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

時間:2022-10-04 09:54:53

導語:新形勢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

摘要:本文在探討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審計工作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新形勢發展要求,提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內部審計工作;指導

在經濟發展新階段,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監管和規范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筑牢各類潛在風險發生的防護網,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探討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缺乏重視。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并沒有意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導致進行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只是做一下表面工作而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和組織,內部審計工作尤為突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面對的是各個部門,所以需要較強的權威性和執行力,與組織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層級有著密切關系。但由于缺乏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導致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負責內部審計的領導級別低,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不夠,尤其是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將內部審計的工作直接交給財會部門或者是紀檢部門去做,實際工作中受到諸多的限制,造成內部審計工作更加難以展開,使其處于很尷尬的位置,無法發揮應有的職能。2.組織機構設置不科學。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質,決定了行政事業單位應該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機構,以充分保障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管職能。國家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應該由該單位的主要領導人直接負責,并且組織開展工作,一方面是利用領導者的權威性來保障內部審計的執行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但現實中,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沒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而是直接將內部審計工作交由財會部門或是紀檢部門負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部審計的作用,失去了獨立性和權威性。還有一些單位,即使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也僅僅是讓財會人員臨時客串一下,沒有切實對內部審計工作負責,形同虛設,也就更不可能通過內部審計進行風險管控與處置。3.相關制度體系不健全。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模式也發生了改變,也引入了形式多樣的經濟活動形式。但是,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卻沒有隨之改革變化,難以滿足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日益增長的管理需求。尤其是在行政事業單位接收的項目增多,經濟關系變得復雜情況下,由于相關配套的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導致監管工作跟不上,內部審計工作難以有據展開,很多隱藏的問題無法發現。雖然上級主管部門也意識到內部審計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性,但是現行的法律制度中只有關于某些行業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簡單規定,并沒有什么實質性指導作用,而國家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也沒有更多的規定,缺少詳細具體的審計細則和實施準則,導致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只能按老規矩應付了事。這種法律制度的嚴重滯后,造成管理跟不上發展,不僅僅影響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更加使得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執行力的喪失,沒有強硬的法律制度作為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約束作用就是天方夜譚。4.審計方法與內容落后。目前,很多企業已經采用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更新了內部審計內容,但是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大都還是采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和審計內容,沒有做到及時的更新換代,適應時代的發展。比如,仍舊采用基礎的對賬審計方法,主要目的還是“查錯防弊”,長期簡單重復的工作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更加達不到風險預估和解決風險的要求。再比如,將審計的內容局限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審計上,頂多只能起到事后監督和約束作用,很難對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進行把控,更別說去辨別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而采取傳統的對賬查賬方法,更是過于簡單,對于現在越來越復雜的項目而言,這樣簡單的審計方法是難以發現其中隱藏的問題,也影響到內部審計機構對各部門的監管效果,更別說對項目運行情況的風險評價和服務,失去了現代化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

二、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建議

1.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工作環境。在新形勢下,為了更好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環境,為審計工作人員提供便利,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首先,科學地進行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沒有獨立性的內部審計機構都將是無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監督和提供服務。只有在具有相當高的獨立性之后,才能在相應的規章制度下辦事不受到各方的制約,才能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其次,完善內部審計的監管機制。需要單位領導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使得內部審計機構有較高的權威性,更好地發揮監督職能。在管理層的領導下,實現逐層之間的相互監督,避免有人濫用職權,使得監督工作能夠透明化。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下,完善監管機制,對阻撓內部審計行駛監督職責的個人或者是部門進行處罰。最后,需要提升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讓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切實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重要機構,才能真正滿足發展需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2.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傳統的內部審計更加關注的是其監管約束的職能,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形勢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發生了轉移。行政事業單位如果不順應發展的潮流,抓住工作的重點,就可能顧此失彼。內部控制和風險預估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薄弱點,如果能充分的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和風險預估兩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更加有位的內部控制情況,針對管理缺陷提出有建設性的改進意見,通過階段性的審計評估內部控制狀況。其次,要加強審計人員的管理意識,在審計工作中爭取通過審計結果進行風險預估,強化風險管理能力。3.注重先進審計理論和手段的引進和應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和內容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僅僅影響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而且由于傳統審計的考慮因素較少,還會導致審計方案不周全、審計內容不全面等問題,再加上審計人員素質的差別等客觀影響因素,造成傳統的審計方法誤差大,出錯率高,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會因為審計的偏差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審計部門應該及時引進先進的審計理論和手段,完善審計系統,改變工作方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尤其是近年來,計算機在數據分析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與審計相關的軟件開發問世,計算機已然成為審計工作重要的輔助工具,通過大數據和抽樣統計的各類分析方法,不僅能極大提升審計的效率,而且還能豐富審計的內容和參數,更加全面地對各項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得出較為準確的判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盡管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起步比較晚,但只要高度重視,注重引進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則必然能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以此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皎月.審計推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初探[J].財會學習,2018,(8):78-79.

[2]李東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2):202-203.

[3]胡巧崧.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8,(4):29-30.

[4]魯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完善[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5):219-220.

[5]張甜.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納稅,2018,(4):145.

作者:擺潔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