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展示空間設計多元價值研究
時間:2022-01-29 10:22:59
導語:新媒體環境下展示空間設計多元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化時展越來越快,新媒體環境下影響著我們生活方方面面,以及信息化技術處理,新媒體的發展同樣給展示設計帶來了全新的多元價值,不僅豐富了設計文化的內涵,還改變了設計觀念,在視覺表達方式上給予了一個全新的變化。
關鍵詞:展示空間;傳播;新媒介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全新的變化,周遭一切都是新的體驗,媒體也從傳統媒體走向多元化的新方向發展,這種改變也大大的滿足了人們對信息表達的需求,在表達展示空間設計形式上提供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和實踐方式。新媒體在展示空間設計多元價值上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新媒體和展示空間的關系
新媒體也是媒體形態的一種,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展示空間設計中的傳統媒介都是靜態形式,像印刷、圖片、模擬空間模型等等,而新媒體環境下的展示空間設計則是表現形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側重于表現性和互動性,通過媒體傳播與聲光電等元素的結合呈現出來更有空間感的效果,更好實現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突出視覺和非視覺感知的表達形式。
2新媒體環境下展示空間設計的多元價值的體現
2.1展示形態的轉變
在網絡信息時代,高科技手段越來越發達,在展示空間設計也有新的表達方式。傳統媒體由于有限的空間技術水平限制了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效果品質一般,而且給客戶呈現時通常的反饋都是單調、乏味。在新媒體展示過程中呈現的都是逼真的事物動態變化過程,使得設計的內涵更好的被表達出來,通過圖像、色彩、文字和非物質的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展示形態。
2.2提供互動體驗
這種互動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展示空間設計時把參觀者帶入到虛擬世界中變成一個主動參與和體驗的傳播學習模式,讓觀眾與展示產生互動,比如我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運用到新媒體技術的展示設計,互動體驗隨處可見,可能突然從屏幕里走出個人和你打招呼,向你講述設計產品的理念;當人們在電子書上翻閱時會隨著指尖的觸動做出翻閱的動作;還有當時德國館著名的動力之源,他會根據人聲音產生的分貝,哪邊聲音大圓球就轉向哪邊,這些都是體現了新媒體的優越性和特點,同時也得到了觀眾和設計者的熱烈反響。互動體驗已經成為展示技術的一大特點,也更加突出人性化原則。在科學不斷發展進步的情況下,從平面展示逐漸向立體展示的變化,把互動作為展示模式也是必然的趨勢。
2.3增強展示空間設計的傳播性
正是由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把高科技帶入到展示空間設計中,豐富了設計理念和傳播途徑。以世博會舉例,因為展示設計中增加了各種新媒體系統的結合,像屏幕配合智能,根據聲音機器的智能轉動,還有各種氣候、季節逼真的變化流動,讓參觀者不僅和它進行了互動,更加的讓人們感受到了身臨其境的效果,讓觀眾在體驗中獲得了產品的功能和價值體現,這也是間接的在展示中對參觀者進行了宣傳與展示。
3新媒體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3.1觀念和技術的介入
新媒體是開放的網絡渠道,它并不限制設計者在設計上的創意和技術,新媒體在設計中的應用就是為了設計多元化,更加的凸顯出個性和新的藝術風格。創新才是最大的進步,包括傳統媒體的存在也是有價值的,但是那個時候沒這么智能化,比如現在的電子書會隨著人的指尖而自動翻閱、物體能根據聲音傳達進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在展現技術的同時,把設計理念和功能也很好的傳遞給參觀者。
3.2新媒體藝術在展示空間設計中體驗傳播的多維互動
就拿上海世博會的影像技術運用來說,在展示設計中根據全息投影藝術和4D數字技術完美地營造出“真實的風雨雷電”般體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展示空間,使得參展者在感官體驗上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參展者可以通過與產品的直接互動和參展環境的多維體驗自主了解產品的功能和價值,也使參展者從傳統意義上的被動了解轉變成主動體驗產品這一過程。
4結束語
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便利,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新媒體藝術幾乎無所不在,讓我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展示空間設計而言,新媒體藝術作為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對空間設計的展示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既展現了科學與藝術的體驗,也是對傳統媒體的創新應用。一方面豐富了設計的內涵,從二維走向立體,未來甚至可能達到五維的藝術效果,另外一面也是豐富了參觀者的體驗。
參考文獻
[1]趙衛洪.淺析新媒介與藝術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
[2]王瑞廷.(域外觀—什么是新媒體藝術?)主持人語[J].美術觀察,2001.
[3]崔泳.關于五維空問虛擬實踐性的理性思考[J].情報科學,2013.
[4]董天策.關于“傳播交叉領域”的研究——對新聞、公關、廣告之互動的思考[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01).
[5]鄭強.從傳統報業到全媒體的探索之路[J].傳媒,2008(10).
[6]孟建,趙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會[J].國際新聞界,2006(07).
作者:丁峰 單位: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上一篇:西南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發展論文
- 下一篇:新媒體下的廣播電視新聞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