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住區規劃設計探究
時間:2022-09-15 05:01:37
導語:開放式住區規劃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中國城市的很多住區仍以封閉式為主,“寬馬路、大路網”的建設格局導致了一系列城市問題。文章通過分析中國傳統封閉式住區現狀,總結出封閉式住區的一些弊端,并對我國既有小區改造和新建開放式住區進行案例研究,從既有小區改造、新建開放式住區兩個方面提出了開放式住區規劃的相應策略,即應適度開放,建設“大開放、小封閉”的開放式住區。
關鍵詞:開放式住區;封閉式住區;規劃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均在提升,對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發現,傳統封閉式住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開放和多元的趨勢。基于此,在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1],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該意見一經,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對開放式住區規劃設計策略進行探索刻不容緩。
1我國傳統封閉式住區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1.1封閉式住區的發展現狀。封閉式住區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用圍墻將建筑物及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劃為一個圈,圈內自主服務和管理,具有明確邊界的住區類型。20世紀60年代,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階段,住區規劃的相關理論知識尚未成形,當時對于住區規模的界定、公建配套指標的確定是以佩里的鄰里單位這一理論為依據實施的,而這些都來源于蘇聯模式。考慮到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城市開發模式的多樣化,傳統封閉式住區已經明顯不能適應當代居民的生活需求。除此之外,還引發了道路交通擁堵、公服設施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城市問題。1.2封閉式住區的問題。(1)道路交通擁堵。封閉的住區阻隔了城市交通的進入,降低了城市路網的密度,破壞了城市肌理,導致城市干道的負荷變大,最終造成了道路擁堵等一系列交通問題。另外,由于封閉式的住區占地面積大,無形之中拉長了居民出行的步行距離,進而增加了居民對機動車的依賴性。(2)公服設施資源浪費。經過調查發現,擁有完整配套設施的小區在不斷增加,但是現有的公共服務設施數量已經超出了周邊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大量的重復性建設活動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3)住區生活喪失活力。封閉的住區環境也封鎖了人們與外界交往的機會,主要表現為周邊居民之間的交流減少、住區的活力降低。封閉式住區容易造成人的封閉心理,過多時間的獨處會讓人漸漸失去同外界溝通的興趣,當這種狀況蔓延開后會導致住區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居住氛圍,進而影響甚至降低住區的生機和活力。(4)安全保障問題。很多人認為只有住在封閉的住區里才是安全的,但是封閉式住區不僅影響了街道安全,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割裂。在住區之外,街道安全主要通過鄰里監控來實現,只有足夠數量的行人和豐富的街道生活才能保證住區外的道路安全。在住區內部,封閉的布局和管理模式阻礙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它們造成了城市各個部分的割裂。
2既有小區的改造和新建開放式住區的相關案例
2.1湛江市海港小區(既有小區改造)。(1)項目地址。湛江海港小區位于湛江霞山區建新東路12號,占地面積約13萬m2,小區東與工農路相鄰,南與工農西二路相鄰,南臨建設一橫路,北臨建新西路。(2)現狀分析。小區內有湛江市第六中學及一所幼兒園,小區周邊為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流量較大,小區內部道路夾雜在樓宇之間,且未設置專用停車場。封閉式的小區道路影響了城市道路網的布局,打斷并阻隔周邊城市干道的聯系。小區內缺乏公共綠地和其他活動場所。(3)規劃思路。通過營造協調的城市道路網絡,為市政道路減壓;通過開放式住區內部公共資源,提升城市資源共享性;在保障住區居民自主產權以及生活私密性的前提下,營造更加宜居的開放式住區。(4)規劃方案。用打開圍墻的方式來銜接市政道路及小區內部道網,完善小區內部的道路網絡,以此來分流城市主干道的車流壓力。為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改造小區內部設計布局不合理的建筑群,打造更加宜居的小區環境。同時改造小區內部的公共設施及景觀綠地,改善長期以來居民無設施可使用、無景觀可停留的局面,實現居民公共生活的繁榮。2.2深圳萬科城(新建開放式住區)。(1)項目地址。深圳萬科城項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坂雪崗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用地面積約46萬m2,建筑面積約53萬m2。(2)規劃定位。依據當地地勢區位,建設出具有西班牙和地中海建筑風格的低密度別墅群,建筑主要以多層為主,少量高層建筑點綴其中。(3)規劃特色。第一,功能布局:通過水面及公共綠地將用地范圍內的住區、市政配套設施、商業設施等進行有機串聯,在商業街區做開放。第二,道路設置:市政道路主要設置在商業街區附近,小區主要道路在小區內部進行環形圍繞,將商業街區和各個住宅組團連接起來,使小區內組團間通過主要道路發生有機聯系。小區次要道路與小區主路進行良好的銜接,使組團內部也能擁有較好的內部通達性。從上文的兩個案例分析可知,開放式住區更加注重住區與城市道路系統的有效連接和資源景觀的共享,同時也擁有居住、商業、公共配套設施等多種功能。
3開放式住區的規劃設計策略
3.1既有小區改造策略。既有小區主要可以分為傳統的單位大院和封閉住宅小區。(1)傳統單位大院改造策略。對于傳統的單位大院,它屬于公共資源,公民有權利對其進行合理使用。對于少數有保密要求的特殊機關單位,可實施封閉管理,但對于其他大部分普通機關單位,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向民眾開放[2]。這對于城市的道路系統的完善、綠化指標的提高以及市政公共設施的利用都有積極意義。(2)封閉式住宅小區改造策略。對于占地面積不超過5萬m2或對城市交通影響不大的封閉住宅小區,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對外開放。對于超大的住宅小區,可以根據每一個小區的開放需求程度來對其進行分割。將超大住宅小區轉變成數個規模適宜的小組團,將小組團進行一定程度的封閉,然后用公共道路來連接這些組團。這樣既可以使社會能夠公用小區內的大部分公共道路,增加其通行能力,又可以減少因小區道路公共化對小組團內居民生活的影響。這種“大開放、小封閉”的開放式住區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2新建開放式住區規劃設計策略。(1)交通設計策略。在對開放式住區的路網進行規劃設計時,應重點強調高效性、可達性和便利性。例如,將具有城市支路性質的生活性道路引進住區,使住區對城市開放,能有效改善城市路網低密度的問題。另外,可將一部分住區內道路變為城市道路,使其具備城市道路的相應功能,在增強了可達性的同時,也節約了城市的建設用地。良好的交通系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問題,營造出更多的城市開放空間。(2)配套設計策略。開放式住區融合了居住、商業、辦公等復合多樣的功能,人們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物質環境也變得十分便利。可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主要設置在重要公交站點附近,擴大其開放性以及服務半徑,也可以把公共配套設施設置在小區內道路兩側,使人群流通量增加,這樣做能夠為住區內部住戶及住區外部周邊人群提供良好的服務,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3)住區活力設計策略。開放式住區能夠有效提高開發強度,促進土地利用的多樣化,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加強日常交流。例如,建設一些具有復合功能的建筑,提供一些能夠豐富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動場所。同時,規劃的公共空間和綠地廣場等又促進了更多交往機會和互動行為的產生,由此提升了住區的活力和氛圍,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4)住區安全設計策略。開放式住區在設計時會考慮適宜的街道尺度,因臨街面的商鋪較多,常住人口對于經常路過的居民都有一種良好的辨識度,對于異常情況的出現就會更快地引起重視。這就形成了一種全民“街道眼”的模式,能夠使居住安全得到相應的保證。將門禁單位縮小到獨棟或幾棟,保安也會相應熟悉住戶,會更好地識別外來人口,能更好地實行安保措施。
4結束語
通過分析封閉式住區所存在的道路交通擁堵、公服設施資源浪費、住區生活喪失活力、安全保障問題,得出開放式住區的實施是城市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通過對既有小區改造和開放式住區案例的探究,提出了既有小區改造和新建開放式住區兩方面的策略,為開放式住區的規劃設計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雖然開放式住區優點良多,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需要考慮當地的建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一味地為開放而開放,而是要適度開放,建設“大開放、小封閉”的開放式住區。
參考文獻:
[1]彭忠益,王艷.城市封閉住宅小區何以開放?:一個“地方政府與業主博弈”的視角[J].黨政研究,2017(2):99-109.
[2]陳友華,佴莉.從封閉小區到街區制:可行性與實施路徑[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4):50-55.
作者:王雅潔 吳峻 單位: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 上一篇: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規劃研究
- 下一篇:救助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