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層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2 04:31:00
導語: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層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對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賓義文化建設標志性工程。是斷形勢下構建會共文化服務體系,息及千家萬戶的一項重要文化基拙工程。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李工程在基層的建設實踐,提出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并提出部分解決思路。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歷史條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創新工程。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文化基礎工程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成果的民/心工程。近年來,隨著工程建設在基層的實施,文化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那么,其服務功能到底如何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作如下探討:
1共享工程建設在甚層的實踐
澄城縣作為全省第一批建成縣級支中心的縣市之一,圖書館作為工程實施單位,深感責任之重大。2008年10月,在陜西省確定了澄城縣為第一批6個縣級支中心之一的建設縣后,在時間緊、任務重、資金缺乏的情況下,澄城縣圖書館克難攻關,創造條件,以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一是抓好基礎實施建設。面對千瘡百孔、年久失修的圖書館大樓,多方籌資12萬元,對整個大樓實施維修改造工程,更換安裝鋁合金門窗269平方米,防盜網160平方米,處理危漏屋面240平方米,內外粉刷2300平方米。二是根據共享工程支中心對電力線路的負荷要求,投資6000元,對原有10千瓦負荷的線路進行了更新,使電力線路負荷能力達到了6o千瓦,確保了動力先行。三是投資4000元,配備了防火、防盜等安防設施。四是投資8000元采購8套辦公桌椅,2套公文柜,一套數碼打印及掃描設備,使圖書館的基礎設施達到實施共享工程的基本要求。
2008年11月上旬工程設備到位后,在陜西省中心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通過20多天的緊張施工、安裝、調試,一座投資70余方元,擁有37臺計算機的電子閱覽系統、書目檢索系統、全省聯機編目系統、影視播放系統正式為讀者提供現代化條件下的信息服務,并于12月28日通過了文化部的驗收。
2共享工程的服務在基層的探索
面對現代化的設備,嶄新的機房,全體職工的興奮溢于言表,興奮之余也感到壓力之巨大。面對一項全新的工作任務,一支與現代化服務不相適應的專業技術隊伍,一個相對薄弱的經費保障環境,如何使共享工程在地域經濟建設、改善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以體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真實意義和內在價值。為此,我們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把拓展共享工程服務領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工作實踐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2.1共享工程的影響力關健在宣傳
為了擴大共享工程的影響力,拓展工程的服務領域,2009年3月,澄城縣圖書館結合“全縣科技之春宣傳服務月活動卜,使文化共享工程走出“閨房”走上街頭,深人鄉村,先后印發宣傳資料10000余份,懸掛橫幅8條,噴繪宣傳板面6塊。并與澄城縣政府網站、澄城縣電視臺通力合作,推出消息和介紹共享工程的文章6篇,并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力,把宣傳工作的縱深推向農村。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和5月份的圖書館宣傳服務周期間,澄城縣圖書館把共享工程的宣傳再次推向高潮。6月份,澄城縣政府督辦室在主管縣長的帶領下,就2008年為民所辦十件大事之一的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及基層服務點建設進展情況進行了督導和檢查,現場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部分政協委員來到縣支中心視察;7月份,澄城縣人大常委會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設作為專題進行調研,組織部分常委、教科文衛委員,先后來到縣支中心和雷家洼柏門村、里莊村等工程覆蓋的鄉村,就工程建設的進展、設備運行、服務效能等情況進行現場調研。在肯定了工作成績的同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加強的環節,并就縣級支中心日常運轉經費的落實問題向縣政府提出建議。
作為一項創新工程,通過宣傳,共享工程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也同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觀注,無疑對工程在全縣范圍內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共享工程生命力的關健在服務
共享工程實施的根本宗旨是服務老百姓,這是澄城縣圖書館開展一切工作的一條主線。群眾普遍歡迎,老百姓感到滿意,是我們工作應該追求的境界。縣支中心建成投運半年來,我們在專業技術力量、日常運行經費緊缺的情況下,結合澄城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縣產業發展大局開展服務。
一是將澄城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及蘋果產業發展兩大目標作為服務的切人點,在基層服務網絡、設備配備不足的情況下,根據兩大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特色資源,把省中心下傳的《豬病的防治技術》、《怎樣辦好一個養豬場》、《高致病性豬耳病的防治》、《高產母豬與仔豬的飼養技術》、《奶牛飼養技術》等下載到移動儲存設備,再配送到全縣10個文化示范村,其他村以光盤刻錄形式配送,配以投影巡回播放等方式進行技術支援,并從中、省中心下載了蘋果栽培、大棚疏菜等科教片配送到產業發展的重點村組,為提高這些文化信息在全縣的覆蓋面,為兩大產業發展作好技術支撐,有力地促進了兩大產業的發展。截止6月底,以移動儲存、光盤等形式為基層配送科教片講座16部(集),電影38部,電視劇4部,戲曲6部,資源總量達到276GB。
二是以電子閱覽室為陣地,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文化服務。圖書館電子閱鑒室作為共享工程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以其免費開放、公益服務的開放制度受到了廣大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歡迎。自開放以來,幾乎天天人員爆滿,到了周末經常出現排隊現象。因為是免費開放,就連以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和網絡的六七十歲的老人、打工族、農民階層也成了電子閱覽室的常客。這些人群因為初次使用現代信息設備,往往打不開機子,找不到自己想瀏覽的界面,工作人員就向他們介紹如何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系列網站,如何查看電子書籍和電子期刊,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設備欣賞影視戲曲,如何利用共享工程的文化資源學習更多的知識,手把手的教他們使用設備。6月份高、中考來臨,我們又開辟服務專區,騰出8臺計算機為萃萃學子提供高考志愿填報、成績查詢、錄取結果查詢等服務。一些家長深有感觸的說:“往年查成績,拿錢在街上排隊,往往需要半天,現在共享工程不但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徑,而且免費,政府真的為群眾辦了一件大實事”。截目六月底,電子閱覽室共免費接納讀者共計7000余人次。
三是開展廣場文化服務,滿足各階層的文化需求。過去城市流動人口、打工族的文化生活往往是被人們遺忘的,他們不是沒有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沒有滿足他們需求的場所。現今共享工程開展的廣場文化服務,不但為他們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權益保障,而且為盛夏中的城里人提供了戶外活動的好去處。半年來,澄城縣圖書館利用移動儲存設備和投影設備先后開展廣場文化服務活動32場次,播放電影、電視劇60多部(集),受益的人口超過6000人次。
2.3共享工程的服務能力關健在隊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創新工程。建立一支與共享工程建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是文化共享工程成敗的關鍵。一個支中心、一個基層服務點的設備使用率如何,資源建設如何,服務功能如何,都要靠人才,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在開展活動之前,常常有較好的想法和策劃,但有時卻因對設備性能不了解,不掌握操作方法,缺少技術而半途而廢。這一問題在基層服務點表現得尤為突出,在有些地方,一些工程設備僅僅成為村部的擺設,發揮不了原有的效率,歸根結底,這是人才的問題。縣支中心的技術人員雖然參加了幾次省上的技術培訓和遠程培訓,又對基層服務點的管理人員做了好幾次培訓,但也只是緩解了一些矛盾,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直接影響到了各級服務點的服務能力。
2.4共享工程的魅力在特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
文化共享工程雖然講的是全國范圍的共建共享,但各地的文化傳統有所不同,欣賞的角度和需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當地群眾喜聞樂見,才能體現工程的價值。所謂喜聞樂見,也就是你的服務的的確確為老百姓解決了生活、生產、工作、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他們才會歡迎。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當地的實際,在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下功夫。根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階層提供相適應的資源服務。特別是在保障農業生產的技術服務上,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種植、養殖傳統和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開發和配送信息資源,使符合當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資源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共享工程實施的根本目地在于服務于基層,因此,在資源建設上要充分體現“三貼近”的原則,把著力點、著眼點放在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普通百姓上。要深人基層,調查研究,了解基層群眾需要什么,急需什么。在這一點上,縣(市)中心首當其沖。因為他們是最接近基層群眾的服務中心,要在科學的、客觀的調查基礎上,為國家中心和省中心起好參謀作用。目前要加強農業科技知識、農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資源建設,因為它是能給農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東西的,幫助他們生產生活的,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資源。要根據全省農村產業發展的實際,重點支持各地的支柱產業。要增強大眾性和實用性。使我們的文化共享工程切實體現出民心工程的內涵。
3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層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文化共享工程作為新時期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取得了進展。特別是試點縣、鄉、村的群眾得到了實惠。但從西部地區看,工程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各地重視程度不同,進展不同,效果各異,在工程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著不少困難。
3.1一些地方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未將工程建設列人重要議事日程,有效機制尚未形式。由于受地方經濟狀況的影響,對工程建設缺乏必要的信心。特別是在基層服務點建設中提出的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與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與有線或數字電視普及工作,與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話村村通,與農村信息等方面的結合尚處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沒有形成統一協調的機制,基層中心處于有所為而不能為的尷尬境地。
3.2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許多支中心、基層服務點運行維護經費缺乏保障,直接影響了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在工作的實踐中,我們深深的認識到文化共享工程為廣大人民群眾可作的事很多,但都因地方財政狀況等因素,得不到正常的經費保障而擱置。就縣級支中心的運行經費,省上曾經在工程實施時與有關縣市簽訂了責任書,但至今不少縣市的運行經費還是沒有著落,致使支中心的運行到了面臨停機關門的境地。公務員之家
3.3人員編制與專業技術隊伍的現狀堪憂
共享工程支中心一般依托縣市公共圖書館而建,而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的人員編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應似的,那就是大家過去常講的“圖書館是姨老姨少的避風港,輕松領取工資的后花園”。社會普遍認為圖書館的工作就是借書還書,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因此,達官貴人們就想方設法把子女硬是塞了進去。以澄城圖書館為例,1987年建館時,下達事業編制4人,現在實有人員13人,而其中僅有本科學歷的1人,大專學歷(后取)2人,中專學歷1人,高中學歷1人,其余全為初中學歷。這樣的人才結構在原來意義上的圖書館工作尚能湊合,但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從事服務工作,無疑遠遠不夠。在現有人員中,學過計算機專業的人數為0,雖然通過繼續教育途徑取得計算機一級證書的不少,但基本都是“二把刀”,通過培訓,基本能適應支中心開機、關機、資源下載、配送等工作,但網絡維護、資源建設與開發的人才就無從談起了。縣支中心擔負著基層服務網點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任務,自身都是“半桶水”,如何培養基層人員呢?所以,縣級支中心專業技術隊伍的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關系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設成敗的一項緊迫任務。
在此,建議建立全省統一的專業技術人才編制使用制度。
一是省上要協調編制部門,根據共享工程建設中的實際需要,為省、市、縣中心下達特需人才聘用所需的編制數額,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和流動機制。二是抓好已有在編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在現有人員中選派一些年富力強的、有培養潛力的同志參加全國和省上組織的專業人才培訓教育活動,使之盡快成為共享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骨干力量。
任何一項新的事物,都是在困難和矛盾中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只要我們把握好事物發展的正確方向,解決好影響事物發展的瓶頸問題,就一定能辦好一切事情,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發展、管理、服務也是如此,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努力去實踐、努力去工作,就一定能把文化共享工程建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 上一篇:探索我國農村發展模式研究論文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的民主制度完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