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S教育理念與地理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4-21 03:09:00
導語:HPS教育理念與地理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hp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融入,可以從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的角度出發(fā)梳理科學概念的建立過程,對教材中敘述式的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作進一步科學性的說明、印證及詮釋,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訓練其高層次思維。本文例舉HPS教育理念在“地球的歷史”一課中的應用,以情景導入、課堂探究、知識點小結、學生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基礎地球科學知識,理解自然地理現(xiàn)象的過程與原理,從而探究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多種呈現(xiàn)方式并重、適合HPS教育理念滲透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HPS;地球的歷史;高中地理;教學設計
一、引言
HPS(HistoryPhilosophyandSociologyofScience)教育理念強調將科學史、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融入到科學教育中,引發(fā)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探索[1]。我國的中學地理課程,以向學生普及地理科學、天文科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狹義)、海洋科學等知識為使命,又因地理學是兼具綜合性、科學性的特殊學科,因此對教學過程中地理科學知識的呈現(xià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PS教育理念的融入,對于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相關科學性知識的掌握、相關知識體系的建構、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育都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這與《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的“地理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要求殊途同歸[2]。“地球的歷史”一節(jié)主要圍繞“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這一教學要求展開,從整體上看,知識點瑣碎,知識結構跨越性大,且出現(xiàn)較多的專業(yè)性名詞,科學性、邏輯性強,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動態(tài)過程,以及各地理事物之間整體性的特征。HPS教育理念中相關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的應用恰好貼合了本課內容的邏輯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厘清主線、串聯(lián)知識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按照生命現(xiàn)象和地球環(huán)境梳理地球的歷史,并拓寬地理科學知識領域,體會地球的科學奧秘。本文以“地球的歷史”教學內容為中心,以教材邏輯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基礎,以相關教學片斷設計為范例,探討HPS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滲透。
二、“地球的歷史”相關教學設計
本文選取“地球的歷史”的四個教學片斷,從情景導入、課堂探究、知識小結、課后學生活動等環(huán)節(jié)入手,在梳理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適時合理地應用HPS教育理念(見圖1),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如地層和化石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探究和思考,強化學生關于地質演變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意識,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三、HPS教育理念融入地理教學設計的啟示
1.以HPS案例為中心,體現(xiàn)地理學科特色HPS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作為呈現(xiàn)方式,更能聚焦學生視線,引導學生構建相關知識體系。同時,地理教材的大部分知識都可以與HPS相關知識對應,HPS教育理念的融入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飽滿和立體,幫助學生學習,也提供了一些訓練高層次思維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地理人物命名的假說、概念等知識點,將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過程、形成過程融入于課堂案例中,通過案例進一步講解課程知識。這不僅是地理學科特色的體現(xiàn),而且對于學生深入科學本質、提高科學素養(yǎng)、辯證看待科學問題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以課后練習為輔,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3]。戶外考察、實驗、社會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將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和HPS教育理念結合起來,要求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應該積極接觸地學史、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過程、地理發(fā)展的演化過程等相關內容。因此,除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教學外,在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收集相關知識點資料,模擬地理現(xiàn)象形成過程,進行相關實地考察,引導學生自行掌握學習科學知識的技巧,這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后鞏固相關知識內容,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3.精選HPS教育素材,匹配地理課程框架HPS教育是圍繞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展開的,這三部分內容在高中地理教材所占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自然地理中蘊含的科學史內容相對較多,科學社會學在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中所占比重更大,而科學哲學雖然貫穿整個高中課程始終,但因為其極具抽象性,很難對其進行授課講解,多以課堂滲透、課后實踐為主要教育方式。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精選與課程內容相關的HPS教育素材,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課標要求,選擇合適的案例,匹配課程框架,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在融入HPS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培養(yǎng)其學科素養(yǎng)。
4.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選取多種呈現(xiàn)方式
以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學哲學為主要內容的HPS教育在地理課程上的融入,是以地理學史、地理哲學、地理科學前沿知識等為呈現(xiàn)方式的,這也就決定了這部分內容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無趣的,如何用枯燥無趣的內容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主要取決于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地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是新時代教學前進的方向,教師要善于應用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VR等信息技術拓展地理學習空間,營造直觀、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選取地形地貌圖、地理現(xiàn)象形成過程的視頻、地理學家生平事跡等知識內容,同時從聲色意形等方面入手,將枯燥乏味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促進學生理解吸收。綜上所述,HPS教育理念在地理學習中的滲透以教師教學過程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精選相關教學案例為中心,用講故事、展示視頻圖片等手段多管齊下,結合相關學校條件,多方位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以課后實踐、練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地理課程性質,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篩選案例內容,旨在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以科學知識案例傳授課程知識。
參考文獻:
[1]周寧妹.中美加三國高中化學教材HPS比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李皎 鐘志偉 單位: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石河子大學理學院
- 上一篇:經濟環(huán)境下企業(yè)管理改進策略
- 下一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