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觀空間情感化設計論文

時間:2022-12-23 02:59:05

導語:植物景觀空間情感化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植物景觀空間情感化設計論文

1情感化空間的分類

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即將植物空間與人的情感聯結起來,以及找到合適的語言,讓空間富有情感地接觸人,利用情感化的空間以一個嶄新的視角來看人們,幫助空間看到人們微笑,激勵人們充滿希望,讓人們理解感覺是何其美妙。按照情感把植物空間劃分為舒適空間、親切空間、親密空間、溫馨空間4種。

1.1舒適空間

利用疏林草地形成四周開敞、外向、無隱蔽性的空間,環境噪音在30~80dB,適合集體活動,讓人在空間中心胸開闊、自由自在、舒適,營造一種自由誘導和勃勃生機的景觀。

1.2親切空間

利用植物圍合尺度在25m左右的空間,給人一種親切、自在、安全、領域的感受,使人在交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對方,適合小群體聚會與交流,營造一種熟悉、輕松、熱情的景觀。

1.3親密空間

利用植物圍合尺度在2.5m。

1.4溫馨空間

利用植物圍合形成舒適的個人空間,選擇有花可賞、芳香植物來營造一種溫暖馨香的感受,適合個體、親人交流活動,營造一種浪漫、舒適、溫馨的景觀。

2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要素

當今世界,人類從理性領域向欲望領域、從客觀轉向主觀與心理。空間現在不僅僅只是空間,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娛樂的形式,設計者不再是只考慮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種感官體驗。植物空間情感化因素是指一個空間在感官和情感的層面上讓人融入進來,形成一種深層而持久的聯系。人們把情感化要素分為:人、植物空間、情感體驗。

2.1人

在人和空間中,人們只重視空間,而忽略人的心理與情感,事實上,人是空間的建造者和設計者,也是最終的使用者。人是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是環境中的人,環境是人的環境,人和環境交互作用產生出滿足人需求的效應,這種需求包含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2.1.1人的生理需求

人的生理需求是指人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和對七情六欲的追求,然而安全的需求是人們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如人類生存的環境(土壤、空氣、光照、水、溫度)。在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中創造適合人們需求的植物環境氣氛是最基本的要求。

2.1.2人的心理需求

根據心理學家們將人的心理需求分為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情感需求、控制需求、包容需求等。在植物情感化空間中設計滿足人們人際交往的空間、個人空間、領域空間、活動空間等。

2.2植物空間

2.2.1植物

植物是園林景觀設計要素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姿態、色彩、質地、高度形成各種空間,在組織空間、劃分空間、豐富景觀層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植物的線條、形體、顏色、質地、聲音和氣味等特性對人的理智-情感反應產生某些可預知的影響。人類主要通過眼睛獲取外部信息,色彩是視覺傳遞中極其重要的元素,人們利用植物色彩表達豐富的情感。植物景觀中色彩包括葉色(花葉、常色葉、秋色葉)、花色、果色等。生命力和時序性是植物特有的特征,正因為如此,它才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所以,人們利用植物特性營造植物情感化的空間

2.2.2空間

當今社會正在從一種建立大物質化的空間轉向文化空間,這種文化突出的是情感互動。空間給人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產生不同的情感,思索空間能夠幫助實現高層次的情感需求。人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接觸交往,在植物空間設計中要包含私密性和半私密性與半公共性和公共空間的空間。植物空間中,主要通過豎向圍合給人特殊的感受,豎向有大喬木圍合空間,下層無小喬木或灌木形成組團,人們身處這一類型空間會有一種畏懼、嚴肅、自我存在感弱的感覺;豎向有中、小喬木圍合的空間,讓人產生興奮、分明、好奇、驚訝的感覺;豎向無喬木,僅用地被圍合成空間的外部輪廓,形成一個簡單的空間圍合,通過對底面強有力的裝飾將景觀有效地凸顯出來,給人一種心胸開闊、自由自在的心理感受;豎向用灌木圍合形成空間的外部輪廓,這種簡單的空間圍合形成思想的形式、細節注意力的集中,讓人在這個小空間中有較強的占有欲;通過豎向設計使空間產生特定的情感。總的來說空間能夠吸引人,留得住人,空間大小與人的密度合適,空間設計注意動靜結合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具有活動感、秩序感、安靜感的氛圍。

2.3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即外部世界的信息是通過人們的感官獲取的,這些信息影響人們的心理模式,是人們通過對所見、所聞、所聽的事物產生的情緒變化。植物空間中情感化設計是根據人們對視覺、嗅覺、觸覺刺激的感受,加之對環境的感知、記憶、想象并加工轉化成對環境產生的共鳴,使人產生放松心情,擁有安全感和存在感,從而流露出真摯的情感。

2.3.1視覺

視覺是各種環境營造對視感官的刺激作用,所表現的視知覺效應。人們對事物的第一感受是通過眼睛所見,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在大腦中形成情感意識,給予看見的事物一定的評價,形成一定記憶、聯想。植物空間視覺主要是通過植物的色彩、形態、質地、空間、時序特性呈現出來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視距對視覺產生較大的影響,如人在0.5~1.0km的距離之內,可以清晰的分辨植物細部的特征。30km的距離可以分辨植物總體輪廓、姿態、顏色、外形。在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中注意視線的焦點,以及植物的主景、配鏡與人的距離,以及植物本身的體量大小的安排。

2.3.2觸覺

觸覺是五官中最直接的感覺,是人們獲得空間信息的主要感覺通道。在植物空間中利用植物的質感形成觸覺,植物的質感分為粗質型、中質感、細致感3類,園林空間中粗質感給人一種強壯、剛健、粗魯、疏松、模糊之感,當與中質、細致組合一起,形成強烈對比,產生“跳躍感”,從而引人注目。細致型看起來柔軟纖細,在植物空間中有擴大空間之感,在緊湊狹小的空間使用效果顯著,給人一種文雅、密實、恬靜、愉悅、溫柔之感。植物的質地給人不同的質感,誘導人去觸摸植物形成一定的心理反應。

2.3.3嗅覺

隨著芳香療法的興起,利用芳香植物來增進健康、緩解壓力與疾病,讓人精神振奮,許多融入香氣的空間,使用率增加。芳香植物刺激人的嗅覺,從而給人帶來一種無形的知覺,能夠加深人對環境的體驗和記憶,也可以作為視覺的引導。較多的園林植物具有芳香,植物芳香分為花香植物、分泌芳香物質的植物,而香味有濃有淡,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應。距離對嗅覺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嗅覺距離在1m的范圍內感知到不同氣味,2~3m的距離能夠聞到比較濃的氣味。嗅覺特性對人際行為和空間影響表現在,人聞到喜愛的芬芳時,會主動靠近,遇見異味、會拉大距離。在植物空間設計中要根據植物的芳香濃淡,氣味的好壞來安排植物與人的距離。

2.3.4聽覺

聽覺是人類社會生活必要的交流渠道,而且最重要的是聽覺使人們感知環境而產生安全感和參與感。人對聲音有記憶和聯想,在植物空間中配上潺潺流水,能讓空間更加動人,在植物選擇中注意借風、雨形成景觀,讓空間既不是太寂靜也不是太吵鬧,創造一種舒適的噪音環境,讓人的心理狀態達到一種舒適的感受,從而加強人與空間的溝通。另外在植物空間中還利用音響激發人們情感效應。音響具有直接和深遠的感覺效應、能夠引起回憶、引發情感來激發人們。

3植物空間情感化營造

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為一種意味深長的方式將空間與使用者聯結起來提供方法和手段,關注人的2個方面:一是超于物質滿足,二是體驗情感收獲。植物空間情感化營造主要從設計原則、設計方法、植物選種、植物配置形式等方面來分析。

3.1設計原則

3.1.1滿足人的知覺需求

人的主要知覺是通過感覺、組織、辨認、識別形成的。在植物景觀中,植物獨特的生命性和時序性給人一種運動的知覺,它通過空間和時間上整合形成了五維空間感的獨特景觀,給人視覺、觸覺、嗅覺帶來不同的感受。利用植物的線條、色彩、質地、氣味對人眼、耳、鼻等器官產生的不同感覺進行植物空間設計,從而影響人的心理情緒、感情的變化。植物空間中把具體的文化或情感故事場景再現,或是利用一種解說的形式讓人們對文化、情感了解從而產生共鳴。

3.1.2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植物空間是為滿足人的需求設計的,讓人在其中感知植物傳遞的信息、充分展示自我,從而對這些感知活動產生記憶的喚醒。在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中要滿足不同人際交往的需求,對植物空間尺度、空間的開合、空間視線滲透不同,充分考慮人的差異性,創造多樣性空間。由于人在與環境交互過程中,人形成較多的行為習性來適應環境,如抄近路、識途性、向光性、私密性、從眾習性、領域性、聚集效應等,在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性特征進行合理的組景、劃分空間。

3.2設計方法

3.2.1多樣性的空間

空間開合有致,設計不同的空間類型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根據視線的分析組織空間的私密和開敞,私密空間要注意安全性,開敞空間提供活動場所、巧妙利用借景形成具有文化、地域特征的景觀特色。在人的視線焦點處種植觀賞性強的植物吸引游人駐足停留,留下深刻的記憶。

3.2.2植物文化的空間

選擇有特色的植物,如利用一些具有文化寓意、故事、國花、市花的植物-傳統十大名花、四君子、歲寒三友等,能夠展示其特定的情感,人們身在其中,感受到文化氣息,增加了人與植物的交流、互動[5]。

3.2.3可持續生態植物景觀

隨著綠色和生態文明城市的出現,在植物空間情感化設計中形成生態性、可持續性、多樣性景觀尤其重要,如為動物提供棲息地場所,滿足生物多樣性,形成一副人、動物、植物融洽相處的畫面。

3.2.4地域文化植物空間

把當地文化應用到空間中,形成充滿地域文化的植物空間,展示其城市的個性化,來滿足不同人群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讓其在空間中能夠找到真實的自我,給心靈一種高層次的洗禮。

3.3植物種類選擇

植物,作為植物情感化空間設計的一個關鍵因素,利用不同植物的枝干、樹冠、形態、葉色、質感、花色表達不同的植物空間語言,這些獨特的語言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滿足人的刺激需求,達到精神境界的升華,從而對植物空間產生感情反應。植物選種要從以下去考慮。

3.3.1四季有景的植物

植物種類選擇四季有景可賞,豐富植物的多樣性,讓植物景觀多姿多彩,同時突出主景,不同的空間給予不同的植物來展示特色,吸引游人停留駐足、交流,提高空間的使用率。

3.3.2低成本的植物

選擇一些生態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綠量高、維護成本低的植物,選用鄉土樹種為基調樹種,展示當地地域植物景觀。

3.3.3文化寓意的植物

選用有植物文化樹種來形成空間,同時給植物標識,達到教育科普意義,滿足人對植物的好奇心,讓人在其中感受空間的情感變化。

3.3.4色彩豐富的植物

在植物空間組景中,選用四季色彩豐富的植物,同時植物色彩搭配是也需要考慮人的行為心理,在寒冷地區和寒冷的季節,多配置暖色調的植物,給人溫暖的感覺;在炎熱的夏天搭配冷色調的植物,為環境增添了寧靜的氣氛,滿足游人的心理需求。整體的植物設計,注意基調、主調、配調和重點色的運用,做到自然和諧,突出重點,讓人產生情感反應。

3.4配置方式

3.4.1植物多層次配置

進行喬、灌、草合理搭配,形成豐富的立面效果,營造了具有積極視覺場力的景觀,做到春花夏蔭秋實冬姿,整體綠化率較高,空間類型豐富、層次分明、物種多樣性高。

3.4.2利用視覺感受配置植物

用大喬木形成頂平面界定空間,小喬木作為視覺的主要觀賞點,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渴望,用花灌木形成視線焦點,各種花色、葉色的植物組合在一起給人一種熱鬧震撼的感覺,地被和草坪作為底平面,軟化了空間,營造了一種親切、舒適的軟環境供休憩。

4結語

植物空間情感化創建是為了激發人們,把與人有關的一切活動都加以趣味性,滿足人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和體驗,從而豐富人們的生活體驗,創造更多的樂趣。設計師必須從自我開始,注重人的情感因素,滿足人的精神追求,以及對人們的需求和文化傾向有深刻的理解。創造更為舒適的空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形成一定情感共鳴的空間。

作者:譚焱文 禹雄峰 賈嘉 楊夕寬 彭重華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靖州縣林業局 懷化市林業調查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