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設計在景觀雕塑的運用
時間:2022-01-03 10:20:35
導語:情感化設計在景觀雕塑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景觀雕塑是一個城市的城市化的重要體現,良好的應用情感化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品質,通過景觀的塑造營造高品質的城市環境,所謂情感化設計就是從觀眾的內心出發,通過特定表達手法與觀眾取得情感的共鳴,把能影響到人類情感的因素充分的融入到作品中,從而達到景觀雕塑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
2.1感知與立體形態。在景觀雕塑中合理的運用情感設計可以使得作品更具形象立體感,再利用幾何圖形性質的同時,充分的將感情融入其中,使景觀雕塑充分展示出了其完美感、剛正感、穩定感等,簡單的幾何圖形使整個雕塑更具機械性,簡單的線條加上感情的融合使雕塑表現勃勃的生機。景觀雕塑大師口勇的作品就大量運用三角形、圓形等基本形體,配合曲線表面造型以及簡潔的直線形體邊界,使他的作品中散發著原始的形體空間美感。除此之外顏色的合理運用也能直觀的體現情感,作者通過冷暖色彩的搭配直觀的喚起人們的情緒,從而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雕塑中使用更多的冷色調可以充分的表達冷漠感,加入暖色調則顯得跟多歡快情感的表達。2.2感知與知覺形態。在知覺形態方面,作者主要通過各式的光、聲、色的表現來進行塑造,人類發自內心的對溫暖、光明等環境因素會產生溫暖愉快的感情,面對黑暗、寒冷會產生負面情感,作者通過微笑的面孔、親切的動作等方面表現,充分的將溫暖的情感表達出來,因為人類對事物本能情感的反應是人類先天所具有的,不能進行推理。作者通過對雕塑顏色、動作等方面的塑造,使人們產生了自然的內心反應,營造了預期的雕塑效果,從而表達了雕塑的情感設計。2.3感知與運動形態。雕塑的形式和動作是多樣的,目前很多雕塑引入了動作或動態趨勢,整個雕像具備了突出的速度感和運動感。運動形態的雕像通常是人或動物,雕塑者運用夸張的動作和姿勢充分表達運動情感,使觀眾能感受到運動的趨勢。再加上雕塑材料的合理運用可以讓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強悍的運動氣場,給予觀眾們內心上的震撼,除此之外在材料的選取也是有一定講究的,選取表面光滑或是粗糙的材料也能帶給作品不同的感受,能將感知上的基本體現升華到情感上的共鳴才是一件雕塑作品的靈魂所在。例如宮長君在作品《黑石圈》合理的運用材質,形成了鮮明對比,以靜態的視覺塑造了統一而矛盾的雕塑作品,正如人與自然的辨證關系[1]。
3.行為情感設計在景觀雕塑中的應用
3.1功能性。景觀雕塑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功能性,可以起到娛樂、標向、裝飾的作用。從人性化角度觀看雕塑作品會發現雕塑尺寸的大小與其功能有著強烈的內在聯系。在面對具有較強使用功能的雕塑作品時,觀眾會產生強烈的興趣。例如個別的雕塑具有獨特的造型,人們合理的利用可以在雨天進行避雨,有些帶桶的雕塑可以成為垃圾桶。因此充分的將感情設計應用在雕塑作品中可以改變人們的行為情感。3.2易懂性。雕塑作品要求具有易懂性,要直接的將情感信息表達出來,由于觀眾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如果作品不能簡單易懂的表達情感,使得觀眾難以理解也就達不到情感共鳴的目的。為了更好的形成作者與觀眾們之間的情感交流,雕塑大師在進行作品塑造的時候要符合人們常規的視覺經驗,在看到作品后能夠準確的了解信息,從而加強觀眾在行為情感上的理解[2]。3.3實用性。雕塑作品除了具備功能性之外還要講究實用性,在具備功能性的基礎上雕塑作品還要追求其實用性。良好的實用性是功能性的充分體現,面對其具有的功能究竟能發揮出多少作用是現在雕塑大師重點關注的問題。例如雕塑家朱尚熹設計的《情侶椅》,其目的是供人們乘坐,就要嚴格要求雕塑的高度、寬度等指標,可以在提供觀賞性的同時為人們帶來實際的用處,從而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4.反思情感設計在景觀雕塑中的應用
4.1美學的應用雕塑的最終目的是為觀眾營造“美”的感覺,對于美的問題,每個觀眾的審美觀點不同,雕塑作品也就不能迎合所有觀眾的心意,而對于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觀眾群體來說,對美的追求也自然不同,年輕女性喜歡溫暖而細膩的雕塑作品,青年男性喜歡運動感強烈的作品,小孩子則更喜歡娛樂性強的雕塑作品,這些都是由于人的差異性所產生的審美不同導致的,因此,雕塑作品要充分運用美學技巧,將雕塑作品的適應人群與建立場所緊密的結合起來,將“美”發揮到極致[3]。4.2觸動回憶雕塑作品是否收到歡迎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喚起觀眾的共鳴,不同觀眾的人生經歷是不同的,有些雕塑作品可以捕捉到觀眾們成長經歷的瞬間,從而引發人們對兒時的回憶,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北京798藝術區內的雕塑作品《肇事者》,該作品是以當時風靡一時的變形金剛為主體塑造的,因此使人們對其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喚起年少時的回憶,產生思想的共鳴[4]。
5.結論
總之,雕塑作品不僅僅平流表面的建筑,還要融入感情。將情感化設計應用在景觀雕塑中不但能使人們能夠結合自身的經驗、文化、歷史背景等因素,對作品的價值進行判斷,還能激發人們的聯想,產生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同時可美化周圍環境,凈化人們心靈。
參考文獻
[1]王銳涵.英國紐卡斯爾河道景觀中的情感化設計[D].南京林業大學,2014.
[2]蘇樂,王淮梁.城市街道環境系統中的景觀雕塑設計——以連云港海連路景觀雕塑設計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6:49-50.
[3]蘇樂,王淮梁.住宅區環境中的景觀雕塑設計與研究——以嘉樂•東潤舒庭住宅小區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5:123-124.
[4]唐艷.抽象造型語言在景觀雕塑設計中的運用——以景觀雕塑大師野口勇作品為例[J].現代裝飾(理論),2013,10:58-59.
作者:胡天君 葉帥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化學教學優化設計論文
- 下一篇:語言學課程教學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