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審計流程在會計的思路

時間:2022-09-05 02:43:26

導語:淺析審計流程在會計的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審計流程在會計的思路

一、審計人員如何對會計流程實施持續監控

1審計人員通過系統分析會計系統和業務流程的控制設置及業務數據,對控制缺陷和異常交易加以識別,再向審計人員及企業內部相關責任人以手機短信或郵件的方式發送預警。

2.作為一種需要在較高頻率上進行審計的方式,持續審計必須要實現審計程序的自動化。所以,內部審計部門無論是從實現持續監控的需要,還是為了滿足審計的需要,都需要在審計模塊或持續監控系統融入更多的現有審計程序,實現會計流程中嵌入審計流程[1]。

二、審計流程在會計流程中嵌入的基本思路

1.對審計程序中具備自動化潛力的審計部分進行規范。手工審計程序根據自動化可能實現的程度分為具有能夠實現自動化潛力的審計程序、可以直接實現自動化的審計程序和不能實現自動化的審計程序三大類。可以直接實現自動化的審計程序主要是用來完成常規并可重復的結構化工作,這類審計程序能夠實現自動化。所謂不能實現自動化的程序,是指那些必須由人工來完成的程序部分,或者是審計職業判斷無法用計算機來模擬判斷,也不能分理處可自動化的程序部分。所謂的具有能夠實現自動化潛力的審計程序,是指某些可以通過進行重構實現規范化的審計程序,這類審計程序需要審計人員通過計算進行模擬并運用自己職業進行邏輯判斷。而對審計程序中具備自動化潛力的審計部分進行規范,就需要審計部門建立一種統一的審計方式,保證審計程序執行的準確和一致性,規范不同審計人員對具體審計程序在理解上和運用上的差異。這種規范化,是指在不把審計職業判斷的空間進行全面清除的情況下,通過考慮各種不同的審計環境之下,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程序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可能情形,并將其歸納入計算機審計程序中統一執行,達到將人工審計程序轉換為計算機可執行程序的目的。

2.基于有些審計程序在實現規范化上技術難以達到或者成本要求太高時,可以采用基線監控的方法。基線監控,是指在業務流程的某個時點系統設置一個基線參照,并將后續時點與這個基線參照相互比較,從而自動識別其偏離基線的情況。基線控制方式實施容易且成本較低,但僅適用于那些限制性控制的設置,審計覆蓋面較為狹窄。同時,基線還需伴隨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而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調整,其有效性更需要通過大量的手工工作加以驗證。此外,最初設置基線時,未達到系統平穩之前,需要運行一段時間,對其監控結果進行分析,慎重決定當前基線值的添加或刪除工作[2]。

3.從實時或接近實時的對詳細交易的評價到對快照、詳細交易或者綜合數據的周期性評價,這是持續審計活動的頻率范圍。鑒于自動化的持續審計測試可以控制確認的成本和降低執行風險評估,相較于傳統審計而言,持續審計可以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頻率上執行。而高頻率的持續審計留給不符合要求的調整或交易的時間有限,同時,還能減少依賴那些不能實現自動化的審計程序,因此,較高頻率的持續審計同樣可以提供相對比較高的認證水平。

4.為防止形成重大風險或重大控制缺陷,在審計流程中一旦出現控制異常或者風險增加的特殊情況,持續審計系統將會自動警報,并將異常通過短信、自動電話或者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審計人員或企業內部相關責任人,提醒他們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問題。持續審計的警報管理需要審計人員先行將警報的審計結果進行排序,按照警報的緩急順序加以執行。當審計系統中發送警報的控制參數的設定發生錯誤或者過于保守時,可能會出現警報涌現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相關人員決定全部忽略警報或強迫關閉警報開關,因而沒法處理審計流程中出現的異常問題。出現這種現象,審計人員應先行調查例外報告,再調整相應的控制參數,進而不斷完善警報管理系統。此外,當企業經營環境發生變化,而引起警報涌現的問題時,企業需要對原有的控制參數重新做出評估和調整,達到強化持續審計系統警報管理的效果[3]。

5.在會計的信息化建設中嵌入審計流程。目前,持續審計已經被許多大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所采納。這種將審計流程嵌入會計流程,通過實時監控會計流程、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從而實現持續審計的方案,無不體現了企業需要重視實現企業內部控制、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報告和審計等各方面信息化的要求。

三、結束語

要實現在會計流程中嵌入審計流程,企業需要保證原始憑證基本數據項的統一,并基于業務事件的財務會計系統標準建立相應的流程,提高持續審計的頻率,加大對警報管理的控制力度,同時要將審計流程嵌入會計的信息化建設中去。

本文作者:李艷菁工作單位:大連博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