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繁殖課程設計思考
時間:2022-06-30 09:34:16
導語:動物繁殖課程設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動態優化過程,它涉及兩個層次:從宏觀上來說就是課程開發,也就是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包括課程整體結構和具體結構;從微觀上來說就是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具體分析一門課程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在整個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踐技能,其設計的原則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以突出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1]。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為己任,其課程設計是指對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一門具體課程的目標、內容、結構、活動的可行性研究與規劃,以及這種研究與規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師生的互動達到真正落實。因此,高職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課程設計能力。另外,在設計的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如何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也要對教師的多元角色進行科學定位,即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向導和學習的支持者,而且還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2]。筆者以動物繁殖課程為例談談基于“理實一體化”的有關課程設計的幾點思考。
1優化課程標準
針對動物繁殖課程,相關教師要思考并回答如下問題: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思考清晰之后,依據這個想法,制訂課程標準,以人工輸精為例,其課程標準見表1。
2優化程序,讓課堂有趣、有序、有效
按照優化的課程標準,教師要明確: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這樣才能保證程序的優化,課程設計更有針對性和條理性。以4學時(160min)牛的人工輸精技術為例,其課程設計如下。1)導入(3min)。教師首先用一個有趣的話題引出問題,問題是:“不養公牛如何讓母牛懷孕?”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同,如進口優質種公牛或母牛、胚胎移植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不同程度的肯定,使學生的興趣提升,然后教師提出使用人工授精技術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今天就實際練習操作該項技術。2)分組(2min)。教師準備5張圖片,每張圖片剪成5塊(課前準備),學生抽圖片,最后對上同一張圖片的就是一組。3)學文字材料、看實物,小組討論,完成工作頁(30min)。教師準備5份學習材料、5份實物(相關器材),放在5張工作桌上(課前準備),由一名學生讀材料,并把關鍵詞劃出,讀完后小組傳閱材料并討論,然后完成工作頁。4)教師講解答案(10min)。教師準備好工作頁的答案(課前準備),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修改自己的工作頁。5)學生動手操作(50min),內容是冷凍精液的解凍、精子活力的檢查及裝槍、母牛生殖器官的識別和人工輸精。教師全程監督、指導學生按小組配合操作。6)學生分組展示(40min)。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并記錄展示情況,小組內合作,邊講解邊操作。7)教師操作并點評(20min)。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同時對展示情況進行點評;學生認真聽,仔細看,對照自己的操作,總結還存在的問題。8)評價(5min)。教師和其他組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不對本組學生評價;學生互相評價。上述課程設計對程序的優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采用了問題引領
專業、高效的課堂需要高品質的問題,也是解決學什么?教什么?的問題。從課堂提問到新概念的形成與確立,新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與提高,無不從問題開始,并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2.2優化了教學路徑
“理實一體化”是最基本的路徑。“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具備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首先在課堂上明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課堂上學生技能操作訓練和專業理論同步進行,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再次抽象的、復雜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可以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知識的有效獲取。
2.3選擇了合適的小組規模,使小組間學生互惠互利
有效的學習,以及有效的合作學習,都一定是在有序的課堂狀態下進行的。關注合作小組的規模,也就是關注學生感受,關注合作效果。經過實踐發現,多人的分組學習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關系緊密、處于學習優勢地位的學生之間熱烈交流,而有些學生插不上話,等等,所以小組規模不宜過大,4人一組比較合適。小組教學情景見圖1。
2.4巧設走走停停,時時處處抓落實
在課堂上設置走走停停,就是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在停頓的狀態下講疑點、講體會、講經驗、講收獲[3]。伴隨走走停停的課堂,學與導相呼應、問與答圖1小組教學情景相呼應、講與評相呼應、做與學相呼應,打破傳統陳舊的純理論教學模式,穿插內涵豐富的教學內容,賦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在走走停停過程中,教師要恰到好處地設置停頓,例如在需要鞏固的地方、在知識的銜接處、在認知沖突處、在需要深度思考時都可以設置停頓,但一定要把握好輕重緩急,如以學生參與為重、以情感關注為重、以職業特色為重、以育人目標為重等。相信做到以上幾點,必然會實現興趣、知識和能力的統一。
3結語
動物繁殖課程是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主要專業課程之一,教材是結合崗位輪動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編寫而成的。在“理實一體化”背景下,關于動物繁殖課程設計筆者優化了課程標準,優化了程序,為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及培養更加優秀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付靜濤 喬利敏 韓杰 肖西山 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高利明,池田輝政,鳥居朋子,等.高校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2(3):102-107.
[2]馬杰.高職項目導向課程設計的若干原則[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1):91-94.
[3]張素蘭,李景龍.突破課堂合作學習四大瓶頸[J].中國教育學刊,2009(8):66-68.
[4]韓杰,付靜濤.滲透“理實一體化”理念,突破高職通識課教學設計的瓶頸[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06下):152-153.
- 上一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創新探索
- 下一篇: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設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