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印染食品包裝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4 08:11:39
導語:草木印染食品包裝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探討草木印染工藝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優勢,從文化體驗、感官體驗與外觀體驗的角度分析消費者在使用草木印染工藝的食品包裝設計獲得的不用層次的用戶體驗。文章借助食品包裝文化評價體系中的描述方法,主要運用用戶調研、品牌分析與網絡調查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草木印染工藝源自于中國古老的植物染色方法,其顏色反映了一種中國古典的美學。草木印染工藝在食品包裝設計中能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并且還能夠傳達出一種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理念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目前復興傳統手工藝的背景下,對于這種工藝的設計開發還有很大空間。
關鍵詞:用戶體驗;草木印染;食品包裝設計;觸感體驗;可持續設計
有研究者指出: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裝文化評價體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綠色文化理念,接著是情感化設計、企業文化和科技文化等[1]。所以設計師對食品包裝進行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時,要把文化元素、綠色環保與情感體驗傳遞給消費者。而目前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要求設計師以用戶的角度來認識產品,注重用戶在接觸設計時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體驗。
一、草木印染工藝食品包裝設計的文化體驗
根據包裝設計的需要,廣泛獲取自然界中的染色植物染出豐富多彩的顏色,草木染的顏色與現代工業制造出千篇一律的外包裝印刷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用戶消費食品包裝獲得的草木染文化體驗。設計師首先要選取符合中國古典美學的顏色和色彩與產品搭配,在符合品牌理念的基礎上體現文化底蘊。目前設計印刷主要采用的是CMYK與RGB兩種印刷色彩模式,在這種顏色模式的影響下設計師對于中國古代顏色的敏感度與識別度大大下降了。中國古代的顏色命名與現在對于色彩的稱呼有一定差異,這反映了古人對于自然的認識并且與自然相處的方式。所以在調研階段就要注意資料的收集、歸類于整理。對于這些顏色可以在古代的文獻中獲得,清《雪宦繡譜》一書中就集歷代大成總結了超過700種的顏色稱呼。并且古代的顏色大都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五行陰陽、相克相生的思想,所以在包裝設計中要注意顏色的搭配,盡可能地從古代的服飾、繪畫、壁畫中尋找色彩的搭配規律,這樣才能使消費者在消費食品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對于古代文化的視覺體驗。(二)圖形的選取與包裝整體形象設計利于用戶的識別。食品包裝上圖形的選取也要反映出傳統的形象內容與構圖方式,要注重表達傳統某一時期的文化特征。(如圖1)是品贊設計機構的“黔之禮贊”有機大米食品類包裝設計,獲得了2014年度Pentawards鉑金獎。在這個案例中,設計師用靛藍作為染料在包裝紙上印刷了青蛙、鯉魚和水稻圖形,象征的是傳統農業的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貴州地區的一個民族特色原創品牌,用于包裝的紙張也就地取材,使用的是當地制造的粗糙的手工紙。這使得消費者與食品的原產地無限接近,感受到原始的農業形態和鄉土的生活方式。在包裝的形態上也模仿了農村地區米袋的外形與提手的形態,人們在將米導出后可以快速地卷動紙張封住余下的糧食,與塑料的咬合式封口處理方式相比也是一種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回歸。在設計中不能簡單地把一些傳統紋樣附加在包裝設計的表面,而是注重某一時期設計風格的呈現。以民國時期的食品包裝再設計為例,食品包裝設計拆分為造型、色彩、文字和材質四個元素,并且選取其中一個元素或幾個元素,和現在的食品包裝設計的造型、色彩、文字和材質相組合,產生具有時代特征和民國意味的新式食品包裝[2]。這樣在視覺上給消費者一個完整的、統一的視覺形象,加深消費者對于產品品牌的印象。
二、草木印染工藝食品包裝設計感官體驗
目前在用戶體驗中較為重視用戶的使用階段,因為這是直接與商品發生長時間接觸的階段。而以感官體驗為核心的用戶體驗是人與物接觸后最直接的呈現形式,來源于人體感官帶來的體驗信息,訴諸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五感體驗[3]。而這些感覺是綜合發生在消費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所以一種工藝具有的感官體驗越多,它給消費者帶來的用戶體驗的層級也就越多、越豐富。(一)圖案與技術給用戶帶來的視覺體驗。草木染工藝食品包裝設計可以結合不同的制作技藝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草木印染可以形成規則的圖案,也可以形成抽象的圖案。草木印染工藝的核心是給媒介上色的方法。中國古代在長期的染織實踐中總結了扎染、夾染、蠟染和藍印花布四種工藝。扎染是用線或夾子等在布上結扎防止染液染色。夾染是用多個雕刻圖案的木板夾緊坯布進行防染。蠟染不用制版,用蠟液在布上直接作畫后再浸染。藍印花布是用單幅紙質薄花版壓在布的上面,在花版上用刮漿的手法把糊料涂抹均勻,讓糊料從花版鏤空的地方漏下去,等到糊料完全干透后,在放置到染液中浸泡成藍色,再干燥后才刮去糊料,布面露出預先設計好的紋樣。這其中扎染圖案的產生會有一定的偶發性,人們可以通過控制線對布的約束力的強弱、浸泡的時間,進而控制染液的浸染范圍而形成最終的圖案。夾染、藍印花布和蠟染工藝可以制作具象的圖案,其中蠟染和藍印花布工藝所制作的圖案更為細膩一些。基于電腦設計并運用轉印技術,可以將設計師染好的圖案轉印在玻璃和鋼材上,這樣使草木染工藝可以應用在包裝設計的所有材料上,進行批量生產。這樣在多種視覺效果與圖案的綜合運用下,可以符合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二)用材質營造用戶使用中不同的觸感體驗。傳統的草木印染工藝主要是運用在手工織造的棉布上,所以這種工藝多用于服裝設計與紡織品設計,給人帶來舒適、柔軟的觸感。同樣可以在高檔的點心類食品包裝運用草木印染工藝,也突出食材的天然與食用后的舒適感。日本人多用草木印染的布對飯盒與酒瓶包裝,這并不能視為食品包裝設計的全部。將草木印染工藝應用在外包裝十分容易,只需要將其附著在方形或圓柱形包裝的外部。但是草木印染不僅能應用在柔軟的纖維表面,還能應用在紙質媒介上,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觸感體驗[4]。(如圖2)是日本設計的一款蜂蜜包裝。牛皮紙制作的外包裝盒上深藍的遠山,就是使用了植物染料靛藍印制的。并且由于印制的壓力并不均勻,形成了自然界中山的嶙峋感。因為觸摸帶來的反差會給消費者帶來新奇的感覺,所以法國設計師StéphaneParmentier的作品“TIE&DYE”(如圖3),就是在木頭上嘗試草木印染的方法。她利用了扎染中染料的互溶性,形成了非常自然的過渡效果。這就說明承載印染的媒介十分廣泛,可以應用在各種材質的包裝材料上。(三)用戶使用前形成豐富的嗅覺體驗。除了視覺與觸覺的體驗之外,人對于氣味也十分敏感,并且還會有長時間的記憶。當同一種氣味出現時,熟悉這種氣味的人能夠準確辨識這種氣味的來源。很多可用于印染的草木帶有天然的香氣,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嗅覺體驗。例如茶染就是用茶葉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可以運用在茶葉的包裝上。這樣消費者在沒有沖泡茶葉袋內的茶葉之前就嗅到了茶葉的清香,也可以凸顯茶葉的品質。以花朵為食材的糕點也可以提取花朵的汁液,在外食品的包裝中植入花朵的氣味。自然食材的氣味可以喚起消費者的味覺記憶,所以將其運用在食品的包裝上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三、草木印染工藝食品包裝設計環保體驗
用戶體驗不僅僅是注重消費者使用產品過程中產生的感覺,還要求消費者再使用完產品之后會留下良好的印象和積極的回應[5]。運用草木印染工藝的食品包裝本身就不同于化學的染色劑,這本身就向人們傳達出安全,值得信賴的感覺。并且用草木印染去設計健康食品的包裝,還可以有效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綠色、健康的食品大多來源于自然,在其生長的過程中不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而草木染的安全、自然與其理念相符,可以引導人們對于綠色健康食品的關注。(一)引導用戶產生綠色環保的意識。草木印染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向消費者傳達的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手作感與自然的親近感,還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種綠色環保的用戶體驗。當下設計師、產品與社會的聯系愈加密切,設計師和設計公司在產品開發中表現出更多的社會責任。首先設計產品時重點是要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材料。其次,設計師們利用他們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設計技巧來解決社會問題。設計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改變行為方式的力量已經引起了更多的興趣,這種興趣目前在可持續設計領域中是很重要的。可持續設計的傳統目標最初是設計出需要最少能源生產和使用的產品,并且可以回收利用。而原始的草木印染工藝是一種非常浪費水資源的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形態,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可以在配比的精準控制下達大大降低對于水資源的消耗。草木印染的原料都來源于大自然,并且是人工種植的不會對于當地環境造成危害;草木印染制作過程安全無污染,這種工藝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就消除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顧慮,并且在當下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變得更易于消費者的接受與認可。市面上流行諸多包裝在大自然中需要很長的一端時間才能降解,有些材料甚至不能降解并對土地造成了污染。草木印染運用在一次性包裝上可以便于顏色在自然中的降解,而將其運用在可重復利用的包裝上也能提升包裝的再利用價值,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二)向用戶傳遞綠色環保的理念。消費者的行為表現出集體和個人之間的沖突,個人并不總是擁護或優先考慮集體所關注的事件。以可持續發展為例[6]。從社會和長遠的角度來看,設計師需要將社會集體的擔憂與自己的商品設計相結合。當然很多人會認為運用草木印染的食品包裝設計比較過時,沒有高檔的感覺。設計的力量在于它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基于集體關注的一種期望的社會暗示,從社會的角度定義了什么行為是需要的。然后設計者的任務是在與產品交互時解決個人的問題,從而引發這種行為。運用草木印染工藝的食品包裝設計在品牌推廣階段,還可以讓消費者加入到包裝制作的環節中。印染的染料與工具很容易準備,工藝的開展也不需要大型的空間,這就與過去線性的、點對點的品嘗式促銷形成了對比,給消費者傳達出一種環保、綠色的品牌理念。
草木印染工藝源自于中國古老的植物染色方法,其顏色反映了一種中國古典的美學。草木印染工藝在食品包裝設計中能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視覺、觸覺與嗅覺感官體驗,并且還能夠傳達出一種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理念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市場上的食品包裝所使用的草木染工藝十分少見,所以在目前復興傳統手工藝的背景下,對于這種工藝的開發還有很大空間。
參考文獻
[1]魏真.基于AHP的上海食品包裝文化評價體系[J].設計,2018,280(01):43.
[2]于奇赫.淺談民國時期食品包裝的設計風格[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234(03):55.
[3]毛曉蕾,鮑懿喜.感官體驗在家居生活類創意產品中的設計應用[J].設計.2014,207(11):51.
[4]馬雪子.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包裝設計基礎性研究[J].設計,2017,30(3):78-79.
[5]隨曉燕.以體驗為中心的手機包裝設計研究[J].設計,2017,30(7):44-45.
[6]張冉.字形態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7,30(10):142-143.
作者:董孝馳 單位:上海大學
- 上一篇:園林景觀設計要點及問題
- 下一篇:親子文旅公共景觀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