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效工程跟蹤審計的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9-05 03:13:18
導語:探討高效工程跟蹤審計的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內涵
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是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從項目決策到項目竣工結算及項目后評估階段進行的全過程的跟蹤過程。傳統的工程項目竣工結算審計方式存在著時效性差、時間滯后、訴訟增多、風險加大的弊端,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能準確地反映工程的實際造價。全過程跟綜審計是工程項目審計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審計的一種延伸,是傳統審計的發展與完善,是現代管理學在工程項目管理應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客觀需要。現階段高效進行工程項目審計出于內部控制的考慮或是應上級部門的監管需要,要求自己的內審部門對工程進行跟蹤審計。但由于審計力量不足,單純依靠其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完成審計任務,許多高效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或工程造價咨詢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代為執行,并通過簽訂審計業務合同來明確雙方的責任。
2高效新建工程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高效建設項目審計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審計實踐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簡要分析如下:
2.1跟蹤審計深度難以把握,目標偏離
跟蹤審計是對建設項目全過程的審計,需要審計人員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介入并進行審計,提出的審計建議。高效的基建審計工作往往受高效管理體制的制約,常常造成內部審計部門在意識上凌駕于基建部門之上,變監督為管理,隨時要求建設或施工單位糾正和改進,很容易使審計人員偏離監督咨詢的目標,過多干涉建設單位的工程管理,使雙方產生利益沖突,如果審計意見發表不當,就容易產生矛盾,造成審計風險。
2.2跟蹤審計時間介入點模糊,審計效果不明顯
工程建設項目一般要經歷投資決策、設計文件、招標投標、施工、竣工結算等階段。跟蹤審計介入的時間不同,審計效果就有所不同,理論上講是越早越好,但在一些高效,由于種種原因,前期決策階段審計人員很難介入,所以在跟蹤審計實踐中,絕大多數都是在施工和竣工結算階段才開始介入的,那么在前期決策、設計文件和招標階段所影響的造價就無法控制,跟蹤審計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顯。
2.3跟蹤審計相關的制度不夠完善
雖然跟蹤審計在一些高效實行已經幾年了,實踐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規定,但還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適合高效的規章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法制化。跟蹤審計是在建設全過程中進行的一種動態審計,審計人員承擔著非常大的責任和風險,這就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不僅為建設單位制定建設項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據,也為跟蹤審計部門提供衡量的標準。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卻相對滯后。這些都需要高效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來支撐。
2.4審計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由于高效審計屬于內部審計,僅具有獨立性,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如果跟蹤審計沒有完善的法規和制度保證。相關部門不理解,不配合,跟蹤審計就不能很好地實施,許多高效的情況不容樂觀。
3解決對策
3.1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工程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行為
應按照《審計機關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審計準則》和本地工程建設造價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例如:跟蹤審計項目工作流程.跟蹤審計質量責任制等,組織工程管理人員認真學習并監督工程管理人員貫徹執行。在跟蹤審計工程中,及時總結不足,逐步完善內控制度,規范跟蹤審計流程,保證跟蹤審計有效實施,使跟蹤審計逐步進入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中。
3.2準確定位,適時介入,產生實效
審計是以堵塞項目建設漏洞、完善項目管理機制為目的,其作為第三者參與項目建設的過程,而不是建設項目負責人。審計機構不是從事建設管理、施工、監理方面的具體工作,而是履行對上述工作的監督職能,實現促進這些工作規范、有效運行的目標。跟蹤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與項目建設單位取得聯系并以書面形式反映,而不應直接干涉相關建設單位的工作。在跟蹤審計工作中,應把握好監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離定位成為管理者,同時,強調依法獨立開展監督。從制度上明確參建各方的責權利,跟蹤審計在工程建設工程中適時介入,準確定位,他們是監督者,不是管理者,不應過多介入基建。財務等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工程審計與工程管理交織進行,提出審計建議,做到“到位及時不越位”,在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適時介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項目招標階段:跟蹤審計人員對圖紙認真進行審核,在一些項目的做法,材料選用上提出合理化建議;審計招標公告、招標程序、資格審查的是否合理、合法;審核招標文件是否完整無隱患;審核標底和控制價,保證清單的準確及完整;審核施工合同的條款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項目施工階段:在項目施工階段是跟蹤審計的關鍵環節,主要是對工程變更及簽證進行有效控制;對工程進度合理確認;對材料的價格要經常進行市場調查,掌握實時數據,為材料核價提供依據;嚴格工程核價.工程變更,避免造價失控;必須嚴格按照工程進度付款,避免超付現象;對隱蔽工程及時驗收,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以后工程的結算提供依據。
3.3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交流,提高人員跟蹤
審計意識,改善工作環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作為跟蹤審計跟蹤人員要與業主的工程管理人員多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讓他們逐步了解工程跟蹤審計的目的和意義,讓他們理解作為國有資金的項目跟蹤審計只是工程項目全工程審計的一部分,項目從建設到投入使用還要接受各種審計,想規避審計是不明智的做法,使他們清楚的知道有跟蹤審計人員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避免設計上的缺陷.設計變更引起的造價失控.核價程序合法準確。如上面提到過的甲方分包工程的招標,如果有項跟蹤審計人員及時介入,在招標過程中,可以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業主的意愿,確定材料的品牌或按照市場或甲方已經有采購合同的材料價格,有效地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對業主要求分包的子項目按照投標文件的報價原則,根據確定的做法在投標人工.材料含量.機械.管理及利潤不變的情況下,按照工程的做法和用材情況合理核價。
3.4加強跟蹤審計人員的培訓,提升專業技能
在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中,涉及的專業多,目前涵蓋的專業有建筑、結構、裝飾、給排水、強弱電、消防報警、通風采暖、電梯等,在跟蹤審計過程中人員要對招標文件進行審核;施工圖中的作法是否合理;審核投標文件中的綜合單價、措施費、檢驗檢測費是否合理;綜合單價中的人工、材料、機械、管理及利潤費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在子目的套用和材料的含量上是否存在瑕疵;因此這就要求跟蹤審計人員不僅要有造價審核及編制能力,還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及時了解國家招投標和造價政策,人工、材料市場情況,因此需要對跟蹤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在項目上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另一方面,要重視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運用的水平。
4結語
跟蹤審計作為高效新建項目的一種審計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效采用,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為了使跟蹤審計在實踐中更好地為基本建設服務,必須健全和完善跟蹤審計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總結完善好的做法和經驗,糾正存在的問題,探索新的理論和方法,使跟蹤審計真正起到監督作用,更好促進高效的基本建設發展。
本文作者:粟明工作單位: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
- 上一篇:數據式審計的常見問題及解決
- 下一篇:論通信企業信息安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