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環境企業內部控制研究

時間:2022-12-21 10:22:45

導語:信息化環境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環境企業內部控制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已經應用到了世界的各個領域中,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又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阻礙。但總體來講,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革能夠使其生產經營得到更有效地實施,也能夠無形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使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面臨更多的問題,由于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的技術難點以及企業對其發展不夠了解,都會導致信息化的企業生產運營模式使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如何使企業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并讓內部控制管理得到有效的實施是目前大部分企業需要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內部控制;企業;研究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如今的社會千變萬化,為了更好地讓企業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必須進一步地對內部控制進行改革和創新。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想要解決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從多個角度出發,建立起內部控制與信息化相融合的企業管理背景,這樣才能夠使企業的經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夠使企業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獲得長遠。

1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研究的背景。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滲透,如今的社會在方方面面已經與信息和網絡相結合,大部分企業也受到了社會的影響對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視。近些年來,政府頒布的相關指令中都有明確指出:由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須把信息技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企業中才能夠使企業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步伐。此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中明確指出,必須要讓信息化與工業化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更重要的方面是:在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仍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雖然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但從社會的發展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信息技術的關注相對較少,更多的是注重財務管理的相關信息。所以,如何在信息化環境下使企業進行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必須對市場環境以及信息技術進行深入的了解,并使其與企業的發展相融合,才能夠使企業的發展更為全面。1.2研究的意義。進行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理論意義主要表現在:目前大部分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的時候,只對部分案例進行了分析,并沒有相應的實踐活動,也沒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判斷,這就導致了企業無法正確的認識到信息化技術下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根據自身的問題提出具有意義的解決措施。所以,進行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能夠使企業更好地明白自身內部控制的特點,并掌握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夠使其更好地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來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同時也可以對企業進行信息化背景下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改善提供較大的幫助。現實意義在于: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企業必須善于使用互聯網技術,使其能夠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背景下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同時,信息化的提出能夠使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管理和實施做到更有效地監督,也能夠使企業通過信息化的技術了解更多的成功案例,從而吸取相應的教訓和經驗來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也能得到較為長遠的發展。

2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的國內外現狀

對企業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的研究是在美國《薩班斯法案》頒布之后而掀起的熱浪。對于內部控制的相關研究,國內外研究都不盡相同,都是為了使企業的內部管理更好地為企業帶來利潤。從各個方面來對內部控制管理進行相應的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措施來進行內部控制管理的改革。對于信息化的研究,國內外都十分重視,西方學者在20世紀中期就十分重視信息化的相關研究,我國也對信息化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分析。而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的研究是由于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得大部分企業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從而使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的研究興起一股研究風。從國外的大部分學者研究狀況下來看,對信息化的研究是一個遞進的關系,其對信息化下的內部控制管理大部分都是由最終的風險評估和數據來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的變革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服務。在我國,用信息化來帶動工業的發展是企業內部控制改革的重要發展戰略。在2002年的時候,趙永超等人就對企業中信息化的管理進行了相應的研究。2005年,李若山根據我國經濟的變化而提出了內部控制管理中風險審計的重要性。在2012年,劉美玲等人就以實際的案例來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狀況進行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此外,2003年郭輝提出了信息化環境下,必須使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得到有效地降低,因此,必須加強對計算機和人員操作方面的風險評估和預防。由此可見,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在國內外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目前國內外對其的研究和分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總體來講,目前國內外對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中主要提出以下幾點不足:首先,我國對內部控制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研究相對國外而言起步較晚,最開始的研究都是依賴于國外的相關文獻,所以就導致在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落后。其次,由于我國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層面較低,且大部分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管理時都只停留在表面工作,還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結合,最終導致了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內部控制的改革不夠完善、合理。最后,由于企業的信息化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但由于國內的起步較晚,而使得信息化與內部控制的實踐分析案例較少,缺乏一定的經驗,導致信息化的內部控制問題研究時常受到阻礙。

3信息技術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3.1信息技術對風險評估的影響。從大部分企業的發展來看,傳統環境下的信息評估存在較大的漏洞,沒有讓企業及時有效地發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也沒有足夠的意識來認識到風險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所以常常會導致企業在進行風險評估時的狀況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企業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還會使其內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完善。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風險評估具備自身的特點,它能夠有效地使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由于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企業在進行管理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通過信息交流而獲取各方面的風險評估,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來對企業大部分的數據進行及時有效地分析,從而使企業對數據的控制更加的準確和及時。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引入能夠使風險評估中人為操作的錯誤大大降低,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風險控制的效率,使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時的結果更加精確。3.2信息技術對控制活動的影響。任何一個企業在進行業務活動時都必須依賴于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來執行。信息化背景下的控制活動能夠使企業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更緊密的結合,且能夠使相關的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溝通,避免了信息傳輸的錯誤率。此外,信息技術對控制活動的影響還體現在了它能夠促進企業的管理更加一體化,各部門之間能夠及時有效地實現數據共享平臺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同時,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及時有效地了解顧客的需求,起到較好的收益效果。3.3信息技術對信息與溝通的影響。從傳統的內部控制來看,想要讓內部控制等相關內容得到有效地實施,就必須保障信息傳輸的效率,而傳統環境下的信息傳輸存在較大的弊端,往往會造成時間較長,而使得最終的溝通交流得不到有效地實施。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消息傳輸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變化,信息技術為人們的信息提供了較大的傳輸作用,大大地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讓企業的各部門之間合作溝通更加緊密,使企業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此外,信息技術使信息傳遞更加的標準且錯誤率降低,人們想要傳達的信息能夠完好無損地傳達到接收方,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3.4信息技術對內部控制監督的影響信息化的到來使內部控制的監督達到了高效,企業之間的發展和交流離不開信息的溝通。信息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管理需要有嚴格的監督才能使企業的員工以身作則,實現企業的規范管理。從大部分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企業之間的數據傳輸真實透明,也使得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監督更加嚴格,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企業工作人員自身的管理和監督意識的增強,為企業的進一步控制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4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的框架設計

一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內部控制的管理,而內部控制是否能夠取得成功主要體現在控制的目標是否明確以及構建思想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所以,企業必須要注重內部控制的設計,要保證在進行內部控制設計時以國家的相關政策為依據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構建相應的內部控制作用機制。對于內部控制的設計基本流程,必須嚴格依照多層次的觀念來實施,只有保證內部控制的設計符合實際情況,才能使內部控制更加有效。此外,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并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來評估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風險評估機制以及結合實際情況來排除風險的干擾,從而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和準確。同時,在進行內部控制的框架設計時,必須要對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評價,從而保證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使企業的各方面管理更加順利地進行,也能夠保證企業的信息得到有效傳輸。目前的內部控制框架有COSO內部控制框架和ERM風險管理框架等,它們都嚴格遵循著規定的原則來進行設計,所以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此,內部控制的框架設計必須符合相應的原則,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在科技的不斷發展的社會,信息化環境下進行內部控制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因此,任何一個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必須明白內部控制的制約因素,將內部控制的構建考慮在企業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并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框架和相應的監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地實施。雖然國內的大部分企業對于信息化這個概念認知還不夠成熟,并且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控制相關理論也認識不足,很難使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只要企業注重自身的實際情況,吸取相應的經驗和教訓,就一定能夠取得相應的成效。本文從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意義和背景進行開頭和闡述,希望能夠使更多的企業意識到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2).

[2]周美華,林斌,林東杰.管理層權力、內部控制與腐敗治理[J].會計研究,2016(3).

[3]謝凡,曹健,陳瑩,等.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經濟后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強制實施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6(9).

[4]林鐘高,陳俊杰.終極控制人性質、內部控制缺陷與企業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4).

作者:付桂香 單位:吉林航空維修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