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映射
時間:2022-11-18 03:53:29
導語:形式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映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從視覺設計和詩性的形式語言兩個層面出發,探尋視覺設計中的詩性審美,從詩性的形式語言角度解讀繪畫、書籍裝幀、平面設計等視覺藝術,力圖通過研究詩性的形式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表現,關注人們在視覺設計中獲得的詩性感受,探討詩性形式語言的可視化之美;通過詩性與視覺設計的融合,重新解讀詩性的情感體驗,發掘視覺藝術設計中存在的詩性審美;用跨領域的思維發現一些不同的、有趣的事物。
關鍵詞:視覺設計;詩性審美;形式語言
從現代設計理論看,現代設計形式語言是從構成走向設計的橋梁。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視覺設計產業的發展,以往的視覺設計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視覺審美需求。因此,設計師有必要不斷拓展視覺設計創作靈感的維度,而詩歌中詩性的形式語言剛好為視覺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創作靈感。在這個過程中,詩性審美起著重要的作用,設計師通過獨特的創意,能夠實現詩性審美與視覺設計的跨界融合。
一、詩性的形式語言
1.何為詩性。詩歌是中國歷代文人表達情感和體驗的常用藝術形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詩歌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學性,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意蘊,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詩歌的語言傳遞出的情感和感受通常具有豐富的想象,且形象十分巧妙,在具有一定節奏的同時,還蘊含一定的韻律,不僅能夠讓人們在審美上獲得愉悅,而且能夠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詩性”一詞流傳已久,詩不僅具有語言層面的意味,而且包含審美意義。如果從字面上理解,詩性可以理解為詩的特性或者本性。“詩性”這個概念出現在意大利學者維柯的《新科學》中。中國傳統詩性文化和詩學精神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完整充實的情感體驗、飽含想象的創造性領悟,把東方哲學“思”的意蘊與中國古典“詩”的言說融為一體,體現了“詩可以滲入一切藝術類型和門類中去,使一切藝術都帶有詩的因素”[1]。2.詩性的形式語言。皮埃爾-讓茹弗寫道:“詩是開創形式的靈魂。”它是原初的力量,是人類的尊嚴。詩性的形式語言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點,可以是用具有直接意義的符號組成結構關系表達含義的表現手段,具有抽象的結構關系,又同時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和推廣性,能夠直接讓人們產生共鳴,形成溝通的效果和表現的意義。詩性的形式語言是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可以用留白、比喻、排比、漸變、重復等手法產生全新的表現方式。一般來說,詩性的形式語言具備超越普通形式語言的特質,能夠更好地體現視覺設計的特殊性。因此,詩性的形式語言為視覺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創作靈感。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的詩性形式語言,能夠直觀地觸發審美主體的情感和想象,引起審美主體的情感共鳴。簡單來說,詩性的語言形式具有語言特征,它本身也向外界傳遞著一定的內在信息。
二、視覺藝術設計
視覺設計離不開視覺符號、圖形、色彩、文字這些重要的基本要素,人們通過眼睛獲得視覺上的感受,包括繪畫、標識、平面設計、插畫、建筑物等人們用眼睛能夠看到的視覺符號。具體而言,視覺設計即利用視覺符號傳遞某類信息的設計。一般來說,優秀的視覺設計可以提升受眾的審美水平,拓展信息的傳播深度。
三、研究的出發點
跨領域的思索、跨領域的交叉能產生新的事物,文章通過詩歌詩性的形式語言與視覺設計上的交叉展開解讀,關注人在視覺設計中獲得的詩性感受,探討詩性的形式語言的可視化之美,通過詩性與視覺的融合,重新解讀詩性的情感體驗,發掘視覺設計中的詩性;通過詩性的形式語言使視覺設計帶給人愉悅感,能夠為當代視覺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將詩性的形式語言融入視覺設計,對當代視覺設計有著積極而深刻的現實意義。
四、詩性的形式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表現
視覺設計與詩性審美的關系密不可分。文章將視覺設計作為研究背景,運用詩性思維探究視覺設計領域中詩性形式語言的具體表現,從繪畫、書籍裝幀、平面設計三個方面研究視覺設計領域中詩性的形式語言,并結合相關案例展開分析。1.詩性形式語言繪畫藝術中的表現。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繪畫蘊含的文人思想不僅具有哲學意義,而且與詩歌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詩性的形式語言是中國繪畫的顯著特點之一,中國繪畫里的山水詩意也正是中國山水詩中的詩意[2]。“以詩言志”傳達出的詩性意境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詩與畫在某種意義上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我國北宋畫家張舜民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觀點,指出繪畫和詩歌的創作都是在追求同樣的意境氛圍與情感表達,詩性意境的有無可以作為一幅畫有無靈魂的標準。可以發現,中國繪畫中充分體現詩性的畫作,大多成為經典。留白、聯想、虛實相生、象征、比喻等方法都可以構建出國畫的詩性意境。如,古人將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將梅、松、竹稱為“歲寒三友”,就是運用象征、比喻的方法,賦予梅、松、竹、蘭、菊這些自然事物特殊的含義。這樣的詩性意境的建構可以更好地表達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徐渭就常用墨葡萄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王冕也通過墨梅表現自己的清高品質。國畫創作中的詩性意境追求傳情達意,注重“情、意、趣”。國畫中的詩性審美銜接了詩歌的特點,畫家多從自然風景、個人情懷、人生哲理等角度抒發情感和思想。這為繪畫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創意和靈感。2.詩性形式語言書籍裝幀中的表現。朱贏椿2011年出版的《設計詩》,最大的特點是以圖形化、動態化的方式展現詩歌的形式,利用視覺創意打破了人們對詩歌的常規閱讀方式。《設計詩》主要以詩句的排版、文字的變形(包括字體的反轉、大小變化、漸變、隱藏、打破秩序、形象排列、突出虛化、相對、重復、跳出、顛倒、光速效果、拆分變形、混亂扭曲、字體變形、翻轉倒影、波浪排版、放射排列、象形字體組合、模糊等)等表現方式,有趣而巧妙地形成了獨特的圖形視覺化效果。《窗里與窗外》:“列車飛馳窗外青山綠樹老牛農夫窗里我與時間共處。”作者把“青山”“綠樹”“老牛”“農夫”這幾組詞語設計成了光速效果,讓讀者仿佛坐上火車目睹了窗外一閃而過的景象(圖1)。《小蜜蜂》把擬聲詞“嗡嗡”和“碰碰”進行大小變化,打破常規的排版形式,把蜜蜂飛在耳旁的體驗形象地表達了出來,使靜態的文字有了動態的聲音。《剎那花開》把“花”字進行大小變化,呈現出花朵逐漸生長的畫面,從花苞到花正艷,到最后把“花”字的筆畫拆分翻轉,形象化地展現了花落滿地的場景[3]。理查德布勞提根的第四本詩集為《請你種下這本詩集》。與其他的書籍設計不同,這本書的設計是作者在詩歌創作和設計理念上的一次創新。這本詩集以手工書的形式制作,集合了關于八種不同植物的八首詩,分別印刷在藏有八種不同的植物種子的信封上。可以種植的植物種子出現在書籍中,使讀者不僅獲得了文字視覺閱讀的體驗,而且產生了種植種子的欲望。這些種子可以撒進大地,用詩意“澆灌”,仿佛可以讓讀者看見植物破土而出、靜默開花結果的場景。如此,讀者就可以與視覺接觸到的設計進行“交談”。3.詩性形式語言在平面設計中的表現。平面設計的組成部分幾乎涵蓋了所有二維空間的表現形式。平面設計是把文字、色彩、圖形這些不同的基本要素在平面上進行圖案組合,是用以傳達想法或信息的視覺表現形式[4]。平面設計通常以傳達信息為目的,同時又具備多樣化的思維。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對平面設計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人們開始注重視覺享受,不再局限于普通的設計圖案,更加看重思維的傳達過程和交流方式。當平面設計作品被賦予詩性的形式語言的不同意義時,其發展道路也將更加寬闊,更具有應用價值。詩性的形式語言為平面設計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比喻、排比、漸變、重復、留白等表現手法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更加多樣。詩性的形式語言包含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提高了平面設計師對設計的把控程度,用畫面的表現力打破了二維空間的局限。如,被稱為“德國視覺詩人”的招貼大師岡特蘭堡力圖通過平面之外的視覺設計效果表現個人的藝術思想,把平面設計當成詩歌展開創作。他的很多創作元素雖然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但表達出深刻的含義,并用暗含的詩意實現平面效果的突破。
當人們欣賞繪畫、書籍、建筑等視覺設計作品時,可以本能地感受到作品中傳遞的詩意語言和文化內涵,進而自發地領略其中的意境,獲得共鳴。這正是詩性的形式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獨特之處,也是視覺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媒介的介入,人們的審美能力逐漸增強,詩性審美也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視覺設計。視覺設計需要帶有觸發詩性的情感體驗,為讀者提供精神上的審美體驗。因此,設計師要樹立獨特的設計風格,遵循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體現時代特征和文化特色,實現設計創新。
參考文獻:
[1]錢小蘭.中國古典詩歌對平面設計詩性語言的啟迪[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0:23.
[2]董琪.國畫詩性意境的建構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7(11):10-11.
[3]朱贏椿.設計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李曉慧.視覺設計的能指與所指[J].美術教育研究,2018(22):57.
作者:牟柳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 上一篇:城市交通工程設計技術問題思考
- 下一篇: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多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