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實訓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01 03:01:45

導語:外語實訓課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實訓課程設計論文

[摘要]在接近真實世界的溝通情境中進行外語實訓,有利于交互式、探究式和浸入式的二語習得和訓練。現代信息技術為虛擬真實情境提供了諸多選擇。基于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課程設計應聚焦訓練背景、學習狀態、評價機制、拓展內容等方面,并應關注學生心態引導、教師角色轉化和虛擬與現實融通等問題。

[關鍵詞]虛擬情境;外語實訓;課程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倡導,使用虛擬情境手段實施外語實訓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信息化的虛擬情境實訓大多是依托虛擬仿真技術(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來實現。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可將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進行集成,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的物體和環境相同或相似的虛擬教學環境,外語實訓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的訓練依托其中,使學生可以在與現實生活相似的情景中,通過完成學習訓練任務的方式進行外語溝通。同時,虛擬仿真技術也可以模擬現實工作場景,在交流背景及實訓任務中加入職業素養訓練內容,使學生在語言能力提升的同時強化職業素養。雖然虛擬仿真技術能夠為實現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課教學提供軟硬件支持,但是此類外語專業的實訓課更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訓練目標、技術支持、可行程度等各方面的條件及要求來進行課程設計,以期達到最大化發揮技術優勢、提升實訓教學成效的目的。本文從基于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課程設計的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原則、應關注的重點問題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可行性分析

(一)虛擬情境學習的理論基礎。基于虛擬情境學習的相關教育理論主要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情境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認為,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形成、豐富和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學習的過程是雙向的:一方面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獲得了新的意義;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的納入,得到了一定調整或重置。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感知的世界,知識是基于經驗的主觀建構,知識有再生產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同時建構主義還認為學習過程中伴隨著意義協商,老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思考,學習應在對話和共鳴中進行,教師應給問題、給場景、給任務,而不是給答案。在此基礎上,建構主義理論應用在教學中可形成探究學習、支架式學習、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等應用方式。情境教學理論(counterfactualteachingtheo-ry)可視為建構主義理論的一個分支。它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力圖將知識、學習與情境化的活動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就是說,知識學習的起點是從學習者的感官開始的,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理性認識,所以,夸美紐斯主張教學應該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一切有效的教學方法都一定是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方法。而情境教學理論就是以學習者的心理需求為基礎,通過各種直觀、形象的手段,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為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情境教學法符合語言學習的認知過程規律,即信息輸入、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的自然產生順序,同時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也體現了語言交際對語境的剛需。每一種語言現象都是在一定的場景要素(語言現象發生的時間、地點、言者、聽者及其行為等)中出現的。語言的理解方式決定了語義不能脫離語境的交際功能來實現,外語學習者在語境中學習和掌握目的語尤為重要。(二)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的支撐。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數字化模擬情境的建模,是虛擬情境外語實訓的核心。在外語教師普遍不具備計算機專業能力的情況下,科學整合信息化教學設備市場上的軟硬件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在相關技術領域,可利用3DMax三維建模軟件和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實現數字內容的三維建模,利用Virtools、TorqueGameBuilder、Director、Unity3D等軟件進行圖像展示,利用科大訊飛語言識別系統進行人機對話中英文識別及文字轉換,用藍屏、綠屏色鍵摳像技術結合現場攝像,將師生影像與虛擬背景圖像結合呈現,用Kinect設備及VR眼鏡進行沉浸式三維體驗等。

二、課程設計原則

虛擬情境化教學環境的設計是情境化外語實訓課程教學的關鍵,針對不同的技術支持平臺、實訓內容、訓練重點、互動效果,課程設計也應相應不同。但總體來說應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提高浸入感、激發想象力、增強舒適度,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式及互助式學習和練習。(一)互動訓練背景的設計。交互式語言學習是最重要的外語學習手段之一。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能夠很好地彌補語言環境、文化背景、職場背景等方面的交互背景缺失。因此,在設計原則上要從學習者的行為模式、心理認知模式等方面進行考慮,讓學習者與虛擬場景之間可獲得輕松便利的交互,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及真實交流感受,從而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同時應區分界面式交互(人機交互)、虛擬背景人際交互,虛擬社區網絡交互等不同交互介質及手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課程設計策略。(二)浸入式學習狀態的設計。通過虛擬情境和實訓內容的結合,在設計訓練任務時注意第一要讓學生完全“浸入”在目的語環境中,全面地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第二要力求將訓練任務與真實情境相通,創造更為逼真的“臨境感”;第三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互動行為,并實時監控、引導學生的即時信息產出。多數情況下,應摒棄以往的“講練結合,邊講邊練”的模式,練在前,講在后,以糾正虛擬情境中產出的溝通信息偏差為主要目的。(三)學習效果評價機制的設計。數字化信息技術可以隨時留存互動數據,便于對實訓進行形成性學習評價。應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利用信息手段,積累、對比、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在此基礎上督促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同時,應注重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絕對性評價和相對性評價的不同維度,以便既能明確設定學習目標,又可讓學生感受點滴積累進步。(四)后置實訓拓展內容的設計。虛擬情境外語實訓的優勢還在于真實世界中有較大的一部分外語溝通是在網絡上進行的。因此可以根據實訓內容的需要,將部分任務延伸至實訓課堂之外。如E-mail的寫作、仿skype的音視頻交流、接續式情景口譯等實訓任務,都可以進行課內外相結合,把課內任務擴展至課后,將浸入式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設計出綜合實訓課程,即課堂實訓著重有教師引導的虛擬情境視聽說溝通實訓,課后圍繞與課堂相同的主題進行讀寫譯實訓,以一定周期后完成既定仿真工作或生活任務為終結性評價。

三、應關注的重點問題

虛擬仿真情境為外語實訓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也為多數情況下缺少真實交流環境的二語學習提供更為有效的實踐。但是在設計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課程過程中,仍需要關注和把握好各方面因素的平衡,以免出現過猶不及、為器所困的情況。總的來說,應該關注以下幾點。(一)如何使學生從被動訓練轉向主動參與。實訓課程設計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提升語言能力的各種項目中,并通過系統性、積累性的實踐交流、操作、合作、探究等過程,使學生充分運用已掌握的語言語用知識,達成溝通目的、完成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如果單純為了達到仿真的目的,過分細化虛擬情境的背景,以至于脫離了學生能夠共情的虛擬實訓角色的設定,將導致學生對實訓實踐敬而遠之,只做觀眾不做演員,只聽講解不嘗試操作,最終使授課教師變成了精美虛擬情境的“導游”或“講解員”,學生始終游離地置身事外,完全背離了實訓課程設計的初衷。因此,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互相溝通、人機對話任務的可行性,與學生生活及性格實際的貼切性,以及任務無法正確完成時的修正辦法或備選訓練方案。由于學生本身語言能力的個體差異、性格差異、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等均有不同,針對不同的班級和不同的實訓課程,設計時切不可只關注技術和授課內容,一定要將“備學生”的備課部分放在重要位置進行考量。(二)教師的角色和教學模式的相應改變。在虛擬情境中的外語實訓課設計中,教師應時刻注意實訓實施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及實時角色轉換。與傳統授課課堂不同,此類實訓課設計的目的更多的是創設能夠使學生更快認同并沉浸其中的情境,以便提出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協助和引導下逐步完成階段性目標,達到既定的終點。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類似于布置給下屬任務并視情況給予指令和指導的部門經理,或帶領一隊人去進行密室逃亡游戲并隨時給出關鍵信息的組織者,而不應是領著孩子去春游的啰啰嗦嗦、事無巨細都要提點到位的父母,或坐在臺下觀看臺上表演并指指點點地給予點評的評委。顯而易見,在實訓過程中,教師的權威在某種程度上是應該被抑制甚至被弱化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不敢錯、不想錯的狀態中走出來,努力去試錯并糾錯,逐漸走向正確的方向。當然,教師的知識講解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標準都不應有所改變,只不過這些內容更應該是在理論授課課堂上或全部實訓內容結束后進行。(三)關注從虛擬情境訓練到現實交流應用的轉化。如前所述,使用虛擬情境進行外語實訓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進入交流狀態,更準確地完成交流任務,更高效地提升能力。但是在學校學習的任何實訓課程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和工作中將所學的知識、所掌握的技巧、所具備的能力加以運用,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獲得預期成效。因此,為了確保虛擬情境外語訓練的內容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得以轉化,教師也應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將實訓內容與現實任務結合進行。比如可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的真實材料交給學生翻譯并進行對比,派學生協助商務談判,實時記錄并關注溝通過程中的語言等。虛擬仿真教學技術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為核心,虛擬情境實訓有助于提供更接近真實生活場景的、動態的訓練背景,具有感知性、浸入性、交互性、構想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有益于教師的實訓教學和學生專業核心技能的訓練,建立在三維建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視頻集成技術、新型交互技術基礎上的虛擬情境外語實訓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方式的嘗試,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虛擬情境,創設接近真實的最佳教學情境,提供感性認知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素質和能力,實現現實交際水平的提升。

總之,在基于虛擬情境的外語實訓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在虛擬情境呈現的技術上關注互動性和浸入性,在學習規律和學生實際情況方面關注過程引導、評價體系和實踐運用。無論信息技術如何發展,借助于技術實現的實訓手段始終是“器”,教學的重點還應始終關注在實訓需要完成的“事”上。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事善”應當是實踐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邵楠希,王玨.基于3D虛擬情境的俄語視聽說教學[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8):85-89.

[2]張寧,李揚.人機交互與信息化語言實驗室建設[J].實驗室科學,2015,18(5):196-199.

[3]陽有明,李蓉,楊萍,等.外語教學中交互式虛擬情境課件的設計與開發[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4(4):26-29,107.

[4]陳猛,馮壽鵬.基于情境的虛擬現實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5):66-68.

[5]陳紅美.論虛擬情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4):166-168.

作者:胡光明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