培訓,通過校企聯合教學的教學機制,采用“學校教學、企業實習”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校就開始接觸企業的工作內容和研究項目,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專業性人才。

4.結束語

研究符合農村生源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策略,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農村生源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開發以“學生為中心、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通過課程設計、專業競賽、專業實習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合作意識等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作者:錢琪斌工作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