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業設計制度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10:26:00
導語:企業工業設計制度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似乎大家都清楚——工業設計在企業競爭生存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個企業為自身的發展,都大力的引進和爭奪人才,特別在設計這一以設計人員素質高低為主要評判標準的行業更是激烈。
對工業設計的概念,在國內,也只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和流行的,各個企業都逐步建立了自己或大或小的設計部門,工業設計師第一次以獨立的身份登上了中國經濟的大舞臺。各高校為趕上這一潮流,也競相上馬這也專業。
忽如一夜東風來,萬樹沒有梨花開,卻迎來了工業設計的一次嚴冬——大批工業設計畢業生很難謀到工作。也許是世界經濟放緩對此的影響,但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原因絕沒如此簡單!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怪圈——中國很多企業在招聘工業設計人員時,對工業設計人員對軟件的熟悉程度作為一個準入條件來考慮,導致學校教學、學生自己和社會力量都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軟件。好像會了幾個設計軟件就可以做出好的設計一樣。
對此,企業當然有企業的理由,但我覺得企業在招聘中明確規定——必須會那幾種軟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很嚴重的。這反映了企業用人制度方面的不足,對工業設計缺乏了解。所導致的惡果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影響企業的創新
中國企業的發展在經歷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后,企業的創新也就被提升到一個至高的境界,國內許多很有影響的傳統企業由于拒絕創新,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每個人都可以明見的。產品在創新方面,內部技術要素是很重要的,但它是隱性要素,是第二戰線的。而產品的工業設計要素是顯性的第一要素。因此工業設計在企業創新和效益提高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做到這一點的靠的是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精誠合作。
問題也就在于此,試想企業要求應聘人員要精通多種設計軟件。很明顯,企業把軟件的作用以大于人的方式量化。而沒有搞明白——軟件只不過是設計人員實現設計創新的一個手段之一,而且是一個有局限的設計手段——因為很多創意靠軟件是無法實現的。而企業正把它提升到了一個高于設計人員的位置,而忽視了在創新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的作用。英國人曾做過一個調查,39%的人靈感來自旅行,23%的人靈感來自工作數小時之后,18%的人靈感來自躺在床上休息時,14%的人靈感來自運動和鍛煉,12%的人靈感來自浴室,僅僅優11%的人認為辦公室獲得靈感。雖然這不一定準確,但它告訴我們一個基本的規律——設計者才是創新的關鍵。
而在國內各大企業的招聘告示上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很少有企業領導有意去發展和培養設計人員的靈感和設計創新能力,而是把設計人員作為會說話的工具使用,這其實也是國內設計管理的一大失敗。
如此,導致企業所招聘的設計高手,必定是已精通軟件多少為標準的所謂的設計高手。上面我們提到設計人員和軟件的關系——軟件只不過是實現設計創新的工具之一,一大部分企業把二者關系顛倒,使設計人員把工作重點放在軟件學習與應用上,成為企業老板的應聲蟲,抄襲的堅定執行者——原因是很多精通軟件的設計人員,除了會幾個軟件,別的也就所剩無幾了,他們所能做的,也只有把老板的想法、審美觀點用自己的工具表達出來。事實上他們已經變成了工具的一部分。異化者正是企業的用人制度。這樣,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也就很難有很大的發展。可能的話,在只會操作軟件的設計人員的“設計下”,抄著國外的和別人的東西來買。這種企業也只有永遠跟著別人的后面在走,又有何高利潤可言?創新嗎!也就是新的東方夜談了,也永遠沒有領導市場的機會。
第二:扼殺了優秀設計師的誕生
我們知道,當前這個以信息爆炸為特征的社會。人們個性要求的因素越來越多,胃口越來越難得到滿足。企業在滿足他們需求方面的努力變得愈來愈力不從心,也變得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變成企業的一大難題。
而作為為企業服務,為消費者服務的設計師,其面臨的壓力也就顯而易見了。他們要在企業有限的技術、資金、設備等硬性條件的制約下來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變化。除要具備各種生產工藝、技術、材料等與生產有關的一系列知識外,還必須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在不同年齡、地域、職業、性別、氣候等條件下的變化規律及他們的審美需求。再有就是份內專業知識了——造型能力呀、色彩感受能力呀、平面審美能力呀、立體創造能力等一大堆相關知識。
一件產品,看上去也許沒有多少東西,但它的每一個細小的部位和地方都是設計者對各種條件和知識的運用和綜合的結果,在這件產品上,觀者可以找到設計者對各種技術的了解,對各種條件的適應,對造型語言的運用,對消費者心理的解讀、對時展的前瞻,對——我們叫這為產品的文化性和內涵。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真正算得上是設計產品。只有這樣的設計者,才配稱為是設計師!
當然這種設計師也是企業所需要的,而現實中這樣的設計師真的很少見到了。多數設計從業者迫于企業的要求,在企業把他們錯誤的定位的同時,自覺不自覺地也走向這條錯誤地認識軟件和自己角色的道路,很多人認為只要精通企業所要求的幾個軟件,就是鐵飯碗了。于是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與設計能力無關的一個工具的學習上,而無暇或不愿去提高真正的設計創新能力,淪為工具的一部分。
許多企業對設計者不滿意,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他們缺乏創新和創造美的能力。究其原因,作俑者正是企業自己。正是他們的招聘信息上錯誤要求,誤導了設計者產生重視軟件學習而忽視設計能力的訓練和提高的發展方向。一大批設計者在企業錯誤的用人制度下步向這一歧途而不能成為真正的設計師,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電腦操作員。
審美水平的提高和創造美的能力,我覺得應該是不斷學習和鍛煉的結果,好像不是先天的本能。設計者對軟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它把頭腦中的東西表達出來。本質上它和雕刻家手中的刻刀是沒有區別的,對創新起關鍵作用的是設計者本身水平的高低。而衡量水平高低的標準是設計者審美能力和創造美能力的高低,和他們所使用的工具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因為我們知道,除軟件這一工具可以表達設計外,設計可選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可以畫草圖、效果圖、工程圖,可以做模型、手板、樣機等。
總之,軟件只是設計者可使用的眾多工具中的一個。
時下開始盛行于國外的逆向工程,就是對軟件的一大否定。因為它整個工作過程更多的是以設計創新為重心來運作的,這也是國內企業界設計者從新定位的一個機會。
很多設計者都有此言論——中國設計沒有自己的風格。風格是學校創造的嗎?風格是一兩個人說了就搞定的嗎?顯然不是,它靠的是主流和大多數的共同性,體現者當然是企業。試想,以現在有著錯誤對待設計者角色和使用設計者為主流得企業來實現我們的設計風格,可能嗎?
當然并不是說國內的企業都如此,也有一些是不同的,其實在招聘廣告中也可以看到——就是那些注重手繪功夫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公司。在這方面,TCL手機要算做得很好的了,聽說他們老總就把他們的設計人員專門送出去旅游,這不能不說是國內設計界的一大亮點和一個很好的前兆。
由上分析可見,企業在使用工業設計人員的問題所犯的錯誤是扼殺優秀工業設計人員成長誕生的深刻根源。設計者得不到良性發展,企業找不到滿意的設計人員。抄襲、模仿也就順理成章了。企業自然覺得工業設計人員沒有多大用處,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中國的企業想走向世界,中國的產品想有自己的特色,難呀!
第三:扭曲教學方向
學校教育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己任的,而企業的要求往往是學校教育的燈塔。很自然現下企業在對設計人員錯誤的要求下,學校教育的實際操作也偏向這一方向,與真正的素質教育的方向脫軌。
大學期間,老師們一般要求學生用電腦完成各種作業,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就是必須會操作電腦,電腦好重要!與企業的招聘信息上的信息正好相符。
看看現在的工業設計在校大學生,幾乎是人手一臺電腦。而它在實際中又發揮了多大作用?據我觀察,學生買電腦,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和他們用于玩游戲、看影碟、聽音樂的非學習時間之比,一般約為1:10,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而這里所講的學習時間,也僅指是學習一些設計軟件而已。造成的情況就是學生除一周16節的專業課外,根本沒有人認真鉆研專業問題。也就是說,操作電腦占用了他們的大部分有效學習時間,而這些時間又被非學習的內容所占據。如此,所導致的教育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大學四年的工業設計教學也許只培養出了一大批電腦操作員而已。
我不能說這是電腦的錯,但我覺得這應該是企業的一種錯誤要求所導致的錯誤傾向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或惡果。試想,企業如果?穩瞬歐矯媯幼罡鏡難杓拼蔥攏ㄉ竺濫芰痛叢烀賴哪芰Γ┠芰Τ齜⒗醋魑既胩跫芟勻凰鸕降牧夾雜跋焓竅約模步薔藪蟮摹?贍芑岫緣縋韻邸⒂蝸啡砑鄣扔杏跋歟怪泄撓判閔杓剖Φ某魷趾橢泄牟沸緯勺約旱奶厴晌贍堋?
另外,今天中國盜版盛行,使學生使用軟件成為可能,但一旦打擊盜版盜了一定程度,有幾個人愿意花上幾十萬美元去買正版的設計軟件來用,就是企業也會考慮考慮的,一旦到了那個地步,那些只會軟件的“設計者”何去何從?更重要的事,到了那時,恐怕抄別人的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從企業的長期發展和設計者的健康成長的方向而言,我們期待著企業能夠在自己用人制度上有個正確的定位,引導中國設計者走上大師之道。
- 上一篇:公司股權結構問題研究論文
- 下一篇:產品工業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