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兒童的居住空間設計探討
時間:2022-01-27 10:47:40
導語:殘障兒童的居住空間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殘障兒童在生存空間中處于弱勢且被動的狀態,目前盡管已經有許多產品專門為殘障者設計,但遺憾的是,一些以盈利為主的系統開發或空間設計忽略殘障兒童群體,而且更少有專門為殘障兒童設計的智能居住系統。因此,探討針對殘障兒童的智能居住空間的功能,通過智能技術建構智能居住空間,為殘障兒童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性化生活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殘障兒童;智能系統;生活居住
一、殘障兒童的居住
空間環境需求殘障兒童面對社會時的孤獨使得處于弱勢的他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有著更多的恐懼,對周圍事物存有更多的防備意識。若是因為環境問題影響殘障兒童的自信心,導致其心理上的自卑,其很容易疏離人群,造成性格孤僻,這樣的狀況往往會在殘障兒童長大后產生社會問題。因此,智能居住空間應使殘障兒童健康、安全、方便、舒適地生活于其中。要實現對殘障兒童的特殊關懷,設計師就要樹立“以殘障兒童為核心”的設計思想。
1.安全可監護的住宅環境
安全性和可監護性是智能居住空間的基本要素。如,殘障兒童可能面臨身體突然不適、摔倒無人扶等情況,為了保證殘障兒童在危急時刻得到救助,應建立無障礙智能住宅信號系統。現有的醫院不能解決殘障人群長期護理的問題,而家庭對殘障兒童照料能力的弱化存在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以,通過居家感測科技的布置,可以將環境狀況、護理專業內容、個人健康等信息視覺化和服務具體化,形成適合不同行動能力的殘障兒童需要的服務系統,將其傳遞給家人及護理人員,并可通過網絡與醫院連接,建構一個擁有醫護資源的智慧住宅。
2.自然環境適宜的原則
殘障人群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風、新鮮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殘障人群的特殊需求。智能科技可幫助殘障兒童享有獨立、自主、安全、便利以及有尊嚴的生活。運用智能居家控制系統的整合,可提供服務平臺,讓殘障兒童能夠利用這平臺簡易地控制居住空間內的燈光、空調、窗簾以及其他的家電。
二、智能系統運用于殘障兒童生活空間
1.智能照明系統
殘障兒童在一般居家生活環境中,每天必然使用的便是光照設備,無論是起床還是如廁,都需要光源來輔助其看清周邊物品,尤其是腳邊的障礙物,以便利其行進。然而使用率如此頻繁的設備時常讓殘障兒童感到煩惱與不便,因此需要將光源的控制定為智能設計的重點,依據使用者的位置、行進以及作息時間進行光源的控制。
2.控溫設備
溫度適宜是讓人們擁有舒適空間的基本要素。因此,根據殘障兒童一般作息時間以及設置在居家環境中的感測器所截取的數據進入運算控制中心進行判斷,為使空間更加智能化,可將時間因素加入光源控制和自動控溫空調設備,借由運算控制中心判斷時間,配合進行環境光源和溫度的運算調整。如,在殘障兒童起床的時間,運算控制中心便會自動將臥室大燈開啟,提示使用者該準備起床上學;若已到了殘障兒童睡覺的時間,運算控制中心便會將空調設備切換至睡眠狀態,以符合殘障兒童的需求,保證其不會因控溫不佳而生病。
三、智能系統運用于殘障兒童生活空間的未來趨勢與建議
目前,諸多智能系統對人機互動界面的研究,大多注重住宅與居家產品的節能效率,不過,居家科技的自動化也容易讓家庭變成居住的機器。要將人機互動落實到殘障兒童的生活、心理、情感層面,不能僅僅停留在把房子變成無障礙空間環境的層面,相對于打造傳統無障礙居住空間的做法,更應注重在減少殘障兒童等特殊人群面對新科技所產生的抵觸心理上。
1.以特殊使用人群為中心
以往以產品為導向的互動設計思維,往往不會充分考慮殘障兒童等特殊人群的實際感受,只是把重點放在研發新技術、降低成本、縮短周期和提高效率等觀念上。智能生活空間設計不同于以往的設計,其從以產品為中心的自動化科技逐漸延伸到注重殘障兒童等特殊人群體驗的感知科技的范疇,環境中的感知系統可輔助殘障兒童完成學習、娛樂等項目,結合周邊環境感知界面互動科技,創造空間構造中人、物、智能信息等的順暢互動。
2.著重兒童情感因素
目前談論居家智能感知設計的議題,大多側重使用功能,設計注重高效率、操作簡單,卻鮮少注重殘障兒童的個體行為、生理與心理需求,對殘障兒童視覺美感需求的考慮更是少之又少。智能居住空間不能僅僅將功能性與易用性視為科技產品的第一要素,而更應強調將居住空間的人性化理性思維設計方法與情感化趣味性設計方法相結合,加強殘障兒童與周邊環境的互動交流。這樣,殘障兒童便能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能通過日常生活中與居住空間環境的互動,感受到情感、趣味、活力,從而達到設計與使用對象的協調。結語在殘障兒童幼兒時期就應注重無障礙空間的建立,從家庭環境著手會讓殘障兒童更勇敢地面對自己、走向社會。設計者應以直覺式互動、環境偵測等智能形式為殘障兒童提供更優質的居家生活,利用智能環境空間結合無障礙設計的概念,發展符合特殊群體需求的創新服務,為殘障兒童創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適與永續的居家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斌,萬莉君.從無障礙設計邁向通用設計.包裝工程,2007(8).10:462016-1-27
作者:周思捷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工程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大學語文創新性教學策略
- 下一篇:巨災風險定價在國際保險業的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