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內部審計論文
時間:2022-03-06 08:51:55
導語:公司治理內部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內部審計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信息反饋作用和監督促進作用
董事會在制定公司一系列治理控制制度時,必須廣泛聽取和充分考慮包括企業股東在內的企業各階層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制定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而又不損害各股東、各階層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切實可行的企業管理方案。由此可見,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完全可以通過公司的內部審計機制,作為公司內部收集豐富的信息反饋的重要渠道。對公司內部機制的監督是企業內部審計機制的基本職能,公司的內部審計機制越完善,對內部的管理監控便越到位。
2.防范作用和風險管理作用
公司中的內部審計機制,通過對公司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審計,可以探明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中,有可能存在的管理薄弱環節,幫助公司提高經營風險防范意識,實現預期的經營戰略目標。風險管理作用則表現為對公司生產和經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期的評估和評估后的及時向高層匯報,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公司生產和經營的風險。
3.服務作用
服務作用是指公司內部審計機構針對被審計部門發現的某些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繼而達到推動和促進被審計部門改善生產狀況和改善經營狀況、提升公司價值的目的。
二、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高、獨立性較差
內部審計機制與公司中的其他部門一樣,受制于高層的管理和指導,自然不可能準確無誤地完全行使內部審計機制的全部職能,再加上來自公司內部政策的巨大壓力,以及內部審計職能部門在公司中沒有明確的組織地位等原因,內部審計職能部門在開展工作時必定受到來自上述各方面的諸多干擾。從而導致內部審計機構無法和無權對公司中的其他職能部門進行真正的、認真的考核和評估,而導致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內部的審計部門自然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對公司的監督、考核、評估職能。
2.內部審計重點不明確、職能尚未轉變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對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職能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一些上市公司將內部審計機構與財會職能部門合為一體,內部審計工作仍然集中于內部低層面的財務審計,極少有對公司高層管理層面和對其他職能部門的戰略管理業務進行審計。有不少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從事的仍然是對各部門進行傳統的“經濟監督”審計,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能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其審計質量和審計效果就無從得到保障和認可。
3.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已不適應公司治理發展的要求
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已不適應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審計人員大多對公司財務系統中的財務收支方面的逐筆審查和對財務系統中會計憑證的逐項審查比較重視。因此,即便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也是基于最低層次的財務方面的問題和建議,這些都無益于公司高層管理者預防和解決公司在經營中遇到的潛在風險。
4.公司內部控制審核缺乏有效的規范
根據我國相關企業內部治理的具體要求,內部審計協會應加快制定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協會也應盡快修改企業內部審核條例,從而達到公司治理的目的。
5.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公司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部門接受公司高管層的委托,對公司內部各層管理人員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確認和咨詢,它是加強公司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經之路。既然如此,只有公司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內部審計才會發揮巨大的職能作用。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都是將企業的治理重心聚焦于董事會和企業的外部審計部門,對建設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如此重大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內部審計部門往往被看作外部審計的輔助性機構,企業設置內部審計部門的目的不是為了更好地加強上市企業的內部治理,而是為了應付我國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及上市企業審計部門的要求。
三、強化內部審計,完善公司治理
1.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要提高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上市企業必須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的地位,賦予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相應的職能和權利。(1)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內審部門需由董事會或監事會領導,并獨立于其他部門,從而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具有較高的權力,可在審計過程中減少外部因素對其獨立性的影響。同時,要將內部審計的概念納入公司治理之中,以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和長遠利益。(2)合理設置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審計機構設置模式,根據自身需求建立內部審計組織機構。例如,規模較小且尚未建立規范的公司制的企業,一般都會面臨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可設置2~3名專職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受總經理領導;業務較單一、規模較小的上市企業,可設置單獨的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綜合性業務多、規模較大的上市企業,可在董事會屬下設置企業內部審計部門。(3)改進審計技術。內部審計領域正在融入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項目審計、質量控制審計、管理舞弊審計等邊緣學科,因此,內部審計機構必須逐步實現企業內部審計過程的三個轉變:一是從傳統的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二是從傳統的靜態審計轉變為動態審計與靜態審計相結合;三是從傳統的現場審計轉變為遠程審計與現場審計相結合。(4)內外結合,提高審計效率。內部審計不僅要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力量,還要充分利用上市企業外部的審計人員的力量和審計工作成果等。如此,既可減輕內部審計機構中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又可充分利用內部審計機構所具備的信息反饋機制,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2.調整內部審計范圍,轉變內部審計職能
面對環境的迅速發展和變化,上市企業應盡快調整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職能和審計范圍。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應做到:(1)涵蓋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管理層。(2)以審計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中心。(3)考核和評價企業的內控制度。(4)考核和評價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5)對各部門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的考核和評價。由傳統的“監督導向型”內部審計模式轉變為國際型的“服務導向型”審計模式,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服務”功能,協助高層管理者做好企業的管理和監控工作。
3.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標準
目前,美國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內部審計機制,并承諾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國上市企業必須通過外部審計后,才能向外部公布內部控制審核報告。根據相關公司治理準則要求,我國上市企業內部審計協會必須盡快制定適合于公司內部管理的相關條例。
4.完善企業內部治理體系
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全面了解內部審計機構在協助高層管理者管理本企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賦予內部審計機構應有的職權和地位。生產規模大、業務經營多的大型上市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借鑒美國、英國、法國等國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模式,完善自身的內部治理體系。總之,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管理手段。轉換內部審計的職能、擴大內部審計的范圍、改革內部審計的技術、提升內部審計的價值、變革內部審計的模式、優化內部審計的組織結構,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此外,企業還應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及其在企業中的組織地位,充分利用內部審計機構與董事會、外部審計機構之間的互補關系,推動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作者:李丹王穎馳單位:黑龍江佳木斯
- 上一篇:中小學畢業班視導工作方案
- 下一篇:同級審中的審計風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