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畢業設計質量管理體系探索
時間:2022-02-13 09:50:38
導語:高職畢業設計質量管理體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已成為高職院校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并行的組織實施、過程管理、成績評定等環節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提出了適合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并行的質量保障體系。
關鍵詞: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質量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理念指導下,推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是實現教學與就業零距離對接,使學生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的重要途徑。從設計題目、組織管理、過程監控及成績評定,整個設計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由學校的專職教師與企業的兼職教師(專兼結合的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完成,形成“校企合作的多維質量管理體系”。
一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并行的管理機制
我們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專業結合高職教育自身特點,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開展了基于的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打破畢業設計在學校進行的單一模式,學生深入頂崗實習企業,由校、企雙方合作,共同構建畢業設計質量管理及評價體系。
(一)建立校企協同的多維監控體系
由于學校、企業、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價值取向存在差異,以及學校與企業地點分散等原因,給畢業設計的組織、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首先,我們提出了校企合作下的“雙向選題”機制。由學校、企業及學生三方,按“三結合”的原則(即結合專業、結合崗位、結合興趣)制定畢業設計題目,并采用學生—指導教師“雙向選擇”設計題目,見圖1。在此基礎上,構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管理與評價的多維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體系,如圖2所示。
1.三級組織管理體系。由系部、專業教研室及專、兼職指導教師構成三級管理體系。三級組織貫徹執行學校教務處制定的《畢業設計管理條例》,各負其責,發揮對學生與指導教師的畢業設計工作的監督、檢查、管理、考核作用。從系部、專業、教師、學生四個等級的權限內容逐層遞減,在執行過程中做到:各個級別上下暢通、規范、有序,形成較為穩定的組織管理體系。
2.三期全過程管理。對畢業設計前期、中期、后期全過程的三期管理。前期的選題、開題、設計方案論證;中期的設計、調整、實施過程;后期的論文撰寫、答辯及成果展示。三個階段的工作任務、指導內容、設計方法各有不同,各階段權責分明、相互銜接、依次進行,形成有機整體。在設計過程中按程序、分任務、分階段對畢業的全過程進行程序化管理,實現三期全過程質量監控體系。
3.三方監控體系。由學校、企業、系部組成的三方制監控體系,對指導教師指導情況和學生設計完成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督導,并按照《畢業設計成績評定體系》參與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定。
(二)多維管理體系的教學實踐
2014年在焊接專業進行了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并行的嘗試,在畢業設計的選題、設計、論文撰寫、答辯、評定各個環節中都按著“三級組織、三期過程管理、三方監控”的多維管理體系進行。學校與企業—教研室—教師三方協調一致,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推進校企合作、共同監管。多維、全過程管理體系見圖3,由圖可見,從前期的設計題目選擇、中期的設計過程的實施與監控、到后期的結題、答辯及成績評定三個核心環節,都由學校、企業共同監管,專兼職教師共同指導。整個畢業設計時間為6周,過程銜接緊密,工作量飽滿。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打破了原有班級建制。實施過程中,將學生分散到各個企業(每個企業一般不超過5人),以同一個企業的實習學生為一個小組,指導教師對小組進行集中指導。對于分散在比較偏遠企業的學生,進行定期指導,同時,通過微信、QQ群等網絡手段加強管理、交流與溝通。
二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價體系
成績的評定要覆蓋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職業素養、設計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完成設計的質量和答辯的效果等。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價指標體系除了上述內容外,還應突出設計題目與實習崗位的對接程度、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和創新性特色。科學、合理、全面、實際、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基礎和保證。
(一)構建原則
1.科學性與針對性結合原則。結合人才培養規格與教育目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要科學、合理。針對高職院校教學實際,確定畢業設計質量評價要素,充分體現客觀和真實性。
2.導向性與激勵性結合原則。評價體系不但可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還具有明顯的教學導向作用,起到引導教師、學生按評價基元及其標準不斷提高綜合能力與職業素質;同時,能激發被評價者的競爭意識及創新意識,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潛能,提升畢業設計的質量。
3.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結合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能否被采用的關鍵在于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簡單易行、可操作,便于評價者掌握是評價體系構建的基礎。評價體系對不同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進度及質量標準,為評價者和被評價者提供了操作的依據。
4.成績與成果相結合原則。畢業設計的最終成果不局限于單一的論文形式,也可以是產品、作品以及參加各種競賽的成績。總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能發揮學生的特長、興趣的作品、實物都可以作為設計的成果。這樣既可以提高全員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作品或成績。
(二)評價指標體系制定
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及能力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借鑒其他院校的評價體系,我們制定了焊接專業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包括3個基元、14個具體評價要素(觀測點)。即選題質量(選題指導思想、選題價值意義、題目難易度、工作量);職業核心能力水平(包括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收集信息、應用文獻、資料能力、設計、操作能力、計算與表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成果質量(包括圖紙質量、設計說明書撰寫水平、規范化程度、創新性),每個評價要素都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內容及權重,有此構成了評價等級(優≥90分、良≥80分、中≥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60分)。在充分考慮三個基元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對每一個評價要素都制定了相關的內容與評價標準。選題:既要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又要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及特長;設計能力:既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又不能忽視了學習、工作的態度,是評價的核心環節;成果質量則是前兩者的最終體現或表達。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該評價體系是符合高職人才培養規律,能對畢業設計進行較客觀、較全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法和實施
在進行畢業設計質量檢查和評價過程中,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按照畢業設計教學管理流程,依據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要素對設計選題、進度質量、畢業答辯、成果四個關鍵節點進行實時檢查、評價。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及錯誤,及時反饋落實整改,并及時記錄、總結,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保證檢查監督的作用和效果;同時,采用多種方法評價,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一是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即對設計內容按評價要素標準定量評價、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定性評價;二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對設計過程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調整,并實時評價,而對畢業設計成果質量采用終結性評價;三是校外評價與校內評價相結合,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的質量評價應該是學校、企業共同完成,重視企業評,使評價做多角度、全方位;四是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參與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有利于認識自我、規劃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自我能力的培養。能夠真正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真正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三結語
近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基于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管理應從始至終,從教師到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實現畢業設計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監控,使畢業設計的質量從制度上、管理上、技術上得到有效保證。實踐證明,多維管理與評價相結合,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作者:馬文姝 白鳳臣 單位: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于立影.高職“2+1”模式下畢業設計改革的思考與實踐——以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2,01:85-86.
[2]陳巧兒,陳玲俐.高職學生頂崗實習下畢業設計信息化管理實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37-40.
-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研究
- 下一篇:印刷專業畢業設計實習就業一體化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