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學課程設計教課探究

時間:2022-05-04 11:05:21

導語:工程教學課程設計教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教學課程設計教課探究

課程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內容陳舊工科專業的課程設計存在工程性缺失和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目前,工程教育主要是按學科體系來設計課程體系和組織教學,追求理論體系的完整和系統,工程特色不突出;強調基礎理論的教育,忽視工程技術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陳舊,不能按產業需求和技術的發展更新內容;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忽視工程實踐;學生的動手能力欠缺,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2不能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在課程設計中多采用cad和辦公軟件,而且大量信息可以從網絡上獲得,本來就存在抄襲現象的課程設計更加嚴重。另外,許多學生做課程設計采用的仍然是手工和紙張工作的模式,用的雖然是計算機,但方法還是老方法,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現代設計理念無法體現,或者說就是新瓶裝舊酒。

3工程設計必須符合規范和標準從目前的課程體系現狀來看,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側重理論推導,強調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而專業課本來是結合實際應用的,應以掌握設計規范、設計標準為導向,特別要重視相關專業的細節問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理論化的傾向明顯,無法聯系實際應用,不能結合專業工程進行實踐,從而使學生概念模糊,各種規范和標準在課程設計中無法正確應用,更不用說對相關的規范和標準有深入的體會了。

4重理論輕實際因為大規模擴招,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近些年,導致教師大都是從學校畢業又到學校工作,對專業知識掌握有余,對知識應用和實踐不足,無法完滿解決學生提出的技術問題。因此只能起到帶隊管理的作用,而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工科專業教師沒有實際的工程經歷,工程教育師資隊伍缺乏工程實踐能力。教師普遍嚴重缺乏工程背景,教師授課當然就不能把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相結合,不能把工程成果和職場經驗充實到教學中,工程教育的教師不知何謂工程師卻在培養工程師。教育部提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大批各類型工程師”。現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和現狀與教育目標顯然是相悖的。

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路

筆者在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上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1師資隊伍保障高校要創造條件鼓勵企業專家承擔參與高校的教學任務;改革工程類學科專業教師的職務聘任與考核制度,改變對工科專業教師的職務聘任與考核方式,轉變側重理論和論文的單一化傾向。

2建立工程實踐的觀念具體地講就是將實踐知識和能力帶入到課程設計中去,避免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工程脫節。當然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工程實踐中進行經驗的積累,在課程設計環節上,要讓學生基本建立工程實踐能力,強調專業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結合。從教學目的以及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出發,需要更加重視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3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方法課程設計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諸方面的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程設計中,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現代工程設計方法、設計手段的能力。常規的工程設計需要大量的查圖表,大量的手工計算,既費時又枯燥。然而如果運用計算機,則可以把這些繁瑣的任務交由計算機來完成,不僅提高了效率,同時準確率也高。特別的,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現代工程設計方法的能力,使學生將IT技術和專業課程設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盡可能的采用IT技術進行設計。

4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課程設計考核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理論學習階段沒有接觸過的問題。為避免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的抄襲,需要改變考核方式,如可采用口頭答辯、提交書面材料等方法。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當場答辯,提高學生即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

課程設計是一種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是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對師資隊伍、課程設計內容、課程設計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了目前在課程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方法。通過對課程設計的改革及近年來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作者:孫昆峰李小民單位: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