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公共藝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3 03:21:00
導語:世博會公共藝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nèi)容摘要]本文梳理了歷屆世博會的公共藝術精華,認為世博會的公共藝術形成與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從早期的藝術沙龍展覽到后來的地標建筑與大型壁畫藝術,最終形成獨立的公共藝術主題展覽。
[關鍵詞]世博會;公共藝術
世博會的公共藝術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1851年至1915年為起步階段,特點是藝術家以繪畫、雕塑作品參加世博會的藝術沙龍展,以1855年巴黎世博會為代表;1925年至1958年為發(fā)展階段,特點是建筑師創(chuàng)造跨時代的建筑藝術,壁畫作品大量出現(xiàn),以1937年的巴黎世博會為典型;1962年至2000年為成熟階段,特點是在世博會的主題公園內(nèi)實施結(jié)合城市文化的公共藝術作品,以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最為成功。
一、早期世博會與古典藝術沙龍
1851年倫敦世博會,“水晶宮”里的所有展品都被分成了六組:原料、機器、紡織品、產(chǎn)品(指金屬、玻璃、陶器制品)、各種其他特色物品、美術作品(主要是與機械制造相關的雕塑作品),青銅雕塑“亞馬遜女戰(zhàn)士”獲得轟動,該雕塑由愛德華·凱思(AugustKarlEduardKiss)于1837-1841年澆鑄而成,雕塑表現(xiàn)了一位亞馬遜女戰(zhàn)士跨在一匹烈馬上,右手舉著長矛與一頭豹展開搏擊,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理想,雕塑隱喻著德國不屈的民族精神。本屆世博會的藝術品于1852年形成了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
1855年世博會中的藝術沙龍展,挑選作品的評審團是通過皇帝法令選拔的,由紐維科克伯爵領導,分繪畫、雕塑、建筑三個部分,人員組成包括收藏家、鑒賞家、博物館長和藝術家,還包括世博會皇家藝術委員會的成員,美術委員會有包括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在內(nèi)的12名委員;美術宮共展出來自29個國家的2054名藝術家的5000多件作品;有三個大型展廳,若干附屬畫廊和一個雕塑展廳,每個展廳分地區(qū)、國家展示著不同的繪畫作品,在繪畫展廳中間穿插著雕塑作品,但是大多數(shù)雕塑在雕塑廳展示,法國藝術家作品占據(jù)的兩個大廳和一些附屬畫廊,此次展覽兼顧回顧展、國際展與原本在當年的沙龍上要展出的作品,所以展覽空間仍然不夠。閉幕式包括了評獎儀式,評審團分別為藝術家們授予了榮譽獎、一二三等獎和提名獎,40名藝術家榮獲勛章,其中13名外國人。
安格爾親自篩選出油畫與彩色玻璃拼圖畫稿共43件作為展品,德拉克洛瓦的35件作品參加了世博會,組織者把他的特別展安排在最好的場地,並向人們介紹他的繪畫歷程,與他的新作相比,人們對他原來的作品表現(xiàn)出更大的興趣,尤其是對他最后一次送到沙龍的作品(1859年)反應冷淡,這使大師晚年充滿痛苦;印象派的卡米耶·柯羅展出了6幅富有詩意的風景畫,大受佳評并獲得最高獎,拿破侖三世買下他的油畫《二輪馬車,蒙勒茲附近的瑪克西的回憶》,1862年他的一幅油畫又參展倫敦世博會;現(xiàn)實主義的畫家?guī)鞝栘愑?1幅油畫參展,評審團拒絕了他其它的作品,于是他自行在美術宮前廣場上搭建了一個木棚展出,德拉克洛瓦觀賞他的《我的畫室》后寫道:“…他們拒絕了這個時代偉大的作品”,另一幅著名的《奧南的葬禮》,畫面描繪了農(nóng)村的生活習俗;本屆世博會,第一次創(chuàng)造性地將工業(yè)展覽與藝術展覽結(jié)合,當時法國人認為所有出色的工業(yè)品都與藝術緊密相關,而正是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諸如Severs陶瓷和Gobelin織毯這樣的藝術精品。
1863年巴黎世博會3000名藝術家送來5000幅作品,五分之三的畫遭拒,人稱這是一場大屠殺,為了平息眾怒,拿破侖三世傳旨,“在工業(yè)宮另辟一室展出被拒絕的作品,讓觀眾評定藝術家的不滿是否有道理。”這就是“落選作品沙龍”的由來,在弗雷德里克設計的鵝卵形的建筑中,藝術作品與家具、工業(yè)機器等混合展示。1867年費城世博會,馬奈在“落選作品沙龍”中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成為焦點,接著幾年的沙龍中,塞尚、雷諾阿、莫奈、巴齊依、畢薩羅、德加的畫相繼出現(xiàn)。
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中有兩個藝術館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維也納畫家漢斯麥卡特畫的17×4米的巨作尤其引人矚目;法國、俄羅斯提供了眾多的名家繪畫作品;希臘、意大利送來的古典藝術的大理石雕像,其中有帕臺農(nóng)圣廟的復制品和米洛的維納斯雕像,據(jù)說當時維納斯的雙手還在;維也納城市做了專題展覽,展覽詳述了建成于羅馬時代的維也納市中,城堡、宮殿、街道、廣場等的歷史故事。
1876年費城世博會,法國雕刻家Bartholdi塑造的自由女神像的頭部被展出。1878年巴黎世博會藝術作品被陳列在新建筑Trocadero內(nèi),同時舉行了“法國裝飾藝術展”、“法國1000年文化展”;莫奈創(chuàng)作了兩幅記錄世博會的作品:《巴黎蒙特戈依街道:1878年6月30日節(jié)日》和《圣德尼大街》。
當時,法國館中陳示著藝術品,考古學家索圖拉在參觀時感覺展品中巖畫圖案似曾相識,1879年他攜女兒來到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他們發(fā)現(xiàn)了洞頂和洞壁的風景草圖和野牛等動物巖畫,從此,阿爾塔米拉洞穴藝術為世人知曉。
1881年,法國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張貼海報,導致生產(chǎn)海報的熱潮,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謝列特(JulesCheret),他創(chuàng)造出的女性形象被成為“謝列特女”,在當時非常流行,在1889年世博會上得到金獎;1889年巴黎世博會建立的艾菲爾鐵塔成為傳世經(jīng)典,那屆世博會將巴黎提升為一座典型的世界級城市。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GeorgeW.Ferris設計了世上第一個大轉(zhuǎn)輪,轉(zhuǎn)輪直徑達250英尺,可容納1440人同時娛樂,本屆世博會開始出現(xiàn)了獨立休閑區(qū)。1900年巴黎世博會就建立了兩座互相毗連的建筑“小宮”和“大宮”,“小宮”現(xiàn)在作為博物館收藏了許多19世紀法國的繪畫和雕塑作品,而由當時為世博會服務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的奧賽美術館現(xiàn)已成為世界上頂級美術館之一;印象派集體展出他們的作品;克利姆特展出他的“新藝術”壁畫作品,受到熱烈贊譽;德國的門采爾展出了他的油畫“鋼鐵廠”;俄羅斯列賓的油畫也參展了;在阿爾瑪廣場上一座特大帳篷里,羅丹集中展出他的雕塑,其中就有《吻》、《沉思》和《思想者》;法國呂米埃兄弟制作的電影也成為了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二、地標建筑與壁畫藝術在世博會的盛行
1925年巴黎舉辦首屆“藝術裝飾與現(xiàn)代工業(yè)博覽會”,裝飾藝術風格來源于此。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館”被載入史冊,這是一座小型的住宅,試圖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盡可能地使用標準化批量生產(chǎn)的構(gòu)件組裝,漢寧森設計的“PH”燈具與"新精神館"齊名獲得了金牌。1926年費城世博會上,展示了法國人為紀念美國建國150周年而贈送的“自由鐘”,再次表達了法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1929年巴塞羅那世博會的德國館由密斯·范·德羅設計,長約50米,寬約25米,由一個主廳、兩間附屬用房、兩片水池、幾道圍墻組成,除少量桌椅外,沒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顯示這座建筑物本身所體現(xiàn)的一種新的建筑空間效果和處理手法,充分傳達了“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色彩的運用是一大亮點,一座展館常常集中了黑、白、藍、橙等多種元素,設計師JosephUrban對23種顏色的大膽混搭,使整個世博會成為色彩的海洋;婦女館在館內(nèi)兩端的墻上裝飾巨幅壁畫,以展示現(xiàn)代婦女的形象,由兩位女畫家擔負重任,其中一位是出身于美國的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卡薩特,壁畫并未得到大眾好評。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主辦方特地組織了一場名為“五個世紀的藝術:1400年—1900年”的大型古典藝術作品展覽,但是觀眾的目光,卻更多地被以法國藝術為代表的當代藝術所吸引。
1937年4月,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遭到德國空軍的轟炸,消息傳到巴黎,畢加索震驚了!之前,西班牙館邀請他作一幅壁畫,他說:“我要表達對軍事暴行的恐懼,戰(zhàn)爭使西班牙陷入痛苦和死亡的海洋”,5個星期后,畢加索最終畫成寬25尺高11尺的作品,它成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壁畫之一;米羅也畫了大型壁畫《收割者》,并創(chuàng)作《幫助西班牙》的海報,后來他又為1970大阪世博會瓦斯館作壁畫;為了扭轉(zhuǎn)經(jīng)濟不景氣所帶來的藝術品市場的頹勢,巴黎聘請了超過兩千名藝術家,繪制了七百多幅壁畫,以充實世博會各展館,壁畫由此成為各國家館所共有的裝飾,在世博會上風靡一時。
- 上一篇:交通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督查方案
- 下一篇:家具設計文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