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2 10:02:06

導語: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模式分析

1國有林場經營現狀

國有林場受計劃經濟等傳統因素的影響,經營方式粗放,管理不到位,造成林分增長速度緩慢。資料顯示:河北省目前國有林場130多個,經營總面積達968500hm2,是河北省主要林業資源集中區。國有林場經營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現階段,盡管國有林場通過對“一分造、九分管”林業建設思想的落實,在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然不能滿足當前大環境下的需求。多數國有林場存在林分結構不合理,幼林所占比率過大,成熟林、過熟林比例不足,嚴重影響了林分的穩定。此外,就經營現狀而言,多數國有林場經營利潤低,經營機制僵化,盈利能力較差,造成職工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進一步降低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多數國有林場所需資金需要上級財政補貼才能維持正常運轉。

2國有林場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需要

國有林場占有著全國優質的林業資源與林業用地,具體到河北省而言,是我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生物多樣性且極為豐富,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義重大。由于長期毀林開荒和城市化進程毀林占地等因素造成的森林覆蓋率低、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嚴重威脅了河北省生態體系和糧食安全供給。因此,對河北省國有林場經營模式進行改革,促進林業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此外,河北省是京津地區的天然屏障,對全國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由于季風氣候和河流的影響,使河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能夠直接影響到京津地區的生態。

2.2國有林場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近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有林場原有的經營模式和以生產木材為主的結構性矛盾均日益突出,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和林業發展的需要。國有林場目前體制實施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提倡林場要面對市場做好經營,但上級部門又將林場按照國有公益事業單位管理,采取了限額采伐、公益林禁伐等措施而造成林場收入的減少。上述困境主要是由我國前期特殊的國情決定的。隨著近年來政府明確了林業指導思想為抓好生態建設,國有林場的主要經營任務轉變為培育、保護森林資源,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有力保護。

3國有林場存在的問題

3.1缺乏準確定位

目前,隨著生態中國戰略的提出,國有林場的任務已經很明確,就是要培育、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但由于中央財政部門和地方政府對這一思想的認識不夠深入,從而對國有林場缺乏準確定位,這也是當前很多國有林場仍然實施“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實施企業化管理,林場就要采伐林木,拓寬經濟來源,增加經營收入,獲得足額利潤,但這與培育、保護林業資源的任務相違背。若作為事業單位經營,政府部門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很可能造成國有林場缺乏足夠的經費來源,造成經費緊張。因此,政府部門及國有林場自身對林場經營目的的定位將直接影響國有林場經營的好壞。

3.2產業結構不合理

林板紙產業一直是國有林場創收的主要途徑,但由于速生用材林業發展的落后,嚴重的限制了林板紙產業的發展。而且國有林場下屬企業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也是產業化發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國有林場普遍存在技術人員缺乏,整體素質偏低,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造成林業實用技術推廣緩慢,林業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產生效益。技術水平低也是限制國有林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國有林場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影響較深,從而造成市場建設投入不足,帶動能力較差,缺乏高檔產品和品牌。而且,國有林場對林場產業的經營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而對近年來新興的森林公園,林場旅游產業缺乏足夠的商業敏感,從而錯失發展機遇。

3.3人員結構不合理

統計資料顯示,河北省國有林場現有職工共計約有14000余人,職工隊伍龐大,林場的高效運營離不開高素質職工的努力,但河北省國有林場職工由于歷史因素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影響林場發展的問題。首先是由于林場工作環境差,福利較差,造成林場引進人員十分困難,從而導致目前林場職工高齡化趨勢明顯,其中不少職工已達到退休年齡仍在一線工作。據資料表明林場職工超過50歲以上的比例約占30%。其次,由于河北省國有林場建場時間多在建國初期,職工多來自于部隊轉業、農場下放,因而文化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更低,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國有林場經營的需求。

3.4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不僅會影響職工生活,降低工作積極性,而且還會干擾森林經營和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目前很多國有林場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林場場部和房屋破舊,多建于20世紀50~60年代,年久失修,有些房屋甚至已是危房,而在營林區和護林點的房屋更差,對林場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是極大的打擊。二是林場作為公益性事業,卻享受不到村村通、農村電網改造等優惠政策,很多林場道路、供電以及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嚴重的制約了林場經營。

4國有林場改革的策略

4.1轉變經營理念

由于國有林場在對自身經營理念的定位,會影響林場發展過程中的每個決策,為此,國有林場必須首先確定經營理念。在當前的特殊大環境下,國有林場一方面進行公益林建設,另一方面又按照國有企業的經營模式,二者存在明顯的矛盾。因此,筆者認為國有林場應實施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一方面想法設法增加林場經營收入,通過開發森林旅游,加速豐產林建設,培育經濟樹種等方式努力拓展經營收入,以此保證林場經營所需資金。另一方面國有林場應結合政府相關政策制定生態公益林發展中長期規劃,保證生態公益林面積持續穩步增加,為改善生態環境貢獻力量。此外,各級政府部門也應轉變對國有林場的觀念,認識到國有林場目前實施的經營模式無法滿足當前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的要求。從而,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有所傾向,如實施村村通,電網改造等惠民工程時應充分考慮國有林場所在地,盡可能的提高臨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林場職工的生活環境,從而提高工作積極性。

4.2努力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林場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及相關的優惠政策。為此,林場必須積極爭取國家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例如,爭取國家制定森林保險制度、抵押貸款及配套的補助措施。此外,政府對商品林建設還提供了專項的扶持及貼息貸款。除了通過爭取國家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林場還應通過與企業加強合作,從企業獲得資金,加強林業產業化減少,提高林場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促進國有林場經營模式的改革。也可通過采用相關的融資方式來獲得林場發展的資金,如推動林場上市,加快豐產林的規模化、集約化建設,增強綜合效益。

4.3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員

現有林場職工普遍存在年齡過高、文化水平偏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過關等問題,因此國有林場必須想方設法引進高水平人才,為林場的改革和發展保駕護航。首先,要引進林業技術人員,從而引進先進的營林、造林技術,提高效率。其次,要引進經營管理人才。林場不能簡單的充當生產型企業,還應通過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善國有林場目前面臨的職工福利水平差,經營收益低等一系列問題。

作者:張寶祥 單位: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