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9 11:20:10

導語: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全面推動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全民體質健康。我國建設小康社會期間需要全面建設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增強民族身體素質。“”會議當中關于身體素質教育方面的發展戰略比較多,能夠看出我國未來發展規劃當中全面注重民生問題,特別體現在身體健康發展當中。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當中社區體育俱樂部屬于新型體育組織形式,在深化改革體育體制之后逐漸出現的新事物。社區體育俱樂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運動競技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能夠為群眾提供休閑健身場所,形成系統化的體育組織,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現階段我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主要包括國家主導的公益型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商業化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和混合型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等。

一、我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現狀分析

(一)體育人口缺失,俱樂部數量不足。由于我國參加體育鍛煉的總基數比較少,按照國家體育局的一項調查報告能夠看出,我國城鄉居民參與社會體育活動次數在1次以上的只占據36.5%,有64.5%的群眾從沒有參加過社會體育活動。我國16周歲以上參加社會體育活動人數達到16.5%,其中大多數為在校學生[1]。在性別分布上,我國男性體育人口顯著多于女性體育人口。體育活動參加人口的職業分布情況,其中大多數為有職業人員,并且占比較大的是科教人員,管理人員以及企業職工等。從以上現狀分析能夠看出我國體育人口數量較少,該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二)生活方式不同導致俱樂部質量差別較大。首先,由于我國大部分中小型城市所建立的俱樂部不僅是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無法與大城市相比,中小型城市生活壓力小于大城市,且生活節奏緩慢,相應中小型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顯著低于大城市居民。因此中小型城市社區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大多都是出于自愿,因此該種健身活動往往都比較簡單,缺乏科學的健身時間和專業的健身指導。其次,部分社區體育俱樂部由無專業技術人員建立。缺乏組織資金和技術指導,整體體育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后。再次,由于小城市居民缺乏體育健身意識,不具備完善的科學建身指導,因此在體育消費方面比較落后。大部分體育活動團隊還處于自發健身階段。缺乏組織,指導和服務。所以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存在較多影響因素,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扶持和推動,進一步加強社區健身俱樂部的政治與規范。(三)政策法規支持力度不足,社區體育俱樂部不具備體育產業化特征。我國在實行體育改革之后逐漸提升了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當中的地位。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化主要包括家庭體育消費型和競技體育帶動型等。由于產業化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體育產業市場,不合理的結構布局以及市場發展狀態等都影響了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此外,由于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無法有效實現體育產業化發展。我國大部分社區體育俱樂部都是由民間組織建立,然而在發展期間總是受到法律法規影響,缺乏產業化結構,對社區體育俱樂部的建設與發展造成直接影響。所以,需要從相關法律法規入手,將社區體育俱樂部引入市場。

二、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選擇

在創建和實行社區體育俱樂部之后,能夠顯著感受到該項建設項目的優勢,能夠全面發揮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組織管理模式主要是運行各環節和要素之間的組合方式,因此組織管理模式能夠直接影響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這就要求俱樂部形成特色的組織形式,確保各項工作運行。如果政府不斷進行干預管理,將會影響俱樂部的發展。因此,分析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設計針對性的體育俱樂部服務體系,建立多元化的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現階段我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主要包括國家主導的公益型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商業化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和混合型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等。(一)政府主導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常常存在較多落后的老社區,嚴重缺乏體育資源。因此針對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社區則需要采用政府主導型經營模式下的體育俱樂部。政府部門需要集合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全面提升公益事業的財政扶持力度,還需要給予體育俱樂部政策和經費扶持。因此,政府主導型經營模式下的俱樂部需要由政府部門承擔職責。當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老舊社區缺乏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行政作用,優化社區體育資源,全面實行社區合作機制。(二)商業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在中高檔住宅社區需要實行商業經營模式下的社區體育俱樂部,借助社會公共力量以及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渠道,能夠獲得足夠經費建設體育活動場所,處理各項現實問題。利用專業化經營模式,并且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能夠有效增加經濟效益,確保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的維護和保養。然而商業型經營模式下的社區體育俱樂部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不協調性,會受到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三)混合型社區體育俱樂部經營模式。該種經營模式下的俱樂部可以設置在邊緣型社區和單位周邊,能夠有效彌補其他兩種經營模式的不足。不僅能夠保障資金供給,還能夠全面實行市場化運作,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三、促進社區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發揮社會力量,完善體育組織為了全面發展群眾體育活動,需要做好體育組織活動。因此需要借助社會力量全面完善和優化體育組織。各級體育部門需要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熱情,指導建設該類體育社團和健身指導站等,將體育指導員作為骨干,將鄉鎮和學校作為建設重點,主體為非盈利性,借助法律制度保障,建立相對獨立,互相交流的群眾體育組織框架,點面結合,涉及較廣的覆蓋面積,全面處理體育活動場地管理運營問題。并且投資建設群眾性體育俱樂部,全面展現出示范作用和集群效應。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各級群眾體育協會,充分發揮體育組織作用。(二)大力建設體育設施,解決場地不足問題在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時最重要的基礎條件就是體育設施和場地,隨著體育活動參與熱情不斷提升,逐漸突出了場地不足以及設施落后問題。這就要求各級體育部門獲得黨和政府支持,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各項創新技術挖掘現有體育資源,尤其體現在社會以及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方面。各級社會單位需要研究和制定對群眾開放的政策,協調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將學校體育場所和設置向社會開放。各級體育部門還需要擴大開放面,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既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還能夠為群眾提供體育場地設施。(三)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法規建設,實行產業化結構國家體育部門需要聯合其他部門研究和出臺全民健身規定,各地區行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大力建設全民健身制度,政策制度不僅需要保護群眾健身活動,還能夠促進健身活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尤其體現在體育組織立法方面。對于新時代背景下體育俱樂部面臨的各項挑戰,俱樂部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和研究全民健身工作當中存在的優勢與弊端,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互動聯動機制,組織協調機制,公共服務管理委托機制以及資源共享機制等,保障體育俱樂部的經費和組織實施,促進創建活動的實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區體育俱樂部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且各個社區俱樂部運行時間都不長。所以在發展期間全面總結經驗教訓,考慮各個地區不平衡發展狀況,全面分析社區體育俱樂部的優勢與不足,從根本上推動體育俱樂部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閆成棟.職業體育俱樂部服務社區的法律義務——山西中宇籃球俱樂部轉讓糾紛引發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2(06):7-11.

[2]施鵬飛.基于區域品牌理論創建高校校園體育的品牌思考——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俱樂部聯盟為例[J].運動,2016,15(04):64-65.

[3]丁鵬臻,李欣.職業體育俱樂部金融聯保貸款融資模式的理論分析[J].運動,2017(15):139-140,112.

[4]劉守君,侯力,陳鷗.學校體育場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開放模式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8):112-113.

[5]劉芳梅.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會公信力培育機制的構建——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02):29-33,62.

作者:杜紹輝 易鋒 張文賢 劉江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