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平面設計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8 04:10:00
導語:職校平面設計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平面設計不僅要重視造型基礎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平面設計藝術的表現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然而,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卻顯現出種種弊端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文章試從造型基礎教學傳統性、形式語言教學簡單性、思維創意呆板性三個方面來展開對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的思考,并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中等職業學校
平面設計主要研究和探討如何在二維空間內充分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點、線、面)創作形象,處理形象與形象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則創造一種視覺上和知覺上的美的關系,它是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對平面設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平面設計教學理念,培養更能適應時展需要的高素質平面設計人才,促進平面設計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擺在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造型基礎教學的傳統性
平面設計基礎課程最初誕生于德國人魏瑪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Bauhaus),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藝術設計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引進了包豪斯學院(Bauhaus)的設計教育體系。
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的總體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應用型設計人才,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體系一般分為基礎課(通常所說的三大構成和素描、色彩以及圖案等都屬于基礎課程的范疇)、專業課和實踐課三個層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完善,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平面設計教學體系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種延續多年的傳統基礎教學體系逐漸顯露出諸如各門基礎課程都在各自的空間中獨立運行、缺少連續性和協調性,照搬純藝術教學模式以及缺少對平面設計教學獨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設計的核心在于對二維平面空間進行視覺體系的構建和信息傳達以及創新思維的運用等研究上,這種研究建立在對心理學、生理學、符號學、色彩學、材料學、工藝學等學科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同時又具備更多的對傳統思維和視覺的顛覆性和創造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它包含了知覺過程、探索過程、思維過程以及理解過程等。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純藝術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平面設計的造型基礎教學中來,勢必要放棄設計教學的創造性和發散性。當我們面對一群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的青年學生,傳統僵化的基礎教學思想和體系無疑是對他們創作激情的抹煞。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種傳統造型基礎教學所帶來的弊端呢?關鍵是要從改良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入手。不管是美術學院還是中等職業學校,素描和色彩是學生進入一年級所學的第一門基礎課程。傳統的平面設計造型基礎教學沿用了純藝術的一套教學模式:從幾何石膏訓練到靜物寫生到石膏頭、半身像、人像再到人體寫生。這種傳統的造型基礎教學體系從一開始就沒有體現設計教學的獨特性。造型基礎教學固然重要,可在平面設計造型基礎教學中最關鍵的還應該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平面設計中的基礎訓練不應該以“畫得像”為目標,而應該添加進更多的形式美的訓練在里面。比如,素描課不再以“三面五調”的形式出現,而應以創意速寫的形式存在,用線等形式來表現素描,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將構圖、透視、肌理等知識滲透到造型基礎教學中,從一開始就注意學生形式美感的培養。那么,在色彩的基礎教學中,也應該一反傳統的色彩教學以注重對象形體、明暗、虛實、空間等關系,而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色彩感覺、色彩情感,讓學生發揮想象的翅膀,大膽運用各種色彩語言去表現對象帶給自己的第一感覺。因而,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中,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想象力的造型基礎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每個學生的作品展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
二、形式語言教學的簡單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過程,往往出現這樣的問題:1.學生在造型形式語言內容的選擇上,經常搞不清應該選和選什么樣的形式語言進行作品的設計,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語言內容過于簡單和單調。2.在單項構成形式語言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構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動利用多種形式語言元素去指導和完成更加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創意思路難以展開,形式語言比較單一。3.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種形式語言來表達自我情感的辦法,作品效果難免顯得單調乏味。
從這些存在的現象中,經過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師形式語言教學過于簡單所造成的。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形式語言教學的多樣性創造探求,和與此帶來的知覺快感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首先應當得到積極評價。平面設計的教學目的是要啟發獨立性,擴展造型構思,培養學生對基本形式語言的感覺,這包括了對事物形態、色彩、肌理的審美直觀判斷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現技巧。
那么,解決形式語言教學簡單性問題有哪些途徑呢?
一個好的平面設計教師不但需要掌握視覺語言表現手段,更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敏銳的藝術感覺。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一方面要以動手能力為主,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不能滿足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在熟練的技術背后要有綜合素養的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就是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激發其創造能力和制作技巧上形式語言的多樣性。故而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較為直觀地理解形式語言的規律,掌握美的法則,進而拓寬設計思路,采用多種形式語言創作作品,這個方面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現。在前期練習中從點、線、面這些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語言要素入手,從具象圖形和抽象圖形兩方面進行觀摩、分析、訓練,而后總結,并得出結論。形式語言教學一個比較突出的難點是對形式語言基本元素的設計,如利用點、線、面等基本設計語言設計出新穎的基本形。在教學中,教師可首先鼓勵學生探究范圍中的基本形式的設計方法,嘗試著去制作,而對于特別復雜的圖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并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啟發。只有在學生對基本形式語言元素的設計方法有了一定的體驗和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創作出形式語言豐富的設計作品。
三、思維創意的呆板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訓練,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創作出好作品,達到教學的目的。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唱“獨角戲”,用以往的經驗教學講理論,然后就是學生的制作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激發出學生的創作熱情,也使學生喪失了對各種新事物、新現象的感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因教師強調作業工整性,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制作技術層面上,幾周的時間繪制大量作業,而忽視了對作品創作過程中思維創意的體現,扼殺了創造力和審美標準的培養。因此在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做構想草圖快速表達作業訓練,因為草圖包含了學生在創造過程中所有的思維過程的提煉,能夠把頭腦中閃現的優秀創意以最快的方式體現、記錄、表達出來,是學生以往的知識加上想象力共同碰撞出來的火花。
要解決教學過程中思維創意呆板性問題,關鍵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平面設計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比如,學生在分析范圖的設計思路、思維創意時,做出判斷后利用各種繪圖軟件通過實踐進行體驗,這種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意分析能力,自行總結學習經驗,還可以通過學生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選擇最佳的操作方法,認識到思維創意方法的多樣性,有效地避免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思維創意呆板性問題,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展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方法上,由于平面設計教學主要建立在一定的實踐訓練操作上,這其中還包括了對設計理論研究的課程。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講解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要求有一定的實踐來完成對思維創意的理解和應用。為此,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利用本課程的理論性和操作性、應用性,讓學生多接觸了解各種新的思維創意、生活和實際需要。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資料的查閱,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根據社會需求鼓勵學生參與一些具體的設計。
結語
在科技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的設計教育模式以及教學手段都需要進行優化改革,以往只由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和教科書構成的傳統設計教學手段,和以教師為中心,單方面講授的課堂教學形式都已經顯露出它的種種弊端。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平面設計教師應該用更多的時間來考慮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對教學作進一步研究,以期營造出一個和諧、積極、氣氛活躍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辛華泉.平面構成.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2]趙殿澤.構成藝術.遼寧美術出版社,1994.
[3]林家陽編.設計創新與教育[C].北京:三聯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平面設計中空白空間探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傳統文化與平面設計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