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討

時間:2022-02-03 10:44:04

導語: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討

【摘要】濕地是地球有限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維系著整個地球生態平衡和物種多樣化,但隨著環境的污染,樹木的減少,農耕的擴大,嚴重縮減了濕地的面積,全球環境日益惡化,加大對濕地公園建設已刻不容緩,但隨著濕地建設步伐的盲目加快,也導致濕地建設在景觀設計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就針對濕地公園的美學設計理念原則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濕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的景觀設計內容及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地球的有限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濕地的保護與建設在各地已經出現不可阻擋的趨勢,但盲目的加大濕地的建設,使得人們對濕地的認識存在誤解,導致濕地公園的設計與濕地科學理論嚴重脫軌,沒有真正發揮濕地的功能,形成系統的濕地公園,更沒有達到濕地公園的美觀設計理念,嚴重的影響濕地公園的美觀。此外,我國的濕地公園建設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濕地美學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濕地公園內的自然景觀過少,濕地地貌不明顯甚至進一步惡化;濕地公園的水陸過度帶缺失,景觀硬質化嚴重;濕地公園內的植物景觀單一,生物多樣性較低,沒有系統的生物景觀部落,濕地公園的建設沒有按照當地的水土及文化習俗,缺乏對區域濕地文化的認識,與區域濕地文化產生視覺及美觀沖擊。因此,在濕地公園尚未受到明顯的損害,需要我們以濕地公園為主題進行保護與再建[1]。

1.濕地公園景觀的概念及構成

濕地是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球之腎。濕地的擴大有利于維護全球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改善全球的環境狀態。而濕地公園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滿足了生態環境的需求,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好保護與恢復的工作,不斷地提高濕地資源配置,進而深刻了解當地的濕地美學設計理念和濕地文化內涵。濕地公園景觀需要我們將濕地的恢復與保護、美觀與人文、社會文化與藝術等進行結合,構建適合當地習俗及審美標準的濕地公園,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息場所。而濕地公園主要是由人文、自然、生物景觀構成,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只有實現在三者要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構建完整的濕地公園。

1.1濕地公園的人文景觀

濕地的人文景觀設計主要要立足與濕地獨有的生態特征,當地文化習俗與人文風情的融合,彰顯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濕地公園的人文景觀構成由各類生產方式、改造濕地的印記、文化交融的精華三要素組成。(1)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濕地,自古濕地就是人類進行吃、穿、住的重要來源之一,根據各類生產方式形成與之對應的漁獵文化、稻田文化、住宅文化及衍生的飲食、服飾文化等。(2)人類利用濕地進行大量的生產活動,改造濕地進行各色橋梁、河提、運河等水利工程的建造,形成現代具有代表性的硬質景觀。(3)濕地文化的獨特生態特點與其他文化相交融,產生極具特色的文化結晶,古代王侯將相、文人墨客等贊美之詞數不勝數,描繪濕地文化的詩詞歌賦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流傳在歷史的長廊中,見證了濕地的發展軌跡,山歌、民族舞蹈等受地域文化限制,豐富了當地濕地的獨特風情[2]。

1.2濕地公園的自然景觀

濕地的自然景觀主體是水體景觀,而水體景觀可分為水域景觀、岸帶景觀及近岸陸地景觀。水域景觀是通過水的流速、緩急等特點形成了湖泊、瀑布、沼澤、池塘等壯麗景象,岸帶景觀是受潮汐、水位高低的影響形成了海灘、沙灘等間斷性的線性岸帶景觀,近岸陸地景觀是為了方便游客觀賞游玩的親水設施,如近水樓臺、親水臺階、棧道等親水娛樂設施,組織游客積極參與近岸陸地游玩策略和提升濕地公園自然景觀的意境,讓游客找到心靈的棲息之所。

2.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與目標

在建設濕地公園時,要明確濕地公園建設的目標,遵循濕地公園建設的原則,建設具有現代氣息的民族特色濕地公園。濕地公園建設的目標是為了創建豐富多彩的濕地樂園,滿足對人們對生活的享受及民族文化的汲取。濕地公園建設的原則:(1)維護生態平衡原則,在建設中,尊重濕地的自然性,從防旱、蓄水、凈化、提供生物生存空間的角度來設計,合理利用土地、動植物及其他自然資源,避免因人為因素導致濕地環境惡化或遭到破壞。(2)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建設中,除了維護生態平衡,還需要滿足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人們的親水性,在公園內提供多種親水設施,實現人們與水進行零距離接觸,讓人們了解水的魅力,明白濕地的重要性。注重實現人的試聽感覺,讓人們在繁忙之中聆聽自然之聲,親近自然,沉醉在濕地樂園。(3)美學原則,在建設濕地公園時,必須實現自然景觀與美學的結合。景觀設計要實現虛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有機交融,將濕地的魅力充分的展現出來。濕地公園要全面的彰顯濕地水體和生物多樣性的特點,營造濕地意境,提升濕地公園的觀賞價值和審美境界。

3.濕地公園景觀的設計方法及內容

就目前來看,濕地公園通常可分為濕地保育區、服務管理區、濕地體驗區、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等[3]。然而濕地保育區是針對生態過程及生態特征的一個保護點,環境建設容量相對較小、景觀建設內容單一。因此,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主要以服務管理區、濕地體驗區、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為主。

3.1濕地公園服務管理區的設計內容

濕地服務管理區主要是為游客提供一個休息娛樂的場所,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設置,且可以烘托出濕地公園的自然景觀,便于人們組織游覽路線,在游玩中欣賞濕地建筑物、景觀小品等硬質景觀,硬質景觀主要包括棧道、游廊、園橋、水榭亭臺、觀景亭等。一般我們將其分為三類:(1)點景景觀,是為了更好的體現當地的文化傳承和濕地內涵,營造一個充滿濕地意境的水上公園,發揮了濕地的獨特功能,提升了濕地公園的觀賞價值和人們的游玩樂趣。如將遠古農耕文化中的水井等多元農耕設施及插秧、打漁等生產方式表現出來。(2)靜態景觀,是為了滿足人們休息及靜態欣賞濕地公園景色的需要,靜態景觀是濕地公園的總體框架,是公園構圖的藝術主體和中心,往往起到一個點睛的作用,通過采取對景、借景等手法烘托水榭亭臺、親水臺階、棧道的美麗,豐富了濕地公園內的靜態景觀,彰顯了靜態景觀的魅力。(3)動態景觀,是為了實現動態賞景和人們游覽路線的需要,并對公園內動態景觀進行空間合理配置,實現俯景、仰景、遠景的有機交融,達到一步一景的觀賞境界。

3.2濕地公園濕地體驗區的設計內容

濕地公園通常可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設計內容上,設計者可以考慮建造大量的人工淺灘、瀑布、噴泉、沼澤及河流分段等濕地景觀,讓人們體驗濕地水體景觀的魅力,顯示出極具特色的濕地公園。通過合理的分布及配置,讓人們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為濕地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折服,靜靜聆聽自然的聲音,感受親近大自然的美妙,得到心靈上的棲息之地,為心靈創建一個美好的家園。在濕地公園的水體設計中,設計者可以別出心裁的設計寬度不等、形狀不一,并有石頭點綴的溪流及瀑布景觀,在相應的濕地植物相襯下,構建成欣欣向榮的水體景觀,為人們打造一個回歸鄉土、擁抱自由的濕地樂園[4]。

3.3濕地公園濕地功能展示區的設計內容

濕地功能是為了維持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化,生態效益明顯,濕地公園景觀展示出來的是生物種類的多樣化、水體的凈化等。濕地公園功能展示區的設計主要是保證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水質凈化,以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來招引更多的水鳥、濕地昆蟲及植物的生長繁殖,實現濕地公園環境的統一,達到一個鳥語花香的景觀效果。以水質凈化、環境幽靜來吸引更多的游客,為濕地公園帶來功能及景觀兩方面的雙重效果[5-6]。在林間下種植耐陰、易存活、生長速度快的植被,增加濕地公園的植被種類及植被覆蓋率,強化公園景觀的層次感,構建富有林間野趣的濕地公園。在沉水植物、濕水植物、浮生植物的空間分布上,彰顯植物種類的繁雜及生長結構的規律。此外,還可以在濕地公園內種植水稻,增長游客對歷史悠久的水稻的認識,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增強游客們的環保意識及維護生態多樣性的意識。

4.結語

綜上所述,濕地公園建設的景觀設計是繁雜多樣的,既要保證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又要滿足游客的試聽感受,符合現代的審美標準和豐富濕地的意境,提升了濕地公園的觀賞價值。大力發展濕地建設,有利于發揮濕地的獨特的功能效益,又充分的調動了社會及人們參與保護與恢復濕地面積的積極性,改善了局部區域的環境質量,滿足了人們親近濕地與自然的欲望,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人與環境的和平共處。隨著濕地文化及功能的普及,濕地公園的建設管理和景觀設計水平將會不斷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濕地公園的美觀及意境。

【參考文獻】

[1]張曼胤,崔麗娟,李偉,趙欣勝,趙玉輝,李勝男,王義飛,張巖.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11:292-296.

[2]楊陽.我國現代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特色研究[D].大連工業大學,2011.

[3]于程.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3.

[4]李茜.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規劃的地域特色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2.

[6]趙瀟.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景觀設計探析.安徽農業科學,2011(31).

作者:龔京美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