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弧形省道運用研究
時間:2022-03-25 08:17:35
導語:服裝設計弧形省道運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弧形省道的形成原因,以及弧形省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以弧形胸省連衣裙原型為例,采用“轉-切-展”的方法,得到了變化款連衣裙,為紙樣設計中弧形省道轉移問題提供了參考。實驗結果表明將弧形省道進行轉移和變化是可行的,且弧形省道制作的服裝更符合人體形態。
關鍵詞:弧形省道;服裝紙樣;省道轉移;間隙量評價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審美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服裝舒適性、實用性及美觀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使服裝實現合體的目的,設計師采用省道使服裝從二維平面轉化為三維立體造型。目前,在較合體的服裝制作中以直線形省道較為常見,理論研究成熟[1,2],但直線形省道應用在人體凹凸變化較大的部位有明顯的缺陷。為進一步貼合人體曲面形態,部分女裝設計中運用了弧形省道,即省道兩條邊線為弧線形的省道。與普通直線形省道相比,運用弧形省道做出的服裝更加貼合人體曲線,應用在人體凹凸變化較大的部位有明顯的優勢[3]。以女裝胸部為例,以直線形省道實現的凸起造型有一個明顯的頂端,不符合胸部類似球體的形態,而使用漸變省略多余布料的弧線形省道就可以使服裝外觀更加圓順,更加符合人體胸部造型。因此,研究弧形省道形成原因、內在特征、轉移、轉化方法,對于合體性服裝紙樣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2弧形省道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2.1弧形省道的形成原因。服裝省道線型決定了服裝立體造型效果,葛俊康[4]通過數學方法,將具有不同輪廓線的立體造型展開為平面,直觀地解釋了省道線型與立體造型的關系。直線形省道塑造的立體造型的輪廓線為直線,弧線形省道塑造的立體造型的輪廓線為弧線。由此可見弧線形省道更能塑造出符合人體凹凸輪廓線的造型。在省道線型與服裝立體輪廓線型關系的基礎上,若將人體看成是若干個圓臺的組合,按照服裝省道線型與立體輪廓線型的關系,可分析得出人體不同部位弧形省道的大致形態。如果再對人體進行掃描測量,建立三維人體模型,就能設計出符合人體輪廓的弧形省道。2.2弧形省道的特點。服裝上應用的省道有多種類型,傳統的省道分類方法是按照省道形態和省道所在部位兩種方法對省道進行命名和分類。按照省道線的形態,可以分為弧線形省道、直線形省道、折線形省道和其他不規則變形省道。本文討論的弧形省道是指省道兩條邊線為弧線形的省道,例如內弧形省、外弧形省、S形省、月牙形省等。與直線形省道相比,弧形省道在外形、結構、作用、造型等方面具有獨特、鮮明的特點。在胸省設計中,單個胸省收省量大,若設計成直線形省道容易形成尖點,外觀造型生硬,而弧形省道卻可以實現較貼體的平滑造型,比直線形省道更具有優勢。在實際應用中,設計省道時還要考慮造型要求、面料特性等。
3弧形省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紙樣設計中,弧形省道與服裝造型關系的研究較為成熟,但關于弧形省道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研究相對較少。弧形省道在服裝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用立裁手法設計合身禮服時常出現弧形省道;二是平面紙樣設計中將直線省道微處理成弧形省道;三是基于款式的合體原型中會用到弧形省道。通常前衣身設計肩省是為了服裝能吻合胸部突起的立體形態,后衣身設計肩省是為了服裝能吻合肩胛骨突起的立體形態。為了使肩省形態更加活潑,更加突出胸部造型,可以將前片肩省和胸省合起來設計成S形省道,如圖1(1)所示。在上衣和連衣裙中,腰省通常設計成錐形或橄欖形,從縱向省略布料消除胸腰差。側縫省又被稱為腋下省、肋省,省道形狀常設計成錐形,從橫向省略布料消除胸腰差。而弧形省道可以實現縱向腰省與橫向側縫省結合,如圖1(b)所示。基于愛華人臺的愛華連衣裙基礎款中也使用了弧形省道,如圖1(c)所示。弧形省道的運用使得連衣裙胸部更加符合人臺胸部造型,線條流暢。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合體的弧形省道可運用立體裁剪的手法靈活地進行設計。雖然愛華連衣裙基礎款也使用了弧形省道,但因為其復雜的工藝和個性化的特點,僅適用于裙裝制作,如果想要進一步變化出其他造型,就需要對弧形省道的轉移轉化進行相關探索。4弧形省道轉移變化實驗常用的紙樣原型采用簡單的直線省道,以實現易于變化的目的。如日本原型和東華原型都可以通過省道轉移的方法變化出不同的造型。
4弧形省道轉移變化實驗
本文在愛華連衣裙基礎款基礎上,通過將連衣裙胸部的弧形省道轉化為褶,以實現如圖2(a)的款式,并探索弧形省道的轉移和轉化方法,為類似問題提供借鑒。本次實驗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分析款式圖→畫出分割線→省道轉移→省道分割→切展轉移→擬合輪廓線→完成轉移,得到新的紙樣。首先分析款式圖。新設計胸部造型以細碎褶的形式塑造,而原型采用弧形省道,見圖2(a);再繪制輪廓線。根據款式圖的分割線在原型紙樣上繪制出胸部的輪廓MN,見圖2(b);然后轉移省道位置。以圖2(c)左側紙樣為例,設省道末端的兩點為A′和A,將省尖點延伸至胸點O,連接ON,并剪開,使A′與A重合,則弧形省道帶有弧度的部分發生了重合,紙樣面積發生了改變;接著分割省道線。將弧形省道的省道線分割成四段,每一段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線。分割點分別為B、C、D(省道左側弧形線對應分割點為B′、C′、D′),其中弧線AB=1/3弧線OA,弧線BC=弧線CD=弧線DO=1/3弧線OB。作點B、C、D處切線的垂直線,分別交中心線于B″、C″、D″點,見圖2(d);然后切展轉移[5]。分別沿BB″、CC″、DD″剪開,并使A與A′、B與B′、C與C′、D與D′重合,見圖2(e);最后擬合輪廓線。連接B″、C″、D″點,將輪廓線修整順滑,得到新的紙樣,見圖2(f)。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6],基于“轉移省道位置,不改變面積與容量”的原理,以連衣裙基礎款的變化款式裙裝設計為例,提出了弧形省道“轉-切-展”的轉移、轉化方法,“轉”即是將弧形省道當作直線形省道轉移省道位置;“切”是將弧形省道的省道線劃分為若干個直線段,并沿著弧線分割點切線的垂直線將紙樣切開;“展”是將弧形省道按照分割完的直線段合并,弧形省道重疊的弧線形省道因省道分段合并而展開,省道量分散轉移到沿分割點展開的部位,最后又轉化為服裝造型中的褶裥量。
5實驗結果評價
5.1整體外觀效果通過省道轉移使基礎款中的弧形省道轉化為褶,實現了款式圖中的立體造型。從外觀來看本次實驗成功實現了弧形省道的轉移、轉化。5.2間隙量分析通過定位拍照,將服裝8個角度的照片,與人臺相對應8個角度的照片進行擬合處理,得到8個角度服裝間隙量的分布情況。實驗結果表示,弧形省道轉移前后胸部間隙量變化不大,而且分布較均勻。由此可見省道轉移前后,實際附著在人臺胸部的服裝面料映射在人臺上的面積近乎相等。相比人體,人臺沒有觸感,無法測定服裝的壓力舒適性,另一方面在拍照時只能靠人來完成穿衣,拍照前需保證正確的穿著狀態。鑒于人為因素對評價結果有一定的影響,需要對服裝控制合體性的關鍵部位進行測量,來反映省道轉移后的服裝結構是否穩定。5.3結構穩定性評價通過測量和對比人臺、基礎款連衣裙、變化款式連衣裙關鍵部位的數據,得到表1。根據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基礎款胸圍的松量為9.94cm,胸下圍松量為5.12cm;變化款式連衣裙胸圍的松量為7.94cm,胸下圍松量為4.32cm,變化款式連衣裙因為造型的變化,胸圍和胸下圍松量均減少,但基本結構保持穩定。在本次實驗中,最終形成的省道將以碎褶的形式處理,實際覆蓋在人臺胸部的紙樣面積幾乎不變,形成的胸部容量變化小。
6結語
弧形省道對于合體服裝造型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弧形省道“轉-切-展”的轉移、轉化方法的探究,為紙樣設計中弧形省道轉移問題和省道線型的處理提供了參考。隨著精細化高級定制的發展,設計師可以對人體進行三維掃描,建立人體數字化模型,進行合體弧形省道設計,因此弧形省道的研究對服裝高級定制的發展也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正.淺談服裝結構設計中的曲線、省道及數據概念[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2):50—54.
[2]中澤愈.人體與服裝[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3]宋瑩,王寶環.不同的省量設置對標準體旗袍造型的影響[J].絲綢,2017,54(9):25—30.
[4]葛俊康.衣身結構大全與原理[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
[5]張霞.切展法在女裝結構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1.
[6]宋瑩.斜裁省道轉移方法在連衣裙中的應用[J].服裝學報,2017,2(4):316—319.
作者:李萍 蔣曉文 尹曉芳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 上一篇:工程審計在工程造價控制的應用
- 下一篇:藝術設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