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審計程序失當問題研究
時間:2022-10-25 10:31:06
導語:大數據下審計程序失當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審計失當、審計失敗定義及范圍
審計失敗,指的是審計人員由于沒有遵守公認審計準則而形成或提出了錯誤的審計意見。而審計失當,是指審計程序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沒有按照相應準則而導致的錯誤結果。審計失當,是審計失敗中占比較大的事故的一種。發生在審計程序執行過程中的事故皆被歸于審計失當的范疇,但除了審計程序,還有很多其他方面審計人員由于為遵守準則而造成失誤,而所有的這些都屬于審計失敗。
二、審計程序失當
(一)審計程序失當原因。通過對前輩寫下的論文的剖析和對大量的案例分析,我們對審計失敗了解更加深入,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審計程序不當已成為審計失敗的重要因素,對中國證券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著重分析了審計程序失當的原因,總結出如下幾點:(1)缺乏必要的審計程序。(2)未進行有效替代程序。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過程中可能出現替代審計程序,具體而言,審計計劃中執行的審計程序由于某種原因無法執行或實施后無法實現審計目標,注冊會計師選擇不同的審計程序來完成審計目的。(3)風險評估不恰當。(4)截止性測試不恰當。(5)函證過程不恰當。其主要表現為未發函、未收到回函、回函不完整和未對函證保持控制等。函證是一種通過第三方來獲取審計證據的過程,是判斷公司披露信息正確與否的依據,函證的重要性與審計的成功息息相關。(6)未履行充分審計程序。(7)沒有實施進一步的審計程序。從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的角度來看,進一步的審計程序分為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審計師通過實施控制測試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通過實質程序在確定的財務報表層面獲取重大錯報。(二)相關建議。1、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建議。從內控制度方面來說,對于如何完善一個事務所內部的內控制度,需要從建立事務所內部的一個內部信用體系、完善質量監控和嚴格的獎罰制度三方面做起。而從客戶方面來說,事務所會因為未深入了解企業的情況而出現未謹慎選擇客戶的情形。如今審計失敗的成本比以往提高了數倍,因此,事務所不再是通過數量而脫穎于同行業其他會計師事務所中,而是通過審計的質量取勝。除此以外,也要對企業高層人員的背景進行調查,以及對企業內部的環境進行調研也非常重要。2、對CPA的建議。對于審計工作來說,保持職業道德即保持獨立性和專業性是其基礎。所以職業道德方面要求CPA在實質和形式上都需要保持獨立性,職業道德與審計失當是高度關聯的。而與之相對,保持職業懷疑同樣重要。在面對審計時,管理層的心思比一般企業普通人員的更為縝密,因此不能夠輕易的相信該相關人員所提供的的審計證據,而應該將自己收集的審計證據重心放于外部單位所獲取的資料中。最后,合理運用職業判斷對于很多決策十分重要。職業判斷得依靠CPA本身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水平支持,還有以往的經驗能力所積攢出來的敏感的嗅覺,是否能夠合理使用職業判斷是衡量一個CPA是否能夠勝任一次審計工作的核心考核目標,而能夠合理使用職業判斷這是所有CPA都奮力追求的目標。3、對上市公司的建議。首先,改善公司股權結構。目前國內大多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都不夠合理,大股東擁有整個公司大部分的股權,因此公司的決策權只在少數幾個人手上,這樣公司的內控制度對于管理層來說虛設的,舞弊風險就很大。所以應該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在公司內部建立起監事會、董事會、股東大會之間互相監督的有效管理的層次,同時公司的經理人的競爭市場應該要建設的足夠活躍,使得公司內外的監督力量同時作用,減少管理層的權力集中程度,提高審計質量。其次,提高公司實質競爭力。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市場目前的競爭越來越強烈,可是每家公司的競爭力參差不齊,所以公司應當從創新特色等方面入手,形成自己的特創的品牌形象,提升自己的實質競爭力,獲得顧客的傾心,而長期發展,基業長青。4、對相關部門的建議。第一,立法部門盡快完善相關審計法律法規。因為我國的經濟方面的發展速度太過超越了法律法規的完善速度,所以市場上才會有各類人士鉆法律的漏洞破壞市場秩序來獲取暴利。立法部門應當派出人員來跟蹤整個審計過程來進行調研,根據國情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CPA的權益,保證其可以嚴格執行審計工作,對違法行為加大嚴懲力度,從根源上來杜絕違法分子的不法思想。第二,監督部門加強監督力度。首先監督部門的監督范圍應當全方面,而不應該有無覆蓋的區域,也不應該有重疊部分。無覆蓋范圍必然會滋長違法行為,而重疊部分往往使各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使權益受到侵害的人無法得到應當的保護。一個完善的監督制度是保證會計信息客觀真實的基礎,會計信息的真偽往往聯系了太多預期使用者的利益關系,因此,我國監督制度也應當貼合我國國情完善,并相關監督的部門對于審計失當問題的監督力度大大加強。
三、大數據審計
如今,經濟發展迅速,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對于審計人員來講,工作的環境愈加復雜,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審計失敗常常變得容易發生。但是,至今不管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他們大多都是從審計人員能力和素質上的不足、事務所內部缺陷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等等上找出原因,卻很少有學者從大數據環境及CPA審計結合,來研究審計失敗的。因此,我們從這方面著手,探討了有關大數據和CPA審計的問題。首先,如今人們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的大數據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從審計方面總結出其一些特點:1、大數據可以檢查所有的數據。通常傳統意義上的審計在面對大量的樣本時,在成本與效益的原則上,都采用了抽樣的方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但這樣帶來的非審計風險是難以避免的。然而大數據審計相對于傳統審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卻可以對總體進行審計,降低了非審計風險,同時審計結果也更加準確。2、大數據使得外部數據更易獲取。大數據使審計人員獲取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外部數據更為方便快捷,可以通過數據挖掘算法找出與企業相關的外部數據,產生自動關聯,有助于審計人員在眾多外部信息中層層剝離出有用的信息。這樣,審計人員可以不再局限于自己一貫去搜尋外部數據的思維,而是有更開放的思維去進行審計工作,更增加了審計的創新性和準確性。3、數據庫存儲。大數據環境下,被審單位都會在企業內部有建立信息系統,這樣的話,整個工作流程會直接存儲在數據庫中,而審計人員之間也能夠通過事務所內部建立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實時共享,這使審計工作更加有效率。大數據審計的大部分工作只需要通過電腦和互聯網來獲取網絡數據庫中的已錄入的審計證據,這便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靈活性。4、函證程序將會被省去。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往往要通過發出詢證函去驗證被審計單位相關的經濟業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但是函證程序的風險往往難以避免。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通過權限,便可以獲取被審計單位實際工作中的往來原始數據,這就大大減少了函證程序固有的審計風險。被審計單位也極難在這樣的數據化環境中進行舞弊,還促進了經濟環境的透明公開。
四、幾點建議
由此看來,大數據為審計工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并節省了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優化審計成效,既然大數據審計優勢明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實現大數據審計呢?1、提高國民對大數據的認識,讓大數據觀念深入人心,加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已經逐步融入我們的生活,除了在常見的商業領域,大數據還存在于與我們更加密切相關的方面,我們平常使用的聽歌軟件準確地推出我們愛聽的歌,也是基于軟件對我們平時聽歌風格和頻率的收集與整理。大數據已經廣泛地運用在了我們生活中,可大多數人仍對大數據沒有概念,所以在推行大數據審計之前,要先提高國民對大數據的認識,以便更好更快地推行大數據審計。2、確立完善的大數據審計制度。在推行大數據審計之前,一定要有一份完整的制度,否則大數據審計只會成為無本之木。運用大數據進行審計,將與傳統審計方法在操作與執行上有什么區別,以及如何評估審計結果,大數據審計今后的推行和發展方向,都需要一份完整的審計制度的推出。3、完善大數據審計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任何一項制度的推行都需要有法律做支撐,像大數據審計這樣關系重大的制度更加有必要。要建立起完善的大數據管理法規,確立哪些數據要作為大數據材料放進大數據庫中,以及建立起保密制度,對于企業需要保密的數據,大數據庫將不予公開,保障企業的隱私安全。同時,還需建立監督機制以及配套的獎懲制度,以保證大數據審計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李蕓蕓.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舞弊審計案例研究[D].山東工商學院,2017.
[2]劉星,牛艷芳,唐志豪.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審計研究,2016(5).
[3]趙英惠.利用大數據降低審計風險[J].經濟縱橫,2018(27).
作者:鐵心悅 吳 悠 羅婉鸝 徐陳瑤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
- 上一篇:大數據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 下一篇:內部審計對高校資產管理的影響探討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