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多元化轉變

時間:2022-07-31 10:17:33

導語:平面設計多元化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平面設計多元化轉變

〔摘要〕平面設計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孕育不同的概念。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平面設計由理念到載體與形式皆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平面設計又會是以怎樣的趨勢發(fā)展,它與藝術、新媒體等多種學科之間的關系,是值得視覺藝術設計師們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平面設計;設計師;藝術;新媒體

平面設計是一門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達的方式以達到傳播的效果的學科。學者CurrieNick先生曾形象比喻平面設計史:平面設計的歷史,是從古老的拉斯考克山洞開始,橫跨到現(xiàn)代銀座的炫目霓虹。而當代平面設計從工業(yè)時代,跨越到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平面設計已經跨越了載體、媒介、傳播方式等各個方面,其內涵與定義已遠不同于往日。

一、當代平面設計的轉變

1.應運時代的轉變。西方工業(yè)革命以來,商品的復制化生產,一種在當下存在的復制技術及其所產生的產品和圖像,已涵蓋人類社會的種種層面。其中安迪•沃霍爾對當時美國的產品以及廣告平面設計,加之自己的波普藝術觀念,引領了一個“群化”平面設計時代。他的絲網印刷廣告,完美地切合了消費主義時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本質就是“時代”,也是當時大多數經歷經濟蕭條的民眾的物質以及精神世界。正因如此,安迪•沃霍爾在其自傳中說道:愛沒有席卷美國,但是波普藝術做到了[1]。然而,在當代社會中,人們沉于對電子媒介的依賴中,欠缺日常溝通的能力與技巧,因而陷入一種溝通盲聾狀態(tài)的危險[2]。進入如今的工業(yè)信息化時代,對于地球生態(tài)自然的重新評估,消費社會的自省,加之便捷的互聯(lián)網的連接,人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用于電腦、手機等新媒介上。因此,平面設計漸漸由僅限于平面載體、印刷等方式,轉變成了數字化傳播。2.形式的轉變,平面設計與多種材料與技術交匯。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順應轉變,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充實其傳達方式,處處都能看到其呈現(xiàn)載體的變化。甚至平面設計從二維逐漸走向了三維形態(tài),從種種案例看來,無一不拒絕純粹的平面作為視覺傳達的形式——平面設計已走入概念化的時代。尤其在當代跨學科成為一種趨勢之時,多種藝術形式、材料與平面設計也往往相互交匯,如:日本公立刈田醫(yī)院視覺指示系統(tǒng),突出的特點是特大號的字體,以便老人能夠清楚地認出各種標志,又害怕用柴粘性材料會磨損字體,于是在地上的白色油氈潛入紅色的油氈符號。日本梅田醫(yī)院指示標識系統(tǒng),采用了白色棉布,固定在支架上,幫助醫(yī)院自然地傳達出其“潔凈,溫馨”的理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媒體技術與平面設計的結合。新媒體藝術種類很多,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新媒體藝術一般包括:萬維網藝術、網絡藝術、運用數字化媒體創(chuàng)作的實驗性電影、錄像藝術、數字攝影、聲光裝置、計算機游戲、多媒體藝術、遠程信息藝術、虛擬現(xiàn)實藝術、機器人藝術、交互電視/電影、生物技術藝術等[3]。如藝術瑞士Swatch集團在NicolasG.Hayek中心的標識系統(tǒng)。其將平面化顯示的時間,與時間概念,通過新媒體手段,運用光聲結合的藝術效果,凸顯了其新潮、科技感的設計理念。3.設計理念的更迭,設計師與用戶審美的改變。學者貢布里希曾指出:世界上本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4]。對于最早是藝術的一個分支的平面設計而言,觀念大同小異,所有的視覺傳達作品,往往都是產自于設計師本身的知識結構。當代設計師們往往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耳濡目染,在學習平面設計的過程中,除了技法上鍛煉以外,更多的是對于各種學科的交叉了解。當代設計師習慣用新的媒介、設計語言來做設計,往往除了設計本身以外,也是一種自我個性的表達與張揚,更是將藝術、哲學、觀念具象化。當代設計師通過其自身思想審美的轉變,為平面設計注入了更多的靈魂、理念、哲思,早已將平面設計脫離了單純的喪失靈魂的產品營銷手段、膚淺的產品外衣,而是真正地主宰了視覺傳達的傳播效益。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準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生活,這一舉動必然大幅度提升我國國民的審美水平,普通的缺乏設計感的泛濫的平面作品,已滿足不了社會大眾的需求。與此同時,在物質商品產量過剩的今天,媒體技術發(fā)達,好的平面設計及良好的用戶體驗,與多種藝術的融合更是被渴求。誠如跨界合作式的展覽,改變藝術與設計在觀者心中的古板定義,徐冰的《天書》作品,通過藝術化平面符號語言,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與當代的視覺傳達觀念創(chuàng)造出跨學科的展覽,讓不同國籍的觀眾在對同一件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也達到一種良好的傳播效果。當然不同的審美也孕育了多種多樣的設計理念,如交互式視覺傳達,一改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將設計師與觀者之間的單向交流,轉化成互動,使觀者成為參與者,在時空、語境的差異下,也能明白設計師所傳達的理念。

二、當代平面設計與用戶體驗

一個好的平面設計作品,僅僅停留于視覺上的沖擊,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日益提升的大眾審美,應從全方位滿足用戶體驗。首先,非線性的傳達給用戶多種體驗,往往是視覺傳達能夠順利廣泛傳播的方式。平日里大眾所接觸到的往往都是直白的,不加修飾的包裝及其推廣,將平面設計直白地暴露于營銷目的下。往往適得其反,在受眾無法接受其存在的同時,產生對其商品的反感心理,這就是對物的“暈輪效應”。而人在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情緒往往都是延續(xù)性的。而非線性的視覺傳達,其一,設計上的非線性,當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在觀眾能夠注意到的情形下,隱藏最直白的表達以及群化的單一宣傳,而是在觀者的基本判斷、邏輯區(qū)域內,暗示設計理念與情感表達。其二,在傳播上的非線性,群化的傳播在20世紀50年代因為波普藝術的興起大受歡迎,并且能夠通過相同理念達成“十五分鐘的永恒”傳播方式,但是現(xiàn)如今的科學技術等各大板塊,皆進行過大刀闊斧的改革與變遷,群化直白的傳播方式已不適應如今后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其次,對于聯(lián)結用戶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往往也至關重要。雖然平面設計在最終部分還是視覺呈現(xiàn),但是這一理念對于產品形態(tài)考慮必不可少,通過產品的感官感受、通感至視覺部分。例如:無印良品的招貼廣告,從其創(chuàng)立“簡單”的理念背景之后,其家居制作材料向大自然原本的質感模仿,對其衣物也是較少人工加工,長期接觸其產品,觸覺往往能感覺到木、棉、麻等天然材質,外表優(yōu)雅且樸素。傳導至視覺的觀察,也自然變成貼近自然,以天空、深海、原木等為底色設計,并且整體提倡極簡式設計,與整體風格、設計理念完美結合。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發(fā)達,交通愈加便利,全球化成為時代趨勢。平面設計已經被賦予太多新的意義,平面設計從原本隸屬于設計的大范疇,到現(xiàn)在已經超越了它的技術領域、經濟領域的關系,開始走向文化層面。平面設計更肩負著對這個時代的人文關懷,在設計中應融入對環(huán)境問題、生態(tài)問題、教育問題等的思考。

平面設計在不同的時代,理應有不同的概念,單純的設計已遠遠無法滿足當今的需求,因此平面設計被加入更多的理念,如藝術、新媒體、哲學等……當代設計師所擁有的知識結構、審美以及大眾的用戶體驗,往往都需要被融入當代平面設計中。而對于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除了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以外,同時也需高瞻遠矚,對整個社會乃至全世界,自我學習與反省后而做出來的設計,往往才會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肯尼思•戈德史密斯.我將是你的鏡子:安迪•沃霍爾訪談精選(1962-1987).[M].三聯(lián)書店.2007.

[2]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

[3]何忠.新媒體時代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論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J].美術大觀,2009(7):112-112.

[4]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04

作者:林怡 周婧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