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平面設計創作中的加與減

時間:2022-06-07 10:25:18

導語:淺談平面設計創作中的加與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平面設計創作中的加與減

摘要:平面設計本質上是對自身意圖的表達,準確地說是由委托人定義,由設計師闡明的意圖。平面設計師要吸收語言概念,并賦予它們形態,把這些形態整合成有形的、可感知的體驗。體驗的質量須依賴于設計師在創作或選擇闡明概念或信息的形態時的技巧和敏銳。設計師要想設計出成功的作品,需要有效地打通設計環節中各個方面內在的聯系,形成系統性和綜合性設計知識技能融合,而不能總是為設計而設計,把設計變成簡單的“技術活”。

關鍵詞:平面設計;設計作品表現;設計創作過程

一、設計創作中的“加”———設計作品表現需要廣泛的全面積淀

如何才能設計出成功的平面設計作品?是一個時常苦惱著每一個設計師,讓他們拍破腦袋而百思不解的問題。為此,不少設計師做了很細且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然而一直以來,人們總是試圖通過某一單項的設計能力的培養,或技術上的提高顯示自己作品的“搶眼”。然而,過于遵照設計技術的“升級”來做設計往往會阻礙設計本身的發展,技術支持往往只占整體設計因素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英國設計理論家約翰•沃克、朱迪•阿特菲爾德所著的《設計史與物質文化論叢》一書指出:評價者對一件現代設計作品的期望往往體現在以下方面:(1)功能性;(2)可靠性;(3)服務;(4)美感;(5)感知質量。由此可知,設計這項工作是綜合性的工作;設計出來的作品也是一件綜合性的產品。設計貼近市場,需要懂得營銷;設計作品推介,需要書面表達尤其是與客戶的語言交流、說明自己設計意圖的能力;要顧客從產品本身得到高質量的感知體驗,則需要設計師懂工藝,懂材料,懂搭配,等等。設計師要想設計出成功的作品,需要有效地打通設計環節中各個方面內在的聯系,形成系統性和綜合性設計知識技能融合,而不能總是為設計而設計,把設計變成簡單的“技術活”。

二、設計創作中的“減”———設計創作過程是對作品精減、提煉的過程

“減法”一詞來源于數學術語,原意是尋找兩數之差的算術運算,泛指在原有數量中去掉一部分。但是,設計領域中的減法與數字概念有所不同,在這里“減法”泛指去除、去掉的意思,用以達到凝練、簡潔、純粹的設計效果及目的。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師、包豪斯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德羅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ismore)的觀點。這是一種提倡簡單,反對過度設計的設計理念,被奉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論調,也成為減法設計的基本觀點。例如在平面設計中,日本知名設計師田中一光把現代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和簡潔表現整合到日本傳統藝術中,設計語言簡潔洗練,使作品產生一種如日本插花般素雅純凈之美,在亞洲設計界掀起了一場如何在現代設計中傳承傳統文化的反思。他的海報常在空無一物的空間巧妙安排簡單元素,展現致尚簡約的美感,避免使觀者長時間沉浸在作品的審美氛圍中而產生疲勞感。“減”并不是說著什么工作都不做,而是要在設計過程中進行更多思考,更多整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減法設計并不等同于一切從簡,其中蘊含深刻的設計哲學,并在新的時代體現出新的設計理念:它主張通過最少的材料損耗實現功能的最優化;它倡導運用精簡的方法進行設計整合,發展出“以少勝多”的多功能組合設計;它滲透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奉行節能高效的原則,以設計的費心代替生產的費力。在設計中做減法往往比做加法的難度與挑戰更大。設計是一個既綜合又精簡,既復雜又簡潔的矛盾體。這是設計的兩大特征,也體現了設計的基本精神。這是一種活潑性的版面視覺語言。如果版面本無多少精彩的內容,就要靠制造趣味取勝,這也是在構思中調動了藝術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滿趣味性,使傳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傳神功效,從而更吸引人、打動人。趣味性可采用寓言、幽默和抒情等表現手法獲得。獨創性原則實質上是突出個性化特征的原則。鮮明的個性,是版面構成的創意靈魂。試想,一個版面多是單一化與概念化的大同小異,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記憶度有多少?更談不上出奇制勝。因此,要敢于思考,敢于別出心裁,敢于獨樹一幟,在版面構成中多一點個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點獨創性而少一點一般性,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作者:蒯欣 單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楠.設計教育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兼論視覺素養教育與攝影教育的關系[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82-84.

[2]聶鑫.廣告設計[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1.

[3]田欣欣.《廣告設計》課程實驗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研究[J].廣告大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