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

時間:2022-08-27 08:28:25

導語:黨校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校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

因為當下教育環境、模式等的改變且在黨校計算機技術的教育中各學員計算機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從而導致黨校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受到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如何實施真正的因材施教等問題非常重要。而分層教學恰好能夠解決此類問題。因此依照發展變化的情況來開展的分層教學,是培養黨校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

1對于黨校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黨校在計算機教育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黨校在資源投入等方面有著較為嚴重的問題,且體現為下面幾點。第一,教學條件較差,具體表現為計算機配置低、上機的機會少,從而導致了教學任務無法切實完成。第二,教學方法單一,比如說雖然有的老師有專業的知識儲備過關,但是由于教學技巧等方面有較大問題,從而導致課堂上僅僅局限于知識上,而在實踐能力上的活動大多是較少甚至沒有的,因此使學員實踐能力難以提高。第三,教學內容單一,主要表現為教師上課內容過于依賴教材,對于教程內容未進行篩選以及延伸,從而導致了學生潛能難以被激發。第四,考核方法不科學,具體表現為大部分黨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較差,而教學內容為理論知識為主,這樣會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出現計算機實踐能力不足,尤其在應用性的操作中,因沒有較為全面且系統的科學考核,容易使學生有厭學的心態出現。

2分層教學的核心

分層教學十分注重“教師的教要適應學員的學,學員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員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并以“面向全體學員,正視學員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推進教學”為核心。其以教會所以學生為理念,把不同知識基底的學生分開教學,并且對于不同的學生靈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從而切切實實做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的計算機知識需要,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其“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而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必須做到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以及課前、課上、課后布置的問題必須要根據學生能力來進行知識的劃分等,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受到鼓舞,以此來鼓勵和指導學生在在學習中創新,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促進計算機實踐能力的養成。比如說在層次教學中,通過將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并且老師要根據特定的問題找到相對應的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使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在進行長期的分層教學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因為其通過個人能力進行分組的,這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對不同學生各自的長處的尊重并且有助于其特長的發揮。不僅如此,更加應該根據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興趣大小來綜合,從而促進有能力的學生的長期多方面發展。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差異,并進行科學合理的相應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同時有使其能夠更加獨立的自主學習。

3分層教學策略

3.1環境優化。在黨校計算機課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的大小,來安排符合其的專業課程,這在環境優化的基礎上進行。應該有針對性的對于不同專業安排不同方向的計算機應用技能課程,以此來使學生能夠有方向性的來應用計算機技術,避免了學而無用的情況發生。同時在分層教學的教學環境中,一定要按照學生能力來進行分組,并根據其能力來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從而來培養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3.2實施策略。由于學生所處專業不同、將來所從事的職業不同,因此其對于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分層教學中,要通過對于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的優化來從各個方面滲透相關專業。總而言之,教學策略的實行應符合以下幾點。第一,策略的調控,教師應該通過對于教學計劃的安排、實施,從而得到教學反饋,以此為基礎來對于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優化,來是不同需要的學生能夠得其所需。第二,認知策略,教師應該根據對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的了解、觀察等方法來使知識能夠互相滲透,從而能夠知道學生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三,整合策略,教師要運用建立資源庫,來進行不同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的資源整合,從而來完成資源共享。3.3方案實施。在分層教學中,教學方案占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實施過程中教學目標和任務達成的重要條件。比如說,對于計算機的最基礎的內容——文件的操作,應該有確定的基本能力和提高能力在教學方案中。基本能力也就是符合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有關技能條件;而提高能力則是指在掌握了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基本操作,通過學習、實踐來規劃較為完善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能夠符合其職業的要求。而對于教學反饋是以學生的日常作業、考核來得到有關信息,并進行分析,從而來優化完善教學方案。在提升層面,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實踐能力的要求構造能力梯度,使學生能夠按照梯度來一步一步進行學習、實踐,從而擁有相應程度的操作能力。并且,根據各個學生的不同的要求,對于課程內容進行延伸拓展,來滿足學生對自我能力提升的需要。在教學評價中,對于不同的能力的學生,評價必須也同時進行分組,依照其計算機實踐能力的高低來進行有所針對的評價。比如說檢查基本的計算機技術;鼓勵學生在本專業職業能力基礎上,拓展對新技術的學習;對學生的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來擴大其知識儲備、制定不同能力目標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能力需求。

4結語

希望筆者的拙見能夠對黨校在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的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的有效進行有所幫助,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夠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與討論,以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建云,郭學軍.基于學生差異的分類指導策略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3(6):48-52.

[2]胡琨,程愷.分層教學法在軍隊院校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S2):89-92.

作者:李永亮 單位:沈陽市大東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