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和重點實驗室相互支撐作用
時間:2022-02-28 08:23:04
導語:科技期刊和重點實驗室相互支撐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背景
科技期刊是知識和學術信息交流傳播的重要載體,在記錄科學發現、助力科技創新、促進學術交流和科學傳播、發起課題調研和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與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1]。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聚集和培養優秀高級科研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2]。高校和科研機構依托科研優勢,創辦科技期刊,宣傳和展示科技成果,在科研工作中起著引導、傳播、交流的作用。而優質的科技期刊可提升高校國際知名度,利于其重點實驗室的創新和發展。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會同中國科協等部門合作發起,目標是創建我國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支持體系,是目前我國實施力度最大、投入資金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科技期刊支持項目。其中,高起點新刊項目希望通過支持創辦一批聚焦新興交叉學科的國際英文新刊,增強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全球創新策源力[3]。2019年以來,該項目共遴選了60本刊物作為資助對象[4-5],但對科技期刊和重點實驗室直接的相互作用鮮有報道。如表1所示,本文統計了2019—2020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依托的實驗室平臺,并以2019年高起點新刊《碳能源(英文)》和浙江省碳材料重點實驗室為例,分析科技期刊和重點實驗室的相互支撐和促進作用。由表1可知,在2019—2020年的60本高起點新刊中,除去17本由學會和出版公司主辦,其余43本期刊均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辦,其中北京理工大學主辦5本,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各主辦3本,北京大學主辦2本,浙江大學主辦2本,其余高校和研究所各主辦1本。這43本期刊依托于各級重點實驗室,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5個(58.14%)、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7個(39.53%),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2.33%)。可見重點實驗室,尤其是高水平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對于創辦科技期刊具有顯著的支撐作用。同時,科技期刊的創辦,對于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以2019年高起點新刊《碳能源(英文)》和浙江省碳材料重點實驗室為例,分析科技期刊(高起點新刊)重點實驗室的相互支撐和促進作用。
2科技期刊和重點實驗室相互支撐和促進作用分析
2.1科技期刊助力重點實驗室凝練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首要問題,具有引領標識的重要作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4]。碳能源研究作為新能源與新材料研究的交叉領域,其發展對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是科學研究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的重要領域。通過創辦和運行《碳能源》期刊,重點實驗室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圍繞國際民生熱點領域,順應國家和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強化、凝練研究方向,形成了以“碳能源”為特色的研究方向,進而促進實驗室優勢和特色的形成。
2.2科技期刊助力重點實驗室培養聚集高水平人才
《碳能源》已經組建了一支由該領域國內外學術領軍科學家組成的編委團隊,共設1名主編,6名副主編,6名編委會成員,同時聘請了32名院士、頂尖學者為該刊顧問編委。《碳能源》的編委團隊在碳能源領域的各個方向上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他們成為實驗室發展的“智庫”,為實驗室的建設建言獻策。憑借頂級專家的優勢和學術影響力,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學者對期刊和實驗室的關注,為實驗室聚集高水平人才注入新鮮的活力。2018年以來,浙江省碳材料重點實驗室引進優秀博士15人(其中海外優秀博士8人),團隊成員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1人,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1人,RSCChemcomm新銳科學家1人。形成了一支有活力、高學歷、具有優秀科研背景的成長型人才隊伍。
2.3科技期刊助力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與交流
依靠《碳能源》編委會成員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積極主動地和領域內有較高成就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和合作。例如,韓國延世大學JongHyeokPark教授,在創刊初期擔任期刊編委,借助這一機會,和實驗室達成聯合培養人才合作意向。同時,期刊針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以專刊的形式向領域內某一方向有較深研究的知名專家約稿,對有現實意義和創新性的課題進行專題探討和分析。實驗室研究人員深入參與到該過程中,結合自身研究方向積極主動的尋求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此外,實驗室成員積極探索多層次、全方位、深入的合作模式,如產學研合作、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等。《碳能源》每年舉辦“國際碳能源大會”,實驗室成員深度參與會議的籌備過程,與更多的科研人員建立聯系,不斷擴大實驗室合作和交流的范圍。自期刊創辦以來,實驗室已和美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的1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形成實質性的科研合作并促成了2項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溫州。
2.4科技期刊助力重點實驗室提升影響力
《碳能源》相繼建立微信公眾號、Facebook和Twitter賬號,發布期刊的論文信息、文獻解讀,同時對學術前沿進行報道,搭建和作者、讀者交流的平臺。依托《碳能源》的宣傳平臺,發布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進展、管理運行信息和最新動態等,不斷提升重點實驗室的成果顯示度和自身影響力。此外,期刊編委利用參加各類會議的機會,宣傳期刊及其辦刊團隊,拓寬了實驗室的宣傳渠道,不斷提升重點實驗室的“品牌效應”。
2.5科技期刊助力重點實驗室凝聚力和創新文化建設
浙江省碳材料重點實驗室在10余年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召開學術沙龍、工作匯報會、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評選實驗室“科研之星”、實驗室學生交流會等形式,營造了良好的踏實科研、合作共享的氛圍和實驗室文化。實驗室成員作為主要成員共同參與了期刊的創辦以及相關會議的籌備,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強化成員之間的溝通、合作、信任與團結,增強了實驗室的凝聚力。同時,借助期刊提供的會議、交流機會,實驗室成員能夠和領域內優秀科研人員進行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碰撞,促進學術的創新和爭鳴,為實驗室注入創新之源。《碳能源》創刊以來,助力浙江省碳材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成效顯著。以實驗室成員為主要力量的溫州大學化學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和自然指數排名全國前100的學科,化學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材料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和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材料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2021年獲批能源化學專業。期刊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碳能源》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2020年獲批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并先后被ESCI、Scopus、CAS及DOAJ等大型數據庫收錄,有望打造成為具有中國品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3總結
綜上所述,主辦單位的科技期刊與重點實驗室建設互為促進、相得益彰。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應不斷尋找實驗室建設與期刊自身發展規律之間的聯系與平衡,思考建設高水平實驗室與打造高水平學術期刊同步發展、互相促進的工作機制,促進雙方的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道路運輸管理服務中心工作計劃
- 下一篇:公路PPP項目運營風險與預算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