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與防范

時間:2022-03-15 11:11:33

導語:教育系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與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系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與防范

摘要:近年來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在教育系統宏觀管理中越來越重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經濟責任審計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如何防范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教育內部審計機構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文中根據開展的一些教育系統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經驗,分析了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教育系統;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風險

所謂經濟責任審計風險,也就是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對被審計人員的經濟責任給予存在偏差的評價,從而為審計機構以及審計人員帶來不良影響。教育系統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尚處在于初級發展階段,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較高。

一、審計風險成因分析

(一)理解存在誤區,審計阻力大,增大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解誤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認為經濟責任審計是針對離任領導干部進行的審計,忽視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往往是領導干部離任后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因領導干部已離任,增大了審計取證、核實的難度。二是來自被審計單位及被審計個人,認為審計就是審財務,沒有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不光包括財務收支活動,還包括相關的管理行為,基于這種認識,一些相關管理人員對審計并不太配合,增大了取證的難度。這兩方面的誤區均可能使審計受阻,增大審計風險。(二)規范性不強,影響審計質量,增大審計風險。相對于國家審計中的經濟責任審計,教育系統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起步晚,所能依據的針對性強的法律法規較少,審計工作的規范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審計作業程序不規范,如在現場審計時,沒有具體列出逐項審計的內容,只是根據審計人員的經驗和判斷選擇性審計,可能造成審計遺漏。二是審計工作程序不規范,特別是復核程序不規范,內部審計因人員較少,復核往往從簡,只執行審計組長和審計機構負責人復核,未執行三級復核程序,審計質量管理力度不夠,可能影響審計質量。(三)審計能力有限,增大審計風險。審計能力有限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審計技術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主要采用帳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而現代審計的新思路是發展風險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因審計能力有限,尚未嘗試審計技術方法的更新。二是人員配備結構不能適應審計的需要,經濟責任審計涉及到被審計單位方方面面,要求審計組應是個多專業,多層次的團隊,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部分是財務人員,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工程審計人員,計算機審計人員匱乏。三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足,主要包括專業素質的不足、政策素質的不足和管理素質的不足幾個方面。專業素質不足可能引起審計工作上的失誤;政策素質不足可能引起審計結論錯誤,經濟責任審計一般時間跨度長達幾年,其間政策變化較大,需要審計人員一定的政策積累;管理素質不足可能對涉及到內控管理方面的問題缺乏敏感性,無法發現內控管理方面的隱患,這叁方面的不足都會增大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經濟責任審計氛圍。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從教育行政管理層面建立健全教育系統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機制,將離任審計和任期審計相結合,堅持逢離必審、任內必審原則,統一認識,積極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尤其是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重點從離任審計轉變為任中審計。在具體實施中還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由教育系統主要負責人在各學校領導干部參加的會議上宣講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強調其預防、警戒以及保護干部的作用,化解抵觸情緒,使經濟責任審計成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二是審計過程中注意與被審計單位和個人進行溝通,宣傳經濟責任審計的各項政策,規范審計行為,為學校的管理提出合理建議,力爭獲得被審計單位和個人的理解配合。三是在組織審計進場見面會時,由教育系統分管領導、教育系統干部監督部門、被審計單位校級領導、中層干部、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共同參加。確保學校中層干部與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的知情權以及參與權。獲取相關人員的配合,以便順利開展審計工作,降低審計風險。(二)加強規范化建設,提高審計質量。規范審計工作程序,梳理業務流程,根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制定標準的審計工作流程,注意落實三級復核程序,將復核責任落實到人,在人手較緊的情況下,可通過不同審計組交叉復核的方式完成二級復核程序。規范審計作業程序,認真做好審前調查工作,精心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力爭審計過程有的放失;明確現場審計內容,可采用審計任務清單的方式,逐項落實審計內容,避免出現重大的審計遺漏;細化審計問題界定時的執行標準,避免同一問題在不同的審計報告中出現不同的界定,提高審計的權威性。制定委托社會審計業務管理制度,加大對委托審計項目的復檢力度,保證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三)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切實防范審計風險。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要有重點地引進工程技術人員、計算機審計人員充實內部審計隊伍,為實現“多專業融合、多角度分析、多方式結合”數字化審計模式儲備人才資源。在人員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在如工程建設項目審計這些專業性較強的審計中,可采用招標社會審計機構,外聘專家等方式解決審計力量不足。進一步提升人員綜合能力,除重點加強審計人員政策法規的學習、積累外,還應通過專題培訓或“以審代訓”等方式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宏觀管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審計軟件運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訓,開拓視野,轉變觀念,探索新的審計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經濟責任審計。

三、結論

全文對教育系統的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首先,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經濟責任審計氛圍;其次,需加強規范化建設,提高審計質量;最后,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切實防范審計風險。

作者:趙琳 單位:北碚區教育內部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