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圖形設計立體化表達分析
時間:2022-03-25 03:49:48
導語:信息圖形設計立體化表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社會由于信息表達媒介的不斷發展以及學科知識不斷融合,信息表達的形式趨于多樣化,平面設計信息在表達上可以將立體化空間元素介入,通過更具表現型和可認知性的空間材料呈現,從而達到富有強烈綜合感官刺激的信息傳達效果,除此之外還能在多樣化表達的基礎上加強觀眾的互動參與,形成信息與人更明顯的聯系,從而升華信息表達的意義。
信息圖形是能夠利用視覺刺激將數據、理論等綜合性信息表達出來的視覺表現方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客觀世界的應用和信息量的變化對信息表達的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單層次平面圖形已經逐漸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失去競爭力,難以在特定條件下清晰準確地傳達較為復雜的信息,因此立體化表達在對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可視性、審美性的各項要求下應運而生,促使信息表達發展的方向更加多維化。信息圖形的立體化從傳統角度而言也同樣是一種視覺傳達方式,但從發展性上看,立體化能夠在圖形的平面和立體元素關系之間進行有效聯結,進而探索出信息內容的最佳表達方式。
一、圖形信息設計立體化概述
(一)圖形信息設計立體化定義。單純的立體化是指在三維空間當中具有實體形態,現實的三維世界就是由各種不同的立體化物質所組成的。將立體化概念運用到圖形信息的設計上,其意義和應用范圍將會有所延伸。圖形信息設計的立體化表達是指將圖形信息的設計要素按照美學原則構建與組合,進而創造出可以被感知到立體效果并具有一定傳播性質的信息傳達方式。立體化的傳達設計能夠增強圖形信息元素的感染力與表現力,提升認知效率和傳達效果。簡單來說,就是對空間和視覺形態要素關系的研討。(二)圖形信息設計要素。1.文字。文字是語言系統的符號,承載著數量最多的信息,而其承載信息的功能也賦予了文字存在的意義。文字一開始便是由圖形轉化而來,由具體形態轉化為簡潔抽象形態,而隨著不同視覺表達效果的需要下又產生出不同的字體設計形式,通過不同的字體形態、筆畫粗細與多少、不同的視覺動向等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2.圖形。圖形是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感知與再創造的結果,圖形存在于二維空間,相較于文字其具有的信息傳達優勢集中表現在直接性、生動性與豐富性上。圖形是視覺傳達當中最常用的語言,在實際生活的廣告、展覽甚至服裝設計上都廣為應用,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還可以是有質感的,圖形的表現張力與真實性,能夠帶來最大從程度的身臨其境感。3.色彩。色彩是立體畫傳達的重要要素,色彩本身并沒有美麗與否,其意義更多在于色彩之間的搭配與協調。同一種色彩會因為明度、飽和度、透明度、色相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而呈現出無數變化,因此色彩的運用與組合對圖形信息設計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立體化方面,由于二維平面自身的限制性,想要達到立體化傳達效果,增強圖形信息表現力,就必須依靠對色彩的巧妙運用表現三維空間立體化特征。(三)“立體化”的空間層次。立體化可以在兩大空間層次上實現,分別是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物理空間即有三維實體形態存在的空間,其中的客觀實體看得見摸得著。物理空間的立體化主要通過視覺上的感知來實現,通過視覺感官對物理實體的大小、距離等進行感知,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心理空間并不實際存在但能夠被人類感知,心理空間的存在基礎是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其產生的過程是大腦對外界刺激加工的過程,大腦經過一系列的感覺、組織與識別后賦予該客體一定的意義并達成認知。心理空間比物理空間更加深邃、更加寬廣,它來源于視覺要素又超越了視覺要素,對于心理空間的塑造與規劃是圖形信息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立體化圖形傳達設計的類型劃分
信息與數據的傳達在立體化應用時需要選擇最適合該信息或數據的傳達類型,立體化作為一門開放的融合交匯學科,在已有的經驗之中大致存在以下幾種經典的常見類型。(一)視覺立體傳達。人眼可以分辨出物體的形態及其遠近,在此基礎上利用一定的視覺傳達技巧,在平面畫面當中呈現出立體化效果就是視覺立體。這種立體化傳達設計類型實際上是由追求立體化版面效果從而產生視覺上的模擬三維效果,從技術層面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人眼的視覺距離規律,在平面上營造物體之間的視覺差距,使觀者產生視覺上的錯覺,營造出“立體感”,可以極大程度豐富畫面質感與提升畫面的吸引力。(二)半立體傳達。半立體概念是指由完全平面向完全立體過渡階段的狀態,人眼觀看時表現為浮雕式立體效果,與2D和3D對應,這種傳達被稱為“2.5D”。半立體的傳達設計脫離設計當中的平面限制,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畫面豐富感,運用2.5D進行圖形設計不僅需要考慮到圖形信息自身的形態與色彩,還需要考慮用不同方法以及不同圖形材料肌理進行創作所表達出的成品效果。典型的半立體設計常見于印刷工藝當中的鏤空設計、燙金設計,這些設計方法將圖形進行畫面外凸出,充分提升畫面觀賞性。半立體化的視覺傳達已經成為當前實際應用中平面設計的大熱潮流。(三)完全立體傳達。完全立體也就是三維空間內真實存在的有形實體,這樣的實體以各種材料的應用與組合形式進行信息的傳遞進而吸引人們的視線。完全立體是對圖形語言進行完全重塑,是將圖形信息的載體由平面延伸到材料應用上,能夠對人的多個知覺感官產生刺激,進而提升作品的可觀賞性和趣味性。從作品創作的角度來看,完全立體化圖形設計賦予三維空間中圖形以交互能力,設計材料與設計作品的融合能夠提升視覺效果,這是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之下,從設計方法與思維方面對交互的創新。
三、立體化處理方法
(一)物理層面的立體化。1.加強二維平面深度。二維平面當中并不具有真實存在的空間,想要營造空間感必須運用一定的視覺傳達技巧,例如使用光影對比、肌理變化、色彩變換等手法,在平面上體現空間感。光影對比是利用陰影所打造出的物體凹凸感營造立體化效果,由于人們會自動將色彩明亮的部分認為是上層,而認為色彩暗淡的部分為下層,利用該規律可以使觀看者產生對平面圖形的縱深錯覺。不同的肌理效果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粗糙、細膩、光滑、疏松等肌理質感在圖形設計與視覺傳達上有著天壤之別,對肌理的巧妙運用能夠增強設計作品的真實性,甚至可以幫助提升整體格調。色彩變換則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空間進深,深色近淺色遠,暖色近冷色遠等。2.三維空間立體化組合。在三維空間中,無論是立體化裝置還是立體化裝飾,都可以將其分解為點、線、面三大層次。在圖形信息立體化設計當中,將所有造型特征與形式上與“點”有關的統稱為點。點層面的傳達特點一般是較為輕松活潑。“線”層面的構成具有更強的表現能力,可以通過長短、粗細以及不同的編排組合打造出立體化效果。“面”則在相較之下具有更多的沉著特性,但卻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借助位置、距離、大小、色彩的調整以及對“面”的彎曲或折疊等方式,能夠呈現各種驚艷的視覺效果。3.時間維度上的動態特性。時間可以與三維空間的三大維度共同構成一個四維空間,四維空間不僅能夠全面呈現出立體化對象,還能夠在不同時段進行融合。時間維度的表現當前還沒有被較多開發,因為有非常強大的市場潛力,因此需要大量優質設計師對其表現方法等進行發掘與創造。(二)心理層面的立體化。心理層面的立體化可以利用“視覺力”表現動感,圖形信息設計作品當中,各個要素與表現手法和技巧之間的關系可以促成視覺感知形成,通過視覺元素對物理意義上力的表現,在觀者的視覺感知與內心加工作用下形成視覺上力度的感知,即“視覺力”。因此視覺力在某一層面上來說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感知后判斷。另外還可以利用連續性進行視覺上的引導從而營造心理層面的立體化。例如廣告的前后變化和出現順序等,傳達出連續的信息,在觀者心中進行不斷印象堆積,進而達到廣告宣傳效果。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圖形信息設計立體化的概述,介紹其不同的視覺傳達要素與可行空間層次,并且將心理層面的立體化歸納至立體化傳達中。其次進行了立體化類型,最后分別從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進行論述介紹立體化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達林.視覺傳達設計中“立體化”感覺信息的構建研究[J].大眾文藝,2017(06):74.
[2]姚勤洲.現代創意圖形的立體化拓展[D].西北大學,2016.
[3]陳亮風.平面設計立體化的情感體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4.
[4]張儒赫.基于視覺傳達的信息可視化設計的探討[J].文化產業,2019(15):5-6.
作者:薛慧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 上一篇:平面設計波普風格圖案研究
- 下一篇:校園環境平面設計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