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工作價值觀透析論文
時間:2022-01-11 11:04:00
導語:反家暴工作價值觀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家庭基力已引起國際杜會的普遮關注,家庭基力的成因是傳統父權制度。傳統的性別角色定型使婦女面臨’‘無償的勞動,貪窮一族及邊球勞工”的田凌,婦女為本的價值現提供的服務致力于;打破性別角色定型及男車女卑觀念對個人層面的形響,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結構,進而從根本上消除家庭基力。
論文關健詞;匆女為本家庭基力價值觀
家庭暴力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它從過去被人們認為的“家事’,走向社會干預層面,顯示了社會的一大進步。國際社會關注家庭暴力始于年代,香港八十年代提供反家暴服務。國內目前尚處于嘗試階段,新修訂的《婚姻法》多處提及家庭暴力的問題。在陜西,由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去年11月份在國內嘗試用社工方法組織曰受虐婦女支持小組”的活動一登報,便在媒體掀起關注家暴的高潮。看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勢在必行。但目前反家暴工作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不同的服務機構理念不同,因而提供服務的動力、方向和手法不同。我們關注的是:建立什么樣的理念和價值觀有利于從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推動男女兩性平等,進而創建和諧的社會氛圍.
一、反家縣工作中的兩種價值觀—“家庭為本”和“婦女為本”
大量實例及研究顯示,家庭幕力案件中以’虐妻”現象居多,對于“虐妻”現象的不同認識與評價決定了人們反家暴工作價值觀的不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打人是不對的”,但對于丈夫打妻子的解釋卻不盡相同,以“家庭為本,,的價值觀將婦女受虐待的問題“個人化”,就是將問題歸于個人適應社會出現降礙所產生的結果,如角色認同出現困難,困此,提供的眼務多從加強家庭功能人手,如為婦女舉辦烹飪班,裁剪班、插花班,美容班、婚姻講座、功課輔導等興趣括動,認為婦女被虐待是因為自身缺乏努力造成,鼓勵婦女參與上述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甚至以社會少數成功女性作楷模,引導婦女向那些“在家是賢妻良母,在李業上是能手”的婦女看齊,輔導思路停留在傳統的性別角色中。
“婦女為本”的價值觀認為家庭暴力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要從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就得打破性別角色定型以及男尊女卑觀念對個人層面的影響,進而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婦女為本將婦女問題提到社會層面。在服務手法上,多從提升婦女意識,進行政策倡導人手。通過社會性別文化分析,令婦女反省自身的處境,反省自己作為弱勢群體的社會成因,從而激發她們改變命運的動力,這種動力才是真正的自信心,使婦女看到被虐不是自己錯。去除自責。婦女一旦覺醒,會團結起來,依靠集體力量爭取自身權益。因此,“家庭為本‘.提供的服務表面上看似乎增強了婦女某方面的能力,但實質婦女仍被禁固在傳統的性別角色中,女性作為“弱勢群體,的社會地位并沒有得到改變。
下面的例子可讓我們反省面對婦女求助時工作員應有的價值觀。由于競爭的激烈和優化組合的壓力,一婦女愈識到只有加強自身實力才不會被社會淘飲,于是,努力工作,并利用周末參加業務培訓,但丈夫極力反對她對工作的積極投人,阻止她外出學習,出言恐嚇。她來求助,可工作員說;“既然你丈夫不讓你費太多時間學習和工作、你何必激怒他呢?還是留在家里,可以減少妻夫摩擦。“婦女感到仿徨,不知何去何從。顯然,求助工作員的婦女,很明顯的不甘.L放棄自我,她有著強烈的自我發展及參與社會工作的需要,但工作員并沒有協助當事人尋求途徑.去突破固有的框框,擺脫傳統對婦女的限制。相反視案主行為及需要不合乎丈夫的要求,為要取得家庭的平衡,婦女必須犧牲個人的理想。這種服務手法不但沒有解決問題,更將不平等的兩性關系合理化。所以,婦女為本就是視婦女的需要、婦女的權益、婦女的決定為第一位,站在婦女的立場,讓婦女抒發她真正的感受。
二、從女性主義的分析若家庭琪力的成因
女性主義是分析婦女處境的理論體系.女性主義流派相信婦女遭受暴力虐待及不平等待遇,并非因為婦女缺乏與男性競爭的能力,而是源于父權制度,它表現在一系列的社會、文化、法律等制度上,沒有保障婦女的權利,對婦女造成發展上的障礙。父權制度的別角色分配是’男主外,女主內洲,女性的使命是使家庭生活愉快、和諧.而不是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女性作為照顧者,被認為有天生的育兒能力和興趣,并延伸到照顧家庭內其他成員.女性在教育、就業方面少有機會或處于不重要的位置,公眾參與低,且缺乏參與意識.而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負責對外的一切,包括工作、政治、社會組織等。這種性別定型塑造成女性特質,如柔順、文靜、軟弱、犧牲、依賴、無主見等,而男性化特證如堅強、好勝、有主見、獨立等。性別差異被賦于社會意義后,男性化被認為較優,因其有支配、堅強、分析能力等成份,而順從、自我約束成為了女性的美德。在這種觀念下,女性的全面發展受到抑制,而男性也同樣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如社會要求男人要有成就、堅強,所以男性因追求成功而產生壓抑情緒.
傳統性別分工使婦女在生活上面臨三方面困境。第一,無償勞動者。婦女被禁固在家庭作為照顧者,不單要付出愛心,還須投入大量體力勞動,不單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種活動方式,這種安排的結果對婦女有著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她們從事無償的勞動,另一方面個人的發展亦只局限于家庭內。一般人也不認為家務是工作,因為她們沒得到薪酬,因此也得不到任何福利保障及%L會地位.對于一些外出工作的女性也不例外,她們的家務負擔絲毫沒有減輕,要負起雙重的角色.第二,貧窮一族。婦女在社會及經濟的不利處境導致她們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婦女面臨低薪、下崗問題,且家庭資源的控制權往往落在男人手上.男性較女性有較多的決定權,特別在一些重要事情上。而女性則有較多權力去管理家庭的開支,但有權管理是否等同有權控制家庭資源是值得商榨的.另外、婦女能夠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亦很少。要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素質,我們不單看她們的收人,也必須包括他們參與社會活動、享有社會公認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機會。第三,邊緣勞工,男權制度下.女性的次等位置延伸到勞工市場,不僅集中在邊緣行業,如文職、清潔、侍應等,就算在與男性同一行業中,也處于較低崗位,如制造業的低級操作員等。
通過上述對婦女處境的分析,女性主義認為家庭暴力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男權。男權制度下,女性處在社會的不利位置。在個案里丈夫打妻子,但為何妻子不能離開丈夫?因為她沒有離家能力,她若有錢,就可以逃離暴力,保護自己;她若是專業工作者·可賺錢養自己,經濟上獨立。女性全義不是看丈夫與妻子的權利,而是看社會資源的分配是否平等.所以,造成婦女沒有離家能力的原因是社會可供她選擇的出路不夠。
第二,社會性別定型。一位女作家說法、“女性的天空是低垂的,我想飛,但我總覺得會掉下來”。性別定型作為一種強大社會意識,從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在鞏固男權。所以,家庭暴力不是夫妻關系的問題,而是婦女有沒有選擇自由。第三,私人空間。丈夫為什么回家打妻子,在外面不打別人呢?因為夫妻打架被人們看成是‘私事”.不便“多管閑事”,這樣,施虐者就無所顧忌、以強欺弱.反家暴工作正是要打破“私人空間”,從社會層面給予介人,女性主義認為.‘個人就是政治”。
三、反家工作中婦女為本實踐的目標
婦女為本實踐就是認可女性主義對婦女處境的上述分析,并以女性主義為指導原則的社會工作手法。工作員對被虐婦女問題的分析,應該透過對她們生活的觀察.井融人她們的感受而建立。否則,就不能滿足婦女真正的需要.阻礙婦女自強的目標。婦女為本實踐的具體目標是:減少、打破性別角色定型帶來的不良效果。協助婦女及其家人了解性別定型對兩性帶來不良效果,鼓勵改變,如調整家務與子女教育的分工模式。搶滿足婦女作為獨立個體的需要。傳統的工作多針對婦女的照顧者角色設計服務,忽略了婦女應有其個人成長,發展甚至政治參與的需要,所以、曰婦女為本“應提升婦女對個人需要及潛質的認知,提供促進參與的協助t協助婦女對婦女問題重新界定。傳統工作認為婦女受虐是適應不良、能力不足,“婦女為本實踐’要協助婦女理解個人問題的社會成因,減少自責,突顯婦女面對的共同處境,促進彼此之間的支持。促進社會結構的轉變.除滿足婦女個人層面的需要外,工作員應鼓勵婦女參與改變社會結構,影響社會權力及資源的分配,促進充分考慮性別因素的政策的制定及執行,爭取為婦女作為個人及照顧者而提供足夠的社會服務資源。女性主義與非女性主義婦女工作最主要的分別在于其目標是否朝向清除兩性不平等。
四、”婦女為本”在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目前反家暴工作中,以“婦女為本“,的服務機構大多都處在邊緣狀態,表現為:(1)還不是婦女服務主流;(2)從事這方面服務缺乏配套資源:(3)在政府架構里沒有這方面的參與,代表性不夠‘(4)從事婦女為本實踐的機構運作在一個比較艱難的倩況下。如財政來源不穩定、被迫在一個很小的環境工作。人們用下面的故事來比喻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一個小孩沿海岸邊,將被海水沖上岸的小魚一條一條撿起來放回海里,一老者走過來不解地問:目小孩,岸邊有那么多的小魚,你能救活多少呢?”小孩子撿起一條魚兒說:這條魚需要我”,又撿起一條魚說:“這條魚也需要我”……推行‘卜婦女為本實踐”。還要走過一個艱難的過程,每一步的努力都將是有憊義的。‘,婦女為本”是一種理念和價值觀,但提供服務時是通過工作員內化為個人信念表現出一種動力和情感“婦女為本”的價值觀在理解和應用方面有幾個問題需要澄清。
第一。從婦女為本角度進行意識提升會不會帶來家庭問題。
以女性主義為指導原則的“婦女為本實踐‘,尚未成為婦女服務的主流,推行的首要條件是工作員須認同女性主義對婦女處境問題的分析。反家暴服務作為一種社會資源,有促進平等、公正的使命,由于女性主義對傳統角色定型、家庭制度帶來了不少的沖擊、所以,不但服務對象未能即時接受。工作員個人的價值觀亦未必認同。甚至質疑“婦女為本實踐”的工作方向。推行’‘婦女為本實踐”鼓勵婦女認識自己的權利,做自己的主宰、可引來婦女與家庭成員的沖突。工作員須接受及預計此現象,協助婦女面對家庭內可能出現的矛盾、沖突。‘婦女為本’一并不贊成“硬推”。堅持即時的轉變。工作員須接受婦女本身的限制、改變的困難,鼓勵并協助她們構思、可行的方法。容忍轉變的緩慢。
第二、對于家庭基力.“婦女為本”的立場是贊成離婚還是和好?
山離’,或’和”對于婦女主要看有沒有改變她與丈夫的權利關系,若“回家“能改變不平等的權利關系,如丈夫愿憊悔改,就可以通過婚姻輔導等方法令丈夫有一個改變。婦女為本不是一定要離婚,而是要改變不平等的關系。’婦女為本.‘是從婦女角度看一個平等的關系,視婦女的需要為第一。讓婦女自決.好比主人與奴俘的關系可以是和諧的、可以相處,若奴伸不滿意自己的處境,兩者關系就出現了同題,但有問題是件好事,好在奴伸憊識到:‘“我應該有我的尊嚴!’,若要改變這種不平等的關系,奴伸就要有新的動力和斗爭。有人認為.有危機就有危險、但若處理的好,也會有機會。
第三,按受婦女帶來的問題而不是責怪婦女。
有些婦女心眼兒小、講是非、嘮叨、罵人、貪心、人際關系不好,與她相處很難等,其實這可能是她們生活圈子狹窄,面對沉悶而重復的家務,缺乏其他關注點的表現和適應策略。一個人長期壓抑,梢神出現問題是正常的,我們不該用另外的眼光看她,而應想辦法幫助她.工作員要清楚她們的背景,學會一些方法,便不會責怪受助者。當然,工作員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情緒可以理解,但應看到婦女的這種表現只是結果,不是原因,看到婦女行為是面對問題的適應策略,進而鼓勵她們開闊圈子及眼界。否則,會推走她.對于婦女的婚外戀、雖是個很復雜的同題。但從婦女為本的角度看:擁有另外一份感情。那是她的權利.若你的價值視與婦女不同,可考慮另外的同事接案。關鍵是;在一個平等的關系里。婦女調整自己的行為。婦女的嘮叨給丈夫壓力,但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此為借口打她。好比孩子讀書不好。你要教他讀書。而不是打他,打他就是控制他,困為你的權力大。
第四。角色定型、男薄女卑觀念使男女均成為受害者。為何工作對象只集中女性?
男女均受影響投錯。但女性是最直接的受害者.采取這種工作手法,只是策略地認為全女性小組,能更有效地促進女性覺醒、女性主義網絡及運動有助建立集體意識,爭取改善。事實上。英美等地亦有男性小組,支援婦女運動的推展,但畢竟參與的男性只是極少數.“婦女為本”并不反對為男性提供服務.協助他們認識角色定型、男權制度的害處,而且這工作非常重要.但婦女作為主要的受害者,需要以她們為介人的優先對象、而女性主義者所爭取的兩性平等,最終得益者將包括男性、兒童,因為他們亦同時受到男權制度、性別定型的限制.
關注家庭暴力。促進兩性平是我們的宗旨,而婦女為本州是我們介人的理念和價值觀,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會成功,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夠成功.
- 上一篇:探討三農問題核心本質內涵
- 下一篇:探究經濟法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