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模式下住宅空間設計探討
時間:2022-11-08 03:42:36
導語:居家養老模式下住宅空間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伴隨著城鎮化的歷史進程和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日益顯現,隨之而來的養老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養老模式也在不斷完善健全,形成了以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模式并存的局面。而受到傳統生活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仍成為多數老年人的選擇。但是,現代住宅在室內空間布局及細節處理上普遍存在著適老化設計缺失的問題,給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了諸多不便,也不符合現代居家養老發展趨勢的需求。因此,從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出發,探索居家養老室內空間的適老性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一、老年人的身心特征
老年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大系統的生理機能逐步退化,而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變化也必然導致其生活中的諸多不便。
1.感知與運動系統衰退感知系統和運動系統的衰退是老年的主要生理特征。感知系統衰退表現為老年人自身的視力、聽力、嗅覺、觸覺、記憶力等功能的降低。如對色彩、聲音等敏感度的衰退。運動系統衰退主要表現為行動不便、肢體運動不協調,從而導致老年人的自主活動能力下降,給自身及家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2.心理狀態的變化老年人心理狀態的變化既有源自生理變化的直接影響,又有情感的特殊需求。由于生理能力的降低,導致老年人更趨于群體活動,與人交談、被人認可的心理訴求越來越強烈。在追求認可的同時,也出現一定的自卑心理和自閉心理,呈現心理健康的隱患。
二、居家養老室內空間設計理念
現代住宅的空間設計往往僅是滿足一般性的建筑規范要求,然而對老年人身心特點的關注度則存在著諸多不足,導致室內空間設計的適老性較差,并未真正從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點及需求出發去對空間進行布局規劃。因此,只有從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著手,對空間設計理念加以細致研究,才能真正營造出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居住空間環境。
1.老人優先原則。老人優先原則首先表現在強調戶型規劃中老年人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具體通過空間的位置、區域面積的規劃、不同類型空間的劃分、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的布置等要素相結合的設計方式來實現。優先原則正是基于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充分尊重與理解,在戶型布局與室內空間規劃的設計過程中往往也圍繞著是否能夠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這一根本方面而展開,將老人作為設計服務的真正主體來對待。老人一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勢使其在生活中存在諸多不便,且對周邊環境的適應性相對較差,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好。如相對于年輕人而言,老人則更為偏好相對安靜的環境,而良好的采光、通風同樣也是老年人居住空間環境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它們都對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老年人的獨居住宅還是三代合居的室內空間,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不同需求,將優先原則貫穿于空間規劃設計的始終,才能營造出符合老年人使用特點的空間環境。
2.無障礙設計原則。無障礙設計作為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它為特殊人群在空間中的活動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運動系統逐漸衰退,身體活動的靈活性不斷降低。因此,無障礙設計原則對于老年人使用空間的規劃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設計師在進行空間的無障礙設計時,既要充分考慮到老人在室內行動的安全性,又要保證老人在進行一些簡單活動時的舒適性和便捷性。在設計中一般會涉及到安全保障、尺度設計、路線規劃等問題。首先,就安全性設計而言,應保障老年人主要活動區以及各區域間的過渡界面無高差變化,有些現代住宅的戶型空間為了追求空間樣式的變化,往往都會采取帶有一定高差的設計模式,雖然這樣的設計手法可以盡可能使空間樣式更加富有變化,但對于有老年人居住的房間,在其設計過程中對于高差的處理需要特別謹慎,以免日后在使用過程中給老人的日常行動帶來不便甚至發生摔傷等危險。其次,就尺度設計而言,則應充分考慮老年人運動能力逐漸衰退所帶來的問題,而有的老人是通過借助輪椅等特殊器械在室內進行活動,這些都需要預留好足夠的彈性空間,以方便老年人在室內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自主活動。另外,對于老人經常活動的區域應提供相對寬敞的空間,以便于老人在空間中的進出。就活動路線規劃而言,應保證各功能區域間的過渡順暢,區域間的聯系通常以直線為宜,這樣既可以盡量減少行動路線交叉所帶來的干擾,又可以保障安全并避免過多運動給老人體能上帶來負擔。
3.空間獨立性原則。特別針對于三代合居的家庭來講,在照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時又要兼顧家庭成員生活空間的相對獨立性。如年輕人多喜歡熱鬧的環境,而老年人多偏好于較為安靜的生活環境,有的老人還因身體上的不適需要靜養。同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應減少,而自身活動能力的降低也使老年人較少參與年輕人的休閑娛樂活動。此外,老年人盡管在情感上對子女有所寄托,但生活上依然希望能夠自理。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老人與子女生活空間的相對獨立性,在方便照顧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時,盡可能避免因生活習慣上的不同所帶來的潛在矛盾,又能促使老年人肯定自我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4.交互設計原則。強調老人與子女生活空間的相對獨立性,并不是要使雙方的生活空間完全隔絕,特別是對于合居戶型設計而言,在保證空間相對獨立性的基礎上,交互設計原則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于合居的戶型空間設計應特別注重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相對公共性較強的空間,如客廳、餐廳、小庭院等,這類空間老人、子女可能同時使用的頻率較高,雙方在空間中的互動性較強,在設計中應考慮便于老人與子女在同一時間段內對空間的共同利用。其二,對于私密性較強的空間而言,雖然其在使用性上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且老人與子女共同使用的可能較低,但在保證區域相對獨立性的同時,戶型中的不同區域間應便于聯系,以保證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得到及時照顧。
5.空間節約原則。該原則特別是針對三代合居的家庭而言十分重要。由于合居家庭成員較多,在空間設計過程中并不能一味通過面積的擴充來滿足功能上的需求,在空間格局的規劃上,既要滿足整體功能區域的尺度要求,又要有效地將零碎空間加以高效利用。這樣才能提升空間的整體質量,節約有限的資源。
三、居家養老室內空間區域設計解讀
1.客廳與小庭院設計
客廳與小庭院是居家養老空間中供老人進行活動的重要場所。同時,在三代合居的空間設計中,這兩個場所可能會在同一時間段內供老人與子女共同使用。因此,在設計時除保持基本的空間特征滿足一般使用要求外,還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身心特點及日常的生活狀態。如空間格局的布置、裝飾材料的選用、色彩的搭配表現及庭院植物的種植都可以首先從老人的日常生活習慣著手進行合理的設計。很多現代住宅帶有類似庭院樣式的小型戶外空間,可以通過綠色植物的種植,從而使老人能夠接近自然并可以自己動手從事一些簡單的園藝活動,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理機能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
2.臥室空間設計
臥室是老年人休息的場所,而有些行動不變的老人可能大多數時間都需要在臥室靜養。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將會對老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影響。首先,從色彩設計而言,色彩能夠改變人對物體形狀、尺度和位置的感知。其不僅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時對使用者有強烈的心理影響。老年人臥室中的色彩宜采用白色、灰色等作為主色調,避免大面積使用多元色彩和帶有強烈對比度的色彩。對于房間中的指示和向導則可以使用一些相對醒目的色彩,以便激發老人對色彩的感知,引起他們的留意。其次,在裝飾材料的選用上宜采用防滑性能較好的木質地板及環保型涂料,以減少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對空間環境所帶來的污染。第三,在老人臥室的設計中,要保證空間具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效果,注意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結合,確保老人身心健康和日常行動的安全。
3.衛生間空間設計
老年人的運動能力和身體靈活性都處在逐漸衰退階段,動作反應較為遲緩,因此老年人使用的衛生潔具應選擇操作簡單的設備。盥洗盆、坐便器、淋浴設施等都需要根據人體工程學中的相關尺寸進行安放布置且需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以便于老人的日常使用。衛生間應安裝坐便器,方便老年人坐姿如廁。坐便器兩側應設置扶手,可幫助老年人從站姿轉變為坐姿。坐便器前要設置防滑墊,坐便器適宜采用自動沖洗、電暖、除臭等功能。淋浴空間應較為寬敞,方便老年人轉身、移動、沐浴,并根據老年人的行動路線設置扶手放置淋浴座椅。如使用浴缸則需要特別留意浴缸材質的防滑性,浴缸邊緣離地350-400㎜為宜,適合方便跨越浴缸和坐在浴缸邊緣出入,浴缸一端應留有400㎜寬的坐浴臺以便于老年人使用。另外,衛生間中可使用便于調節水溫的杠桿式水龍頭或自動水龍頭。熱水龍頭應用色彩予以明顯標識,以免老年人操作不當而燙傷。
四、結語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持續發展,居家養老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養老模式。因此,真正將老人作為設計服務的主體,從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發,對不同功能空間進行細致的設計規劃才能營造出真正符合老人所需的居住環境,使他們能夠安享晚年生活。
作者:劉子意 單位:徐州開放大學
精品范文
10居家養老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