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模式教學設計探討

時間:2022-07-22 02:52:38

導語:主題閱讀模式教學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題閱讀模式教學設計探討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的以單篇為導向進行分析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而兼具開放性和研究性的主題閱讀模式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推崇。主題閱讀的實施要找準切入時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重視朗讀,引領學生感悟主題深意;要創設情境,捕捉學生的情感共鳴點;要進行拓展對比,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

閱讀教學是學習語文的第一步,而在特定的主題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新課標要求教師做到的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的單篇閱讀、逐步深究的教學方式,主題閱讀圍繞一個主題將多篇課文合并到一個單元進行共同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寫作能力,還能將課文進行讀寫鏈接,讓學生發散思維,從多維的角度去解讀同一主題的文本,從而融會貫通,將課文讀熟、讀透。不僅如此,主題閱讀通過多篇課文,講述一個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學生對這個主題的印象,為學生搭建起豐富的語文知識庫;同時,一個主題就是一個思想,學習一個主題,學生就領悟了一種思想,這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倡主題閱讀,小到使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更順暢地開展,大到對學生的思維開拓以及眼界、閱歷的提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能為學生將來的寫作做好鋪墊。那么,作為教師,我們該如何將主題閱讀引入語文教學之中呢?

一、切入主題,激發閱讀興趣

作為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主題閱讀教學更是一種藝術性的表達。無論什么課程都是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教學的,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同樣如此。教師在教材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向課外延伸閱讀,提煉出相關主題,在主題的幫助下,使學生對這一系列的內容產生閱讀興趣,從而在興趣的驅動下獲得知識和閱讀能力的提升,然后反過來幫助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中寫道:“葉欣的病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當學生讀到這句話時,語調就會變得輕柔而富有感情,他們從中能體會到主人公的心靈美和高尚的情操,并對主人公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充滿了無限的敬意,這是閱讀課文帶給學生的感悟。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或者到書店、圖書館去尋找關于這篇課文的延伸資料,或者查看這類主題的其他文章,像《這樣的教師彪炳千秋》《災難突然降臨的時候》等,在名為“善良和品格”的主題下,深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在對課文感興趣的同時,也會愿意閱讀更多同一主題的文章。這樣,他們的視野開闊了,對閱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二、重視朗讀,感悟主題深意

于永正曾言:“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老師講出來的,也不是做題做出來的,是讀書讀出來的。老師講得再好,也沒有書上寫得好。”主題閱讀也不例外,朗讀是學生感悟文章真意,汲取文章精髓的有效途徑。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不能再以單一的教課為目的,而要運用主題閱讀的特點,引領學生通過正確的朗讀繼而感受語言,通過討論繼而理解內容,通過分析繼而領悟情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獲得語言、寫作等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且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使學生能將課文中的知識全面吸收,獲得思想上的啟發。比如說,以寫景為主題的課文《春天的聲音》,教師可以將“聲音”作為本次課堂的討論話題,讓學生閱讀兒童詩《傘》《春天怎么來的》這些課文,并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如進行想象朗讀、改編詩歌朗讀、更換文本順序朗讀等。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相應的畫面感,感受到這些課文的意境,從而讀懂課文內容的深意。以記事為主題的課文《古人勸諫的藝術》,教師可以引用《弟子規》《晏子勸諫》《七步詩》等多篇文本,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通過誦讀、表演讀、問題討論的形式,化深為淺,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到古人的勸諫藝術。由此可見,學會朗讀,對于加強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創設情境,捕捉情感共鳴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主題含義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外在的環境布置或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比如,搜集一些符合主題的圖片、音樂、視頻、動畫等資料,在課堂中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加輕松地走入課文中。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前搜集關于圓明園的信息,在課堂中給學生展示圓明園的復原圖和慘遭焚毀之后的圖片,使圓明園從前的無限風光與如今的斷壁殘垣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不甚唏噓。當學生閱讀課文之時,他們就會對國家曾經遭受到的屈辱感同身受,從而引發內心的憤懣不平和愛國情懷。趁此機會,教師再連續給學生講解我們國家的長城、頤和園等著名的文化建筑,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國家最珍貴的藝術品,建造之時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每當戰爭來臨,那些嗜血的侵略者就將我們的財富掠奪,企圖讓我們的家園毀于一旦,這些歷史教訓我們應當永遠銘記。這樣的主題閱讀,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親近傳統文化、增強文學素養,也能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四、拓展對比,提升閱讀品質

主題閱讀的特點就是不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如何變化、人物之間的情感有多么復雜、文中的風景有多少模樣,文章的基本立意是不會變的。所以,學生在課堂中閱讀了一篇文章后,就可以舉一反三地理解相同主題的不同文章,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分辨能力。一旦他們心里有了一定的標桿,他們就會根據這個標桿進行理解,不會張冠李戴、隨便判斷。而且,同樣的主題更加值得學生進行挖掘,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從單篇閱讀延伸至多篇閱讀,形成自我閱讀體系,將一個主題讀出更多的深意。譬如,學生閱讀了《狐貍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后,感到非常有趣。教師見學生們沉浸在童話故事中,靈光一閃:不如舉辦一場以“感悟童話”為主題的閱讀活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搜索相關的童話故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耳熟能詳的童話作品。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就會更加了解童話故事的立意及其所傳遞的真善美,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之后,教師可以組織閱讀交流活動,激勵學生談談自己的讀后感,和同學相互交流不同的意見,彼此學習,共同進步。交流過后,學生就能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獲得更多新的想法,從而有效提升閱讀品質。

總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在主題的滋養下養成自我探索的能力,在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中汲取知識的養料,升華精神世界,提升閱讀能力,加強文學素養。主題閱讀的設計,教師要做好課前的資料準備、知識積累,做好課上的情境設計、朗讀教學等。教師利用主題閱讀天生的優勢,鼓勵學生堅持閱讀,學生就會逐漸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將來的閱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定清.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教師,2015(12):36-37.

[2]李強.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104.

作者:畢孝麗 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