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信中傳輸控制技術研究

時間:2022-10-10 11:06:59

導語:計算機通信中傳輸控制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通信中傳輸控制技術研究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現代計算機科技的不斷進步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越來越快捷。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不同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反應效果。相對應的,計算機通信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數據傳輸和差錯控制技術也變得重要起來。下面以計算機通訊技術中傳輸控制技術為重點,對計算機通信進行了分析。

1計算機通信技術

1.1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通信技術就是將現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者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信息傳輸。在不斷發展的今天,計算機通信技術不僅在生活上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學習、工作上也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通信技術運用到信息處理系統可以將龐大且復雜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除此還可以運用到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等。

1.2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原理

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計算機中的電信號轉變成邏輯信號。計算機中的數據一般都是由二進制來表示,其轉換的方式是將高低電平用0和1進行表示,即用二進制中0和1的比特流的電壓表示,所產生的脈沖通過通訊設備來完成數據的傳輸,從而達到通信功能。

2計算機通信中的傳輸控制技術研究

2.1數據傳輸技術

MAC主要定義了數據包怎樣在介質中傳輸。MAC位于OSI中第七層協議數據鏈路層的下半部分,主要負責將物理層中的物理介質進行連接和控制。在中文中我們通常將MAC解釋為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協議。在如今,MAC已經被廣泛用于傳統有線局域網和當前無線局域網。本文主要闡述了MAC層中的數據傳輸技術,其中包括總線爭用技術與令牌控制技術于一體的主導技術以及其他輔助技術,輔助技術必須同主要技術一起使用。下面簡要介紹了幾種主導技術。

2.1.1ICMA技術

ICMA技術屬于總線爭用技術,它的中文釋義是載波偵聽多路訪問。ICMA是使用分散式的控制方法來使附近節點爭用總線的使用權,它的特點是各節點可以在任意時間向總線傳輸數據。但是當多個節點同時向總線傳輸數據時,需要按照計算機所規定的規則進行先后傳輸,即各節點在準備向計算機總線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先檢測一下總線是否是繁忙的狀態。如果是空閑,便可以立刻進行傳輸;如果是繁忙,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從而確保數據能夠傳輸成功。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響應快和技術容易實現,缺點是數據的傳輸不穩定,一旦網絡負載量過大,信息容易延遲發送。

2.1.2令牌輪詢技術

令牌輪詢技術又被稱為分散式令牌技術,作為主導技術中的最典型的令牌技術,它是以時間觸發的介質訪問機制,主要用于多主站系統。這種技術的特點是在主站中能構成邏輯環中的循環,網上的各個主機地位平等,只有通過一定的調度算法獲得令牌的主機才能進行數據的發送。它的優點是可以確定或預測最大網絡延時,缺點是無法處理突發事件。

2.1.3集中式令牌技術

集中式令牌技術也是一種以時間觸發的介質訪問機制。這種技術的特點是以內部的任務調度表來決定哪一個節點可以獲得傳輸數據的信道,從而將緩存的信息發送到總線上。它的優點是相比令牌輪詢技術擁有更精確的數據響應時間和確定的網絡延時,缺點是無法處理突發事件。

2.2差錯控制技術

計算機在進行數據傳輸時,一些突發的事件經常會使數據傳輸失誤,因此需要有效的差錯控制技術。數據在傳輸中首先要經過物理層,最后到達數據鏈路層。在通過某種方式進行檢驗時,傳輸的數據會被計算機進行檢驗,從而檢查出錯誤并把出錯的數據幀刪除。所以數據鏈路層在面對數據丟失時能做出更快的反應。數據傳輸產生差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最重要的是與計算機通信信號的強弱有關,如果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斷減弱,那么就會影響數據傳輸的質量。通常我們將信號的這種變化稱為失真。失真又分為振幅失真和延遲失真。其中振幅失真是通信信號頻率不穩定而引起的信號減弱,延遲失真是通信信號傳播速度不穩定而引起的信號減弱。差錯控制不僅可以使被刪除或被損壞的數據得到恢復,而且可以調節數據通信網絡中的數據流,從而避免網絡負載過重。在進行差錯檢驗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ARQ和FEC兩種方式。ARQ方式又被稱為自動回復請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檢錯碼進行檢錯,檢查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差錯。當數據接收端檢查出差錯,就會通知發送端重新發送數據。這是一種依靠雙向通道進行信息反饋的方式,并且要求發送端設有數據緩沖區來保存已發送數據,避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出現錯誤而重發。這種方法適用于出錯率較低的線路使用,假如在出錯率高的線路使用,數據包在大量重復上傳時會引起網絡堵塞。FEC方法又稱為前向錯誤糾正,它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糾錯碼進行檢錯,不僅能夠檢查出ARQ能檢查出的錯誤,還能夠檢查出二進制編碼中發生錯誤的位置,并能夠自動、及時的修改正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依靠發送數據塊上的附加冗余量來重建數據包的錯誤部分,從而使錯誤的數據包得到修正,從而不用重復發送數據包。缺點是編碼效率比較低,糾錯設備也比較復雜,特別是在鏈路狀態良好時,較多的冗余量將會延遲數據的傳輸速度。

3總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計算機通信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計算機通信技術不僅可以實現高效率的數據傳輸,而且可以促進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認清計算機通信中傳輸控制的類型,有效的調節網絡的數據流,從而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和有效。同時要不斷完善數據傳輸控制技術,使計算機通信為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

作者:李紅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張穎南.淺析計算機通信中的傳輸控制技術[J].信息化建設,2015(06):101-101.

[2]雪娟.淺談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4):2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