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CDMA運營論文
時間:2022-04-07 09:10:00
導語:中國聯通CDMA運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4月8日,是中國聯通結束cdma試運營,開始全面放號的時期。
但是,據中國聯通的負責人透露,從1月8號開始試運營到4月8日全面放號的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里,其CDMA用戶僅僅達到80萬戶(其中原長城網的轉網用戶就有44萬戶,新增用戶只有區區的36萬戶)。而據中國聯通的經銷商估計,這個數字還有夸大的嫌疑。
不管上述數據的準確性如何,實際運營的效果都與聯通的既定目標相去甚遠。據聯通新時空(為聯通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專門負責為中國聯通建設CDMA網絡)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穎沛透露,去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容量為1581萬戶,再加上今年二期工程的擴容,2002年底其容量可達到近3000萬戶。
如今,聯通CDMA全面放號已經一月有余,其市場反應仍然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而據透露,中國移動的GPRS網也將于今年世界電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已經能夠看到中國移動關于GPRS網以及GPRS手機的廣告)。屆時,CDMA的前景將更加險不可測。
回顧中國聯通CDMA從審批、建網、試運營、再到全面放號的整個風雨歷程,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其實CDMA項目本身并沒有什么錯,錯就錯在中國聯通的一系列推廣策略上,正所謂“定位明確,策略錯位”。可以說,是中國聯通自己親手葬送了一個大好的項目,同時也葬送了一個有利的機會——一個趕超中國移動的機會。
一、定位明確
應該說,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推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不是一時的義氣之舉。有兩點可以佐證:一是據媒體透露,當初中國移動也有意發展CDMA項目,并與中國聯通展開過激烈的競爭,只是由于管理層的“不對稱管制”思維才使中國聯通拿到了這個炙手可熱的項目。二是中國聯通也曾經花了數千萬人民幣,請著名的麥肯錫(中國)公司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和充分的論證,得出的結論是CDMA的前景一片光明。
而筆者也一直認為,中國聯通的CDMA項目是經得起理論和實踐的考驗的。
(一)“買方經濟”的到來。
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從“賣方經濟”朝“買方經濟”的轉變。消費者變得更加成熟,其消費的主體意識日漸增強,消費的選擇性也顯著增強。
這就使得以前的那種舊的“運營商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就選擇什么產品和服務”的“供→求”模式一去不復返,新的“求→供”模式正在變成現實——“消費者需要什么產品和服務,運營商就得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
這種轉變是一種革命性的轉變,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推出。正是因為這種轉變,中國聯通才不得不采取市場細分與差異化的競爭戰略,以更好地滿足中、高端用戶的需求。CDMA正是中國聯通進行市場細分,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選擇。
(二)競爭策略的轉變。
國外媒體在評論中國聯通時,常說她只會打價格戰。的確,由于手握信息產業部的“上方寶劍”(可以比中國移動的資費水平下降10%),中國聯通在移動通信市場上單靠價格戰這把利器,就使得自己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001年底的28.3%。
但是,價格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運轉效率低下的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價格戰使得中國聯通的利潤率逐年降低——堂堂數千億的盤子,卻只有區區幾十億的利潤。這對一個靠“壟斷概念”來吸引投資者的上市公司,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正因為如此,中國聯通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競爭策略,擺脫“低質廉價”的路線,而走“優質高價”之路。而CDMA項目正好為中國聯通競爭策略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三)“80/20”法則的出現
“80/20”法則簡而言之是指,80%的用戶僅提供了20%的利潤,而20%的用戶卻提供了80%的利潤。如今,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了電信行業。
ARPU,即每個客戶每個月的消費水平,是用來衡量一個電信運營商的用戶質量的主要指標,目前中國聯通的ARPU僅為80多元錢(中國聯通董事長楊賢足語),遠不及中國移動的水平(中國移動為125元)。這使中國聯通利潤率逐年降低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而導致中國聯通的ARPU水平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即是,中國聯通的中、高端用戶太少,用戶質量太差。由于中、高端用戶一般都是早期的手機用戶,而那時的中國聯通根本就沒有什么競爭力,這就導致了絕大部分中、高端用戶都聚集在了中國移動的旗下。
而目前電信行業正是那20%的中、高端用戶創造了80%的利潤,那80%的低端用戶卻僅創造了20%的利潤,盡管他們耗費了大量的電信資源。
因此,“80/20”法則的出現,使得中國聯通不得不橫下一條心,投資數百億資金上馬CDMA項目,希望藉此機會爭奪中國移動的中、高端用戶。
(四)GSM之爭已經告一段落
盡管中國聯通在2001年底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8.3%,但仍然無法撼動中國移動在移動通信市場的老大地位。而且,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需求的不斷發展,基于2G的GSM網已經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3G的時代即將到來。可以說,聯通與移動的GSM之爭已經告一段落。
但對3G乃至4G的未來,誰也沒有把握。這是一個多方面力量博弈的結果,涉及到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甚至是各國政府等力量。
在中國政府和美國高通的鼎力支持下,中國聯通選擇了CDMA項目。應該說在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年代,聯通的這種選擇是無所謂對與錯的,關鍵是看聯通自己怎么走(令人非常遺憾的是,聯通并沒有走好)。
二、策略錯位
關于中國聯通上馬CDMA項目這一戰略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并沒有什么錯,這一點上面已經詳加敘述。但是為什么CDMA的市場反應不是很熱,筆者認為主要問題出現在中國聯通的市場推廣上,屬于策略失誤(或者叫策略錯位)。
下面,筆者將簡要分析一下導致CDMA市場冷清的幾個主要原因。
(一)定位明確,促銷錯位
中國聯通CDMA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場,這一點是毫無非議的。但是,在實際的市場推廣中,聯通的目標似乎并不是中、高端市場,出現了促銷錯位的現象。
例如,中國聯通一直希望借中國踢進世界杯的東風,把CDMA與足球、韓國聯系起來,以期迅速打開市場。為此,中國聯通為CDMA實施的許多市場推廣都是圍繞著足球的概念來進行炒作的,如“世界杯期間的熱門上場隊員——聯通CDMA”等。但是,殊不知,中、高端用戶的球迷比例遠遠低于低端用戶的球迷比例。如果球迷中有很多中、高端用戶的話,那些足球俱樂部也不會把球票的價格定得那么低。
(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由于中國聯通的GSM系統并沒有因為CDMA的誕生而停網,而在繼續提供服務和吸納用戶,這就使得中國聯通必須同時運轉GSM和CDMA兩塊牌子。但是,中國聯通除了在母公司下面有一個聯通新時空公司(主要負責CDMA的網絡建設)之外,在具體負責市場推廣的各省級分公司里并沒有一個獨立的CDMA運作部門,各省級分公司幾乎都是由同一市場部同時運作兩代移動通信模式。
其實,本來對于別的行業或者企業來說,這并不成為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對于中國聯通來說,這卻是一個大的問題。在CDMA推出之前,在運作GSM之時,中國聯通給廣大消費者的印象是一個提供“低質廉價”的產品和服務的電信運營商。而CDMA是一個定位于“優質高價”的網絡,不但要打技術牌,更要打服務牌。由同一個部門運作兩塊差異明顯的牌子,難免損害CDMA的高品質形象。
(三)技術領先,服務落后
對于中、高端用戶來說,是技術更加重要,還是服務更加重要?關于這一點,中國聯通選擇了前者,而中國移動則選擇了后者。為此,中國聯通大打技術牌,通過各種手段向廣大用戶灌輸相對于GSM系統來說CDMA的環保性和健康性。而中國移動則大打服務牌。如,在一些機場里建立“全球通休閑吧”,為用戶提供各種上網、充電等免費服務。實踐證明,中國聯通錯了,而中國移動對了——中國移動的中、高端用戶穩坐在其GSM系統里,紋絲不動。
其實,技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服務卻能夠被廣大中、高端用戶親身感受到,而恰恰服務也正是他們所需的。再加上由于CDMA本身在技術上也存在著某些不成熟性,學術界對此也褒貶不一,因而單憑技術牌,而忽視了更現實的,也是廣大中、高端用戶更看重的服務牌,是很難打動理性的中、高端用戶的。
(四)自亂陣腳,自貶身價
既然聯通CDMA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就要注重培育CDMA的高品質形象。這必然要求公司形象(中國聯通)與產品形象(CDMA)的有機統一。因此,在CDMA的推廣階段,中國聯通應該形成一個核心的概念,一切以維護高品質的形象為出發點,不管是CDMA,還是中國聯通,或者是其它產品,要有“一盤棋”的概念。
遺憾的是,中國聯通并沒有這么做,或者沒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僅以其一則“短信互通,友情暢通”的廣告為例。其廣告語說“5月1日起,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實現短信息全國互通。這一天終于到了,用短信息互相慶賀吧!”這明顯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的做法。這則“訴苦”型的廣告“明白無誤”地告訴了廣大用戶——中國聯通是一個弱勢群體。盡管消費者一般都有同情弱者的習慣,但在消費上,他們卻只買產品和服務的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弱勢群體也等價于低質的產品和服務。
三、戰略重塑
(一)宏觀分析
1、機會(O)分析
(1)管制政策
由于電信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中國政府對電信產業一直實行著非常嚴格的管制政策。移動通信產業也不例外,特別是存在著很嚴格的進入管制。
(2)國產化情結
為民族經濟的健康發展考慮,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具有很強的國產化情結,對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產化也不例外。由于在2G(GSM)的發展上,中國的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起步較晚,致使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都被國外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們所霸占。鑒于上述教訓,中國政府力排眾議,決心發展CDMA,以扶持中國自己的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
國產化也給中國聯通帶來了一定的優勢:一、國產化的移動通信設備相對來說價格較低,而且樹立了CDMA國產化的形象。二、由于是國內廠商,彼此間傳遞信息將變得更加容易,這將有利于移動通信產業鏈的有機銜接。三、國內廠商的力量都比較較弱小,相對于跨國公司來說,它們較易控制。
(3)中、高收入階層形成
由于國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目前已經出現了一批有經濟承受能力的、并愿意追求卓越服務和高品質享受的消費群體。據去年12月11日出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透露,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中、高收入階層,“中產階級”的時代即將到來。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2.1%)(占人口總數的百分比,下同)、經理階層(1.5%)、私營企業主階層(0.6%)、專業技術人員階層(5.1%)、個體工商戶階層(4.2%)等較高收入群體。
(4)中、高端用戶的優質性
一般來講,相對于低端用戶,中、高端用戶的價格彈性不是很強,他們更加關注價格以外的東西,如售后服務、通話質量等,因而電信運營商可能獲得的消費者剩余也較多。此外,中、高端用戶還具有一定的榜樣作用,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消費習慣一般處于潮流的尖端,較易被低端用戶所效仿。
2、威脅(T)分析
(1)反壟斷的呼聲
隨著反壟斷、促競爭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和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政府可能逐步取消對電信產業,特別是對移動通信產業的進入管制。這對中國聯通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削弱了一頭虎(中國移動),但同時也引來了兩條狼(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這必將加劇移動通信產業的競爭程度,從而有可能減少中國聯通CDMA的市場份額。
(2)國產化的后果
移動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國產化也可能拖中國聯通CDMA項目的后腿,除了在基站等網絡建設方面可能對整個CDMA系統的正常運轉造成一定的影響之外,最大的影響將來自手機上。由于手機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對中、高端用戶來說尤其如此。因此,國產化后的CDMA手機可能因為其沒有品牌優勢,或者造型不甚完美等原因而不能夠吸引日益洋化的中國消費者。此外,國內廠商可能會因為對CDMA系統市場前景的把握不定,而在CDMA制式手機的大規模生產上猶豫不決。
(3)市場規模的制約
盡管我國的中、高收入階層已經形成,但絕大部分的國人仍然屬于較低收入階層。據去年12月11日出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透露,目前產業工人階層(22.6%)、農業勞動者階層(44%)、辦事人員階層(4.8%)、商業服務人員階層(12%)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3.1%)仍然占了我國人口總數絕大多數。
(4)中國移動GSM的反撲
中國移動是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傳統的壟斷電信運營商,具有非常強大的市場力量,控制了中國移動通信產業高達72%的市場份額。面對中國聯通的CDMA,中國移動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聲勢浩大的反撲行動,以GSM對抗CDMA。特別是她最近大打“服務牌”,期望以此保住GSM的市場份額。
(5)中國移動GPRS的出擊
據透露,中國移動的GPRS網將于今年世界電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消費者已經能夠看到中國移動關于GPRS網以及GPRS手機的廣告。由于GPRS網相對于CDMA網具有后發優勢(消費者一般會“天然”地以為后推出的東西會比先推出的東西更加先進),因此對CDMA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6)中、高端用戶的難促銷性
中、高端用戶一般是比較理性的消費者,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消費經驗。此外,他們更在乎追求卓越的服務和高品質的享受,因而其需求較難滿足。因此,與低端用戶相比,對中、高端用戶的促銷更難。
(二)微觀分析
1、優勢(S)分析
(1)產品的技術優勢
屬于第2.5代的CDMA系統與屬于第2代GSM系統相比,在技術上具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比較優勢,如語音通信質量上、數據傳輸速度上以及抗輻射等方面。特別是曾經使用過GSM系統的高端用戶,對GSM系統的劣勢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2)公司形象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一直是我國電信產業的“寵兒”。由于其誕生于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經營的市場格局之下,被賦予了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進而推動我國電信產業更加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歷史使命,因而倍受管理層的“恩寵”。在消費者心理也因為樹立起了挑戰者的形象,深受消費者的厚愛。
(3)定價優勢
由于實行“不對稱管制”的政策,與中國移動相比,中國聯通在資費水平上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可以比中國移動的定價低10%)。
2、劣勢(W)分析
(1)認識的誤區
對于非專業人士,除非親身感受到,可能并不會認同CDMA系統的在技術上的各種優越性;即使認同,也可能對選擇CDMA系統的必要性提出懷疑。
(2)兩代系統的沖突
由于中國聯通目前擁有GSM和CDMA兩代系統,而這兩代系統無論是在運行網絡的技術上,還是在目標市場的選擇上,抑或在產品和服務的策略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如何有機地運轉這兩代截然不同的系統,使它們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三)SWOT分析
SWOT優勢——S劣勢——W
(1)產品的技術優勢(2)公司形象的優勢(3)定價優勢(1)認識的誤區(2)兩代系統的沖突
機會——OSO戰略WO戰略
(1)管制政策(2)國產化情結(3)中、高收入階層形成(4)中、高端用戶的優質1、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2、樹立公司和產品的形象優勢。1、讓目標市場群體“知曉”CDMA的技術優勢。2、兩代系統獨立運營。
威脅——TST戰略WT戰略
(1)反壟斷的呼聲(2)國產化的后果(3)市場規模的制約(4)中國移動GSM的反撲(5)中國移動GPRS的出擊(6)中、高端用戶的難促銷性1、與國內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結成戰略聯盟。2、同時打技術和服務兩張牌。3、有針對性地打逆向價格牌。1、加大游說管理層的力度。2、做好CDMA的過渡性工作。3、注重營銷手段的多樣化。
四、戰略分解
(一)SO戰略的分解
1、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
盡管目前CDMA的市場反應有點不太盡如人意,但中國聯通絕對不能夠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市場策略——轉而發展低端用戶。如果那樣的話,不但CDMA網絡的數百億人民幣的前期投資難以回收,而且將重蹈GSM系統覆轍。此外,這對中國聯通的公司形象也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CDMA應該以中、高收入階層為主要的目標市場,注重投資回報率,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有利可圖的客戶群體,以有效地為優先客戶群體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絕不能因急于拓展市場而盲目吸引非高端用戶群體。
為此,中國聯通對外宣傳的媒體和形式的選擇都要符合中、高端用戶的接受方式和思維習慣,而不能夠打錯靶子。如,中國聯通可以贊助浙江知識經濟俱樂部,在星級酒店里面樹立POP廣告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