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具創新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4 03:05:00
導語:傳統家具創新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在提到中國傳統家具的時候,往往都會想到中國傳統家具的繼承與發展,繼承就是要對傳統家具的造型規律、榫卯結構、制作工藝、文化內涵等各個方面去研究與學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去分析研究時展的需求,將傳統家具藝術中精華的部分予以保留和弘揚,對不足之處進行改良更新,這樣我們傳統家具藝術才能在時代變化中不斷發展,具有持續的生命力。
為什么要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和創新設計
對傳統家具藝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業所面臨的時代使命
我們所談的傳統家具,主要是以明清兩代不同風格的家具為代表。明式家具的簡約空靈、方正素雅,與清式家具的繁縟華麗、莊重肅穆形成強烈對比,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用繁簡各異的藝術手法,共同建構了我國傳統家具的輝煌成就,傲然卓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正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行業的先輩身處不同的經濟文化環境,勇于對家具藝術形式進行改良創新,才使得我們今天得以瞻仰明清兩代傳統家具的藝術高峰,因此,順應時展的需求,對傳統家具藝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各歷史時期家具制造行業所面臨的時代使命。只有在繼承傳統家具藝術精華的同時,不斷進行改良與創新,設計制作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傳統風格古典家具”,才能使我國傳統家具藝術持續發展。
對傳統家具藝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改革開放、迅猛發展的信息科技時代,當今社會無論是居室空間、房屋結構或生活方式,與明清時期相比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具作為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物品,是與當代生活緊密相連的,不能脫離時代的需求。那么,在現代生活中,傳統風格的紅木家具是僅僅作為收藏欣賞的對象,還是應該成為具有實際生活使用功能的家具呢?應該是兩種都需要,既需要原汁原味地展現傳統家具藝術樣式,也需要在傳統家具風格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更新,使其適宜現代生活。
古典紅木家具行業在最初的發展階段,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以單純仿制傳統家具樣式而進入市場的,在市場發展到一個繁榮的時期后,必然會進行市場的細分。因為市場中存在不同的消費需求,有消費者購買名貴木材制作的仿古家具,也有人購買相對便宜木材制作的仿古家具,有人喜歡高仿的,也會有人喜歡改良和創新設計的,各企業會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來開發設計家具,這就是市場需求引導行業發展的結果,市場需求與家具制作之間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互動。當市場上的古典紅木家具有了不同風格和多樣化的經典作品,這個行業才不會陷入惡性的價格競爭,才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古典家具行業也只有從跟風式的盲目的生產加工制作轉化成有針對性地設計制作,其中一部分企業完成升級轉型的過程,那么,這個行業才會完整和成熟,才會發生質的變化與飛躍。在我國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中,目前強調和引導的也是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所以,對傳統家具藝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怎樣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和創新設計
以“博古通今,去粗存精”的方式改良傳統家具
繼承是發展的基礎,只有對傳統家具藝術深入研究了解,才能夠準確分辨傳統家具作品中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良與創新設計。這要靠我們平時多看、多學、多研究、多實踐,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眼光和鑒別能力。在千千萬萬款傳統家具之中,研究它的形式美感,分析它的地域特征、風格內涵等等,從而在改良設計仿古家具時,準確地把握分寸。
談到改良這一點,業內有一些人持有不同觀點和看法,他們認為制作一件明清風格家具時,一定要參考原樣,照搬、照抄,甚至要用游標卡尺來測量,要一成不變地復制,不能隨意改變。這種觀點就帶有機械和教條主義的弊病。我們所面對的傳統家具藝術不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標本,我們應該全面地了解傳統家具藝術,站在傳統家具整體藝術水平的高度來對每件明清時期的作品進行欣賞、研究和冷靜的審視分析。我們學習和尊重的應該是傳統家具藝術,而不是某件器物。我認為,明清時期制作的家具,包括宮廷珍藏家具,并不是每一件都是完美無缺的,畢竟在眾多家具之中,既有民間風格的實用型家具作品,也有文人雅士親自參與設計制作的精品,在清代家具中更有清宮御制的珍品,這之間的藝術水準有高也有低??赡苡行┘揖咴煨头矫娲嬖诓蛔?,也還有些制作工藝不到位。面對這些家具時,我們應該冷靜地分析辨別,存其精華、去其糟粕,應按照現代人的居室空間陳設、生活上的需求將家具不足之處改良調整,使它更加完美。
以“借古開今,化古為新”的方式創新設計傳統家具
強調“借古開今,化古為新”這句話,是想強調創新設計傳統風格的家具,最終創新設計的作品應該還屬于中國傳統家具審美風格的范疇之列。近年來,我國的明式家具已經引起了國內外收藏界以及藝術界的關注,在國外有很多藝術機構專門研究明式家具,我在國外也看過一些西方藝術家按照明式家具的一些外部造型特征創作的明式家具藝術作品,在國內也有些現代板式家具借用了明式家具的局部形式,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傳統家具藝術的影響力日益擴展。但是以上說的這兩類家具不應該屬于傳統家具創新設計的范疇。如果拋棄了榫卯結構以及傳統的制作工藝,而且不能展現明清家具的神韻,單純從外在的造型去拼湊模仿,為了創新而創新,刻意去標新立異,顯然這種創新方式是不屬于傳統家具創新的范圍的。
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叫做“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就是告訴我們:要繼承古代傳統,但不能背離當前的時代需求,我們應該順應當今時代的變化去發展創新,但不要沾染這個時期膚淺流行的弊病。所以,傳統家具的創新設計不能是閉門造車,而應該是繼承傳統家具的精華,結合當今生活需求和這一時代的文化背景在外部造型、內部結構、使用功能、制作工藝、雕刻裝飾、家具用材等多方面進行創新設計。
例如家具使用功能上的創新設計問題,我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坐臥習慣與古代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坐慣了沙發,再去坐明代四出頭官帽椅,就會覺得不放松、比較累,難以習慣,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家具設計理念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在明代,中國古代的官帽椅多放在廳堂之中接待賓客,椅子強調的是“正身”功能,要求坐在這張椅子上的人體現出儒雅莊重的坐姿,要符合儒家的禮儀規范。而現代文明中,對這部分功能的要求淡化了,家具設計時強調的是要讓使用者感到隨意和舒適,那么我們可以根據這一需求運用傳統家具的造型方法和榫卯結構,結合現代人體工程學來創新設計既有明清家具造型風格特征和神韻,也符合現代人坐臥習慣的家具。還有,清式的寶座造型端莊肅穆,非常漂亮。但是,清式的寶座為了強調統治階級的威嚴和地位,一般都是獨坐,只有一個。那么在現代生活中顯然不實用,需要重新設計茶幾和腳踏進行搭配,設計中還需要考慮到整套產品風格的協調一致,這也涉及到外部造型的創新設計。
明代家具與清代相比,在雕刻裝飾手法以及紋飾的題材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突破。有復雜的鑲嵌工藝,還有淺雕、深雕、透雕,紋飾方面大多取材富有吉祥意義圖案,如龍鳳紋“龍鳳呈祥”,靈芝、如意紋“事事如意”,蝙蝠壽字紋“五福臨門”“福壽雙全”等等,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現代化的制作工具與古代相比當然先進了很多,有利于創造更加精美多樣的雕刻裝飾手法,這方面也可以創新設計。
另外,對于傳統家具的創新設計還需要擴大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既需要關注傳統家具中不同的風格流派、時代特征,例如“廣作”“蘇作”“京作”三大家具流派的特點以及不同地方風格的經典款式,加以構思領悟、借鑒發揮;還可以參考古代建筑結構,如石雕、木雕、青銅器紋飾、名人字畫,從中找到靈感,創新設計出傳統風格的家具精品。
目前,國內外已經將中國明清家具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予以研究,因此在后期的發展中會越來越注重具有創新設計意識的家具作品,傳統家具設計師也會與其它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一樣享有同等的地位,受到尊重和推崇,不同層次品牌和設計師設計制作的仿古家具,會賦予不同的價值。這也是我國傳統家具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應該予以重視。
- 上一篇:獨立學院圖書資料室管理論文
- 下一篇:家具產品差異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