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木雕與新中式紅木家具設計研究

時間:2022-11-20 10:42:59

導語:東陽木雕與新中式紅木家具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陽木雕與新中式紅木家具設計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以東陽木雕藝術為研究目標,以促進新中式紅木家具的設計發展為研究目的。利用協同創新、共同研究、聯合發展的方式,改變現有木雕家具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而發展東陽木雕傳統文化,推動國內紅木家具設計改革。并通過對于東陽木雕及新中式紅木家具的分析,尋找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東陽木雕;紅木家具;協同創新

一、引言

東陽木雕甚至國內的木雕產業都處在一個變革的時期,傳統的木雕藝術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只有更好地改變自身的局限性確實有效的將地域文化、技術融入到社會發展當中才會更好的融入市場,得以生存和發展。新中式紅木家具是中式家具為適應社會發展,及設計進步所生產的產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改革創新的一條新路徑。東陽木雕身處在文化認知與審美變革的時期,西方文化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青年一代對于木雕藝術和紅木家具的選擇。不同的文化改變了人們對于美的理解,也對東陽木雕甚至木質產品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中式風格的出現是國內審美與西方文化的結合,是設計師為我國木質家具尋找到的一條新路。新中式木制家具的出現也是消費者的審美認知回歸的一種表現。對于東陽新中式家具而言,只有更好的抓住發展契機,有效利用東陽木雕的文化、技術、地域優勢,才能更好的推廣地區文化和發展東陽地區的經濟。

二、東陽木雕的發展、藝術特點及應用

我國的木雕藝術發展歷史久遠,最早能夠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時期。其出土的木雕魚工藝品是中國現今科考發現的最早的木雕藝術品之一。正式由于木質保存極為困難,才導致大量的木質雕刻藝術品隨著時間的流逝遠離了人們的視線。直至我國唐代時期東陽木雕就嶄露頭角,也正是由于盛唐的興盛和宋朝的經濟發展為東陽木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至明清兩朝東陽木雕文化發展到了頂峰。明朝時期,雕版印刷成為了全國性行為。對于技術精湛的東陽木雕藝人而言,雕版技術的發展成為東陽木雕藝人的招牌。與此同時木佛像、建筑裝飾、家具的設計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真正使得東陽木雕文化名揚全國的,正是為清乾隆帝修繕北京故宮的400位能工巧匠。當時東陽匠人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為故宮設計出了精美的宮燈、龍椅、龍榻、龍書案等,至今還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精品之作。東陽木雕的題材在國內木雕藝術中獨樹一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文化性、地域性。是集合了儒釋道三家文化的綜合表達,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東陽木雕文化中重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傳播方式。與此同時東陽木雕文化更是將市井、民俗、典故、情趣融入到設計之中,貼近自然。在新中式紅木家具設計過程中,應利用其表現性強和題材豐富的特點,賦予新中式紅木家具以文化屬性,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東陽木雕的造型獨特,講究虛實結合、因材施技。將浮雕藝術和鏤雕藝術相結合形成了東陽木雕獨特的造型美和雕刻技巧。將空間與表現主體之間緊密的聯系到一起,并利用畫面的疏密關系展現造型之美。在新中式紅木家具設計過程中應結合東陽木雕的造型手法,將空間、比例等因素融入到造型設計當中,豐富新中式紅木家具的裝飾性和藝術感,使之最終能夠呈現在視覺效果中。新中式的簡約輔以東陽木雕的精美才是未來東陽紅木家具的發展方向。東陽木雕的色彩選擇著重突出的就是其自然之美,東陽木雕再結合木材本身的紋理、木質之外,集合不采用其他的裝飾對木材進行加工。東陽木雕多采用木色本身的紅、棕、白、青等色彩進行搭配和設計。在新中式木質家具的設計中色彩選擇多以紅色為主,紅木家具也是主要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種之一,所以利用東陽木雕技法進行表達的過程中,這種利用材質天然而成的美感,輔以材料本身的色彩,才能更好的推廣新中式家具。

三、東陽木雕中式家具用戶分析

就現有中式木雕家具用戶而言,普遍購買者年齡偏大。且由于紅木家具的產品價值高,造成了巨大的消費門檻,也是導致消費者普遍年齡偏大的主要原因。在對消費者進行分析之前要了解消費者的普遍心理。第一,中式家具的樣式,當前的東陽紅木家具存在普遍問題是家具樣式老化,沒有創新意識,仿古、抄襲的風氣難以遏制。用戶在消費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設計創新體驗,造成大量的年輕消費者的流逝。第二,使用功能的匱乏。傳統紅木家具的設計是根據當時的具體環境打造的。官帽椅、八仙桌等傳統紅木家具款式在現代城市室內設計中適用率較低,且由于造型等原因會占據更大的使用空間。紅木家具本身又存在著保養困難、沉重等自身問題,導致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單一的功能和結構的搭配也是其難以進入到青年消費者視線的主要原因。第三,材料及價格因素。眾所周知紅木家具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保值的功能,但也由于其本身的價值導致部分紅木家具的銷售價位居高不下。而消費者對于紅木家具的喜愛難以滿足,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據調查顯示20-30歲的年輕消費者對于室內家具總額的心理定價是30000-50000元不等,而紅木家具難以實現這一價位。經調研可知,東陽紅木家具的主要消費人群是60—75年左右出生的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相對經濟收入穩定,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在傳統藝術與文學修養上具有一定的造詣,對于中國文化甚為喜愛。對自身生活有著較高的品味,極少進行沖動消費,生活壓力較大。選擇木制家具的主要原因為個人喜好和最求平靜的心態。現今的紅木家居消費者中,紅木家具的使用范圍主要為家用和辦公裝飾、商業場所三種。家用紅木家具消費者對于紅木家具的主要追求為價格低廉、結實耐用、尺寸合理、功能性強。此類消費這對于紅木家具的購買力度較低,但消費人群眾多。辦公裝飾類消費者對于紅木家具的主要訴求為造型美觀、高端大氣、能夠凸顯出主人的個人品味。對于由于辦公空間的打造主要為裝飾個人門面,消費者對于紅木家具的款式、造型、色澤等外在要求較多,而對于紅木家具的價格承受力較好,此類消費者購買能力強,但受眾群體較小。商業場所所用的紅木家具多為空間氛圍的打造,例如:茶室、休閑會館等商業場所。此類空間對于紅木家具的消費能力根據空間實際的受眾群體而定,多數為消費水平較高的場所,也是紅木家具高端品牌的主要受眾。

四、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研究

東陽是我國最大的木雕家具集散地,也是我國傳承至今,具有悠久木雕歷史的木雕名城。歷史上眾多的著名木雕名家的學習、雕刻的所在。是國內木雕藝術的研發、展銷、交易、學習的基地。但由于歷史發展等因素,大量的木雕藝術成為了記憶中的存在,導致東陽木雕也收到了沉重的打擊。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面臨著重大的改革,大量的西方文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進入到我國大陸地區。全球矚目的改革開發不僅改變了我國經濟發展落后等局面,也使得大量的藝術、文化種類進行了被迫的變化。木制家具一度成為來落后、不時尚、古板的代名詞。大量的年輕人尋求全新的材料和更為西方的設計方式,一時間北歐風、田園風充斥著我國各地區的房屋之內。直至本世紀初期,我國的木制家具產生了變化和改革,新中式家具的誕生,使得人們對于木制家具的美感有了全新的認知。中式家具以及木雕藝術才重新回歸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1.東陽紅木家具現有問題研究。首先,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東陽地區由于木雕歷史悠久、傳承有序,大量的東陽木雕藝人存留下了諸多手工作坊。這些手工作坊大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經營,雖然有著先輩遺留的技藝,但多在設計上、技術上敝帚自珍。在經營上更是家族化管理,不僅沒有將東陽木雕發展壯大,甚至還出現了品質低劣等殘次品在市面上銷售。其次,東陽木雕雖然遠近馳名,但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生產時間尚短,還沒有打造出具有品牌效應的知名企業,更難以利用其品牌推廣產品。且由手工作坊發展而來的家具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品牌意識也較為薄弱。在當地由于缺乏龍頭企業的帶領和規范的市場化管理,以及知名皮牌的創立。導致了大量的抄襲、跟風、惡意競爭的現象出現。對于東陽新紅木家具的品牌簡歷形成了巨大的阻礙。最后,東陽地區木雕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但同樣也使得大量的“古董”生產方式活躍在紅木家具生產的第一線。東陽木雕需要發展和壯大,是要通過產品的標準化、量產化、品牌化進行規范,之后再推廣到市場,而生產規模和資金的限制,會導致大量的人員、設備、材料、技術、資金的浪費。2.解決方式。第一,進行統一的品牌創建,由國家或地區牽頭,融合當地優秀的傳統木雕技術和地域優勢,打造自主品牌。利用品牌優勢,引領地區發展,并有效的提升東陽地區新中式家具的市場價值。第二,確立市場管理機制,對于假冒偽劣產品予以沉重打擊。擴大經營范圍,不給假冒偽劣產品生存空間。并且改變現有的抄襲成風的問題,打擊將明清時期的東陽紅木家具樣式照抄照搬,直接使用的現象。第三,盡快更新產品生產技術、降低成本、培訓人員。提升設計水平和能力,利用全新的設計和創新為東陽紅木家具打開市場,也為國內木質產品尋求發展道路。機械發展和傳統技法的結合能夠充分發揮東陽木雕的經驗優勢,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第四,進一步針對市場做有效的調整,明確自身優勢。有針對性選擇目標群體,做出差異化的設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減少盲目進入市場帶來的損失。真正的做到傳承歷史與文化創新的結合。東陽木雕藝術是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現代新中式紅木家具當中才能夠更好地改變,木雕藝術使用性差、試用范圍小等缺點。在全新的木制家具市場中獲取一席之地。3.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創新設計手段。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創新手段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改變一成不變的局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元素。全面系統的分析傳統設計的過程中,熟練的將東陽木雕的精髓加以分析和歸納,融匯貫通。明確東陽木雕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雕刻表現手法才是其核心價值。做到與時俱進,不盲目排斥外來文化,更不能故步自封。化繁為簡,使流暢的線條與簡練的造型相結合;使木雕藝術與現代家居相結合;使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的技術相結合。明確雕刻裝飾的作用,而不刻意的追求繁復的紋樣,注重線條的細節,改變造型千篇一律的問題。利用原有東陽木雕的藝術特點將其浮雕、鏤雕、雙面雕、透雕、滿地雕、鑲嵌雕、等技術運用到紅木家具的設計當中。把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居打造成具有實用性、美觀性、整體性的新時代家具,真正做到營造空間氛圍的作用。第二,兼顧造型、尺寸、裝飾等問題。在當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傳統的紅木家具存在著諸多難以改變的問題。例如造型陳舊和浪費材料等問題,古樸的造型是神形兼備的設計,但現代仿品就常出現得其形未得其神的問題。而木質家具的原料與人工材料的不同,在于材料本身的不可塑。弧線的造型就要比直線的造型更加浪費原料。隨著經濟、醫療水平的提高,國人的身體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身高、體重等基礎數值出現了巨大的改變。人們也更關注人機工程學,用戶對于產品的認知和反饋也更加受到設計者的重視。沿用至今的木制家具的造型尺寸、比例也需要隨之調整。并且審美方面的需求也逐年提高,單純的模仿古代紅木家具的設計以及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三,降低成本。隨著近些年來的發展,紅木家具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主要原因是由于紅木家具的原材料價位上漲,以及傳統手工制作的費用居高不下。在創新過程中,要改變中小型手工作坊占據市場的局面,引入大型加工設備。降低人工成本,減少制作周期。并且融入更多的全新材料,改變紅木家具只有木材“唱主角”的現狀。將玻璃、石材、金屬、塑料等材料運用到紅木家具中,在形成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特色,展現各種材質不同的機理之美。

五、總結

本文通過對東陽木雕文化和東陽地區木雕發展現狀的了解和總結,發現了東陽木雕現今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有效的總結了東陽木雕所蘊含的文化提點,設計特點,并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應用方式。在了解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發展過程中,提出了三點問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品牌意識薄弱、生產能力差,并針對這幾點問題提出解決發展方案。對于未來的東陽新中式紅木家具的發展提出自身意見。

參考文獻:

[1]王衛斌.中國的紅木樹種及其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7.

[2]呂九芳,文明,祝佩璐.紅木家具的傳承與創新[J]江南大學學報,2010.

[3]吳智慧,徐偉,牛廣霞.我國家具與室內裝飾行業的現狀與科技需求[J].木材工業,2009.

[4]姜笑梅.紅木標準解析(二):紅木制品中邊材問題的探討[J].木材工業,2010.

[5]陳惠芬.鐘雪飛.成都市新都區家具產業集群發展研究.第十屆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

[6]穆巍.大涌紅木家具產業轉型的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7]唐華東.廣西紅木家具產業集群的戰略研究.廣西大學,2009.

作者:張銳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