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服務學習模式探索
時間:2022-08-16 02:47:20
導語:服裝設計服務學習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服務學習是一種提高社會和諧度、學生感知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的新型學習形式,是社會服務與課業學習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模式。河南工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自2014年開始實踐這一教育模式,通過把“服裝設計”“針織服裝設計”“服裝工程概論”等課程與兒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機構的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綜合學習并應用服裝設計專業知識。
關鍵詞:服務學習;服裝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學習模式;社會服務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更新快速頻繁,行業變化此起彼伏。教師傳授的知識可能會伴隨著行業的快速變化而過時,現行的工業化分塊知識教學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普通的講授法、實操法較難完成全人培養。于是新興的教學形式———服務學習越來越受到各國各級教育領域的重視。
一、服務學習的起源
服務學習是把社會服務與課業學習緊密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它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早期是志愿服務者活動,接著在美國反貧困的社會實踐和志愿主義運動中得到充分發展;80年代曾遭到反對者質疑;90年代,在體驗學習的支持者、高校教師、學生工作者、大學生、各級政府及社區居民的合力支持下,服務學習進入成熟與興盛時期[1]。服務學習與志愿者行為不同。志愿者行為是提供服務,服務學習則是將課程學習、服務和反思結合起來。服務學習的著眼點不僅試圖通過為社會提供服務來促進學生知識的整合學習,同時還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以及奉獻、合作精神,使他們關注社會、關心他人。服務學習與服務設計不同。服務設計是近年來被關注的熱點[2],它是以一種全視角來關注服務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產品及服務,注重服務整體流程的操控與服務實施后的一系列后續工作[3]。而服務學習則是把服務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并通過此種形式提升學生對以往或新知識的整合能力。
二、服務學習質量標準及參與課程
關于服務學習質量標準,可以參見姚梅林等[4]引用的全美青年領導委員會提出的8項標準:(1)意義性,即服務學習是否能夠使服務者(學生)及被服務者都從中受益,對個人及社會都有積極價值;(2)與學科課程的結合度,即服務學習是否與學校課程學習目標結合,促進課內外知識經驗的遷移、整合;(3)反思,即學生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就個人發展、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等進行持續深入的分析思考;(4)多元性,即服務學習是否促進了所有參與者對社會文化中的多元差異的理解、尊重與接納;(5)學生的發言權,即學生在服務學習的計劃、執行、評估等全過程中是否被充分地賦權;(6)合作聯盟,即服務學習是否涉及學生、教育者、家庭、社區及其他組織機構的參與、合作,具有共同的愿景并共享資源;(7)過程監控,即所有參與者是否依據各種信息來了解、調整和改善服務學習效果;(8)持續時間和強度,即服務學習的參與者是否能夠持續一段時間,投入必要的精力以滿足服務對象需要,達到學習目標。在全球服務學習實施過程中,很多課程都積極參與其中。姚梅林等[4]分析了服務學習的內涵、獨到的價值、適宜的服務形式、流程及制度保障;一些美國高校風景園林課程與當地社區合作,其中主要是一些社區藝術課程、臨終關懷、編制區域歷史等服務學習課程[5];黃孔雀[6]也提及建筑系學生為社區設計公園,電子商務系學生為社區制作專門的網站,植物系學生去辨認非本土的植物,并向社區提供根除這種植物的方法;朱科蓉[7]介紹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的“戲劇-木偶劇”服務學習項目內容,其中有給小學二年級學生培訓木偶劇表演,給小學課后班制作音樂劇道具,配合孩子設計和制作木偶,開設課程設計和木偶展示工作坊等計劃。我校(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專業自2014年開始積極探索和實踐服務學習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服裝設計專業服務學習的實踐
1.服務學習形式。我校服裝設計專業5年的服務學習采用課程與服務機構結合的形式,經費主要來自學校的開放實驗室資金,同時鄭州黃氏紡織有限公司、鄭州市德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了面料贊助,涉及課程有“服裝設計”“針織服裝設計”“服裝生產概論”等,服務對象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和鄭州市老年公寓等機構。整個服務學習過程不但訓練了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而且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上有許多需要幫助、關愛的人,提高了師生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支持與服務意識。2.服務學習課程安排。我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包括“了解體驗→分組討論設計→定稿與采買面輔料→樣衣制作→批量制作→包裝送達→整理總結”6個階段。在時間分配上,經過幾年的實踐,為了更好地提升最終產品的細節完善度,同時結合設計類專業階段性教學的特點,拉長了解體驗、分組討論設計、定稿與采買面輔料、樣衣制作時間,同時壓縮批量制作時間。服務學習形式使學生經歷了了解體驗、設計、采買面輔料、打版、樣品制作、推版、工序安排、批量生產、產品拍照、產品反饋的整個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服務學習課程安排共分為五個階段:(1)參觀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和鄭州市老年公寓,實地調研福利院殘障兒童和老年公寓失能老人的生活現狀,分析人數分布、孤殘現狀、身體狀況等;不能參加實地考察的學生進行面輔料的調研收集,了解價格、質量情況。(2)根據這些特殊人群的特點進行設計,特別應該注意方便護工穿脫。此階段每人都要提交設計圖,選擇10個左右的方案一起進行討論篩選,最后確定進行量產的款式。(3)進行樣衣制作,包括推版、工序安排、質量標準制定等,通過進行號型的推版,試制3個號型的樣衣,進行量產的安排,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習慣,使他們了解整個生產工作程序。在樣衣生產過程中,每組人員利用開放實驗室全部參與。(4)批量生產,主要訓練學生的團隊協調能力、組織安排能力,鍛煉學生從設計草圖到成品的綜合應用及實際動手能力。本階段主要是對工藝步驟進行分解,使學生明確工藝分解對后續加工的積極作用,核查團隊整體工作情況以及團隊中每個人的工作情況、工作深度、過程中間的思考,并給予評分。(5)服裝送達并接受反饋與表彰,感受孩子與老人接受新衣服的喜悅,聽取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人員對設計、版型、工藝相關方面的意見與建議,總結設計經驗,表彰學生的學習與工作。通過以上過程,學生發現原來認為很難的事情其實并不困難,自己親手設計制作的服裝能夠被有需要的人穿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3.服務學習產品分析。以2016、2017年“針織服裝設計”課程服務學習為例進行分析。2016年“針織服裝設計”課程中的服務學習對象為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殘障兒童和鄭州市老年公寓的失能老人,課程內容是為殘障兒童設計制作連身棉衣褲,為失能老人設計制作防污服裝。通過前期參觀,每個學生均進行了設計,最終選定若干款服裝進行批量制作。在福利院內,有很多孩子因為先天性疾病而行動不便,甚至常年臥床,四肢無力,至成年一直穿著紙尿褲,長期為這類孩子更換服裝對護工來說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為了方便看護者的工作,在設計上師生反復推敲,最后確定該款服裝的后片為一整片,前片分成上衣和褲子兩部分。上衣與褲子均為正常長度,在側縫重合且褲子壓蓋上衣,并同時為四合扣開口,這樣在使用時只打開褲子便能更換紙尿褲,同時打開上衣和褲子即能方便整件服裝脫換。在敬老院有很多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他們大多為偏癱或全癱,長期的臥床容易滋生褥瘡,日常還有大量喂食換洗等護理工作。因為是成人,身體較重,不管是翻身還是抬起都需要較大體力,所以該款服裝的第一個設計點為大重疊量的后開口系帶或暗扣設計,不管哪個方向躺臥均不會有硬硌現象,而脫掉整件服裝只需左右稍微側身即可。另外,偏癱或全癱老人大多是尿失禁者,需長期穿著紙尿褲,為了不污染上衣和方便更換,該款服裝的第二個設計點為前長后短樣式,這樣即便有排泄物溢出,也會盡量減少對上衣的污染,前衣片較長則可以更好地保護腹部以避免受涼。第三個設計點為圍兜的設計,圍兜采用魔術貼形式在衣領下與衣身粘合,在老人吃飯時圍兜粘合在衣領下,同時被衣領覆蓋避免磨劃臉部,圍兜下部為加褶皺形成的立體兜狀,可以盛接漏下的食物,當喂食完畢后去掉圍兜,老人可當日常服穿著。采用領下魔術貼形式與常見的系帶或全圍繞型相比,更加方便且不勒脖子。
四、服務學習實踐反思
服務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把課堂教學與社會服務結合在一起,同時這些服務項目也剛好與日益上升的服務行業相關聯,與老齡化社會需求相吻合。在整個服務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更多地了解到之前未接觸的群體及其需求,并延伸出一些未關注過的設計領域。對于這幾年我校開展服務學習的實踐,我們進行了總結及反思。1.起始階段。在聯系服務對象方面,應找到真正需要幫助與服務的人群,并擁有共同的愿景和共享的知識,才能使該課程實施順利,避免造成抵觸與無法合作的現象。在服務過程中雙方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服務者要仔細觀察被服務者的反應,避免導致學生是“專家”“善行”,而被服務者是“幫助對象”或“救濟對象”感受的形成,進而造成“高校是用與世隔絕的方法來了解和認識世界”或“只是為了達到個人或團體目的”的不良印象與誤解[6]。在前期調研階段,要盡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參觀、了解與體驗,促進學生對不同人群社會文化差異的理解、尊重與接納,這樣才能用心設計好產品。2.實施階段。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現在商業社會已在每個人的內心形成“商品或服務付出—金錢回報”不斷循環的社會運轉形式,任何付出與產品都講究與物質回報的匹配關系,完全免費的服務往往會被誤認為別有用心。加上現在很多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在服務過程中對服務意義、任務分配易產生不解與沖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提醒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全部學生參與前期的參觀了解,并盡量多地去接觸體驗,真正理解幸福、快樂與金錢是不能畫等號的,金錢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發自內心的接納并為他人服務也是使自己幸福快樂的重要途徑。另外,在實施過程中應加強中間物料管理以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在最近一次的服務學習中,我們采用師生部分捐款的形式,促使學生更加珍惜物料的使用;打樣時按照流水分步驟、分人制作,以縮短分步驟流水制作培訓時間;盡量把服務學習課程安排在三、四年級,這樣學生能夠在設計實施過程中鍛煉綜合能力。3.反思階段。首先,一些好的思路和產品可以繼續鼓勵學生發展成為創新創業項目,這也是今后可以加強的方面。其次,要加大宣傳、表彰與鼓勵,盡量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產品送達,感受到被服務者快樂的情緒,使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體驗到運用自身專業技能為他人帶來幸福是非常快樂的。再次,政府應自上而下地鼓勵服務學習的開展,加強服務學習實施過程監督的標準化。當然,單靠個別教師的熱情很難達到服務學習開展的持久性與有效性,畢竟社會整體的物質、心靈關系才是和諧社會的基石。
五、結語
服裝設計專業服務學習形式在當今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具有鮮明的人本教育優勢,在具體實踐中的學習鍛煉也比單純的網絡教學更為豐富,在實施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發現更多的設計需求,但這種教學形式在推廣過程中仍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游柱然.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的起源與發展[J].復旦教育論壇,2009(3):73-77.
[2]辛向陽.服務設計中的共同創造和服務體驗的不確定性[J].裝飾,2018(4):74-76.
[3]繆珂.服務設計中的流程與方法探討:以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創新與設計方法課程為例[J].裝飾,2017(3):93-95.
[4]姚梅林,郭芳芳.服務學習在中國:現實需要與推進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1-58.
[5]管弦.香港地區公立大學“服務學習”的經驗及反思[J].高教探索,2017(4):65-69.
[6]黃孔雀.美國高校服務學習模式述評[J].高教探索,2015(2):61-65.
[7]朱科蓉.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服務學習課程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7):42-44.
作者:高亦文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 上一篇:平面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借鑒
- 下一篇:面料再造工藝對服裝設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