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藝術設計學生職業能力提升
時間:2022-03-25 03:13:40
導語:室內藝術設計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視,為解決室內藝術設計專業五年一貫制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養規格不清晰、教學內容交叉重疊、理論教學多而技能實踐少、職業能力水平培養缺乏層級遞進等問題,該文分析了Pull式供應鏈管理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關系,確立Pull式供應鏈管理理念,探索在五年一貫制教育中實施Pull式供應鏈管理,構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體系,建立開放性的協調機制和校企戰略合作關系,實現各節點的信息傳遞與資源共享,為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社會的合作共贏,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以及提高就業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Pull式供應鏈;五年一貫制;職業能力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對于五年一貫制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在室內藝術設計專業五年一貫制中,學生的學業前三年時間在中職學校完成,后兩年時間在高職院校完成。在五年一貫制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人才培養規格在中高職不同階段定位不夠清晰,崗位技能培養不能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課程設置有交叉,教學內容有重疊;三是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專業理論知識上,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培養仍有欠缺。為避免室內專業五年一貫制培養中出現人才培養規格不清晰、教學內容交叉重疊、理論教學多而技能實踐少、職業能力水平培養缺乏層級遞進等問題,依據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的自身特色,以就業能力發展為導向針對室內設計行業市場,以中高職一體化建設為目標,通過科學的職業能力提升教育,培養五年一貫制學生在不同學業階段的職業素養、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構建適應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Pull式(拉式)職業教育供應鏈下的職業能力體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學生掌握職業技能、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
一、Pull式供應鏈概述
供應鏈管理主要是對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有效管理和控制,以實現各個節點的最佳組合,優化整體效率,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產品價值。Pull式供應鏈也稱拉式供應鏈,是基于最終用戶的實際需求,沿供應鏈拉動上游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等教育也屬于供應鏈,其最終目標是為社會提供人才。與傳統供應鏈的供應、采購、生產、銷售幾個節點相比,高等教育也存在生源、招生、培養、就業的人才供應鏈。人才供應鏈中的上游環節是中職學生,核心環節是高職院校,下游環節是用人單位。
二、實施Pull式供應鏈管理對于提升藝術設計專業五年一貫制學生職業能力的意義
1.有助于學校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制訂培養計劃,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提升。Pull式供應鏈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在供應鏈(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消費者)中以相反的方式逆向拉動商品的制造和服務。Pull式供應鏈職業教育根據終端客戶—企業的實際需求確定企業所需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從而確定招生計劃和學生培養計劃,同時將需求信息反饋給供應商—生源地,以拉動上游學校的學生素質培養。2.有助于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社會互惠共贏。將Pull式供應鏈管理引入高等教育,可以使中職、高職院校根據社會需要,有目的性地開展招生和人才培養,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減少“人才庫存”;企業可以通過與學校合作,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切實獲得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在Pull式供應鏈管理下,學生、學校、企業和社會都是其中環環相扣的節點,各個節點之間緊密聯系,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由社會反饋信息到學校,降低了學生和學校的就業成本、學校的培養成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最終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3.有助于解決五年一貫制教育中的銜接問題。在Pull式供應鏈管理下,人才供應鏈的上游環節是中職學生,核心環節是高職院校,下游環節是用人單位,三個環節高度互補,可以形成廣泛的分工合作關系,有利于節點間的知識分工和技能共享。中、高職教育引入Pull式供應鏈管理要實現教育鏈條上的資源協調管理、資源整合、效率優化,不斷整合資源,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實習實訓工作等,實現各節點的協調管理,發揮供應鏈上每個節點的互補優勢,有效解決現有的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使五年一貫制教育實現戰略協同發展。
三、實施Pull式供應鏈管理提升職業能力的路徑
1.突破以往的職業教育觀念,樹立Pull式供應鏈管理理念。以往的職業教育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了企業和市場真正需要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由學校單方面制訂人才培養計劃,顯然會與社會需求脫節。只有整合學生、學校與社會各個環節,形成職業教育流程,建立職業教育的Pull式供應鏈模式,才符合現實需求。因此,學校要樹立全新的Pull式供應鏈管理理念,突破以往的職業教育觀念,以滿足社會與市場的用人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Pull式職業教育供應鏈。2.依據Pull式供應鏈管理理念,構建五年一貫制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相關部門可以利用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供應鏈管理平臺,將生源、培養源、需求源全面整合,并進行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Pull式供應鏈管理職業教育模式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各環節通力協作,政府組織共同參與實施教育培養,從單一性培養轉變為多元化培養,實行學校、企業、政府多元化管理模式和培養模式。筆者在室內設計行業展開充分調研,分析室內設計的工作范疇和典型工作崗位群,結合企業、行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梳理中職3年與高職2年不同階段的課程設置和職業能力遞進培養關系,將原本各自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整合,構建職業能力遞進的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體系。中職階段以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為主,訓練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強調初級崗位要求的職業基礎能力;高職階段以專業實踐課程為主,掌握核心崗位要求的職業核心技能,注重職業綜合能力,同時兼顧拓展工作崗位的需求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性。基于Pull式供應鏈管理的五年一貫制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圖1)由公共素養課程、專業支撐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四大模塊構成,既能實現中、高職教學內容的有機統一,又能體現課程設置的有效銜接,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交流、合作,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之間的矛盾,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3.創建開放式協作與校企戰略性合作關系。職業教育供應鏈系統的各個節點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要加強系統中各成員間的協調性、合作性。一方面,要圍繞供應鏈上下游各成員的共同目標,開展各領域、各方面的長期協作,而不是其中某一個環節(尤其是高職院校)以自身有限的資源孤軍奮戰。高職院校應處于Pull式職業教育供應鏈的核心位置,從總體出發,協調上、下游的各單位實現合作共贏。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培養自身內部技能,與企業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水平和就業能力。4.信息傳遞與資源共享,實現有效對接。Pull式供應鏈管理各成員間的信息對接與資源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供應鏈協調、穩定的重要保障。中職學校、高職院校、企業、政府等可以通過建立開放的信息傳遞與資源共享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節點之間的信息開放,使信息有效對接,使招生、培養和就業節點之間緊密銜接,從而實現企業用人信息與學生培養計劃、人才就業信息無縫對接。
隨著室內藝術設計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的合作從以往的“3+2”到如今的五年一貫制,其中的銜接問題也日漸凸顯。筆者通過研究Pull式職業教育供應鏈,將中職學校、高職院校、用人單位、政府各個節點進行有組織地計劃、協調,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制訂學生培養計劃,拉動上游學校的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緩解中、高職教育貫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五年一貫制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努力實現學生、學校、企業、政府合作共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同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師隊伍組成、培養體系不盡相同等情況,導致Pull式職業教育供應鏈無法正常開展。如今,在互聯網教育、信息化教學的大背景下,室內設計專業五年一貫制建設可以為部分教學實施有困難的中職學校提供線上資源和在線開放課程,這將成為日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保障課程體系建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林景良.基于供應鏈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職銜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2]王艷.供應鏈視角下的職業教育分級.職教論壇,2013(21).
[3]黃娟.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職教論壇,2013(8).
[4]張紅英,楊輝鵬.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中高職“無縫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黃岡市職業教育為例.物流技術,2012(15).
[5]周媛.高職教育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模式探究.物流技術,2017(11).
[6]胡伏湘.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職教——內涵、平臺設計與應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
作者:樊超 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定位研究
- 下一篇:平面構成在藝術設計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