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外匯結構多元化的實現渠道論文

時間:2022-01-06 10:48:00

導語:淺談外匯結構多元化的實現渠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外匯結構多元化的實現渠道論文

論文關鍵詞:美元資產,外匯儲備,外匯資產

論文摘要:我們應該優化外匯資產結構,通過降低美元儲備比例、加大礦產資源投資和股權投資,實現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多元化。未來美元貶值的風險很大。而通過美元貶值以緩解美國的國內危機,是美方慣用的手段。

我們應該優化外匯資產結構,通過降低美元儲備比例、加大礦產資源投資和股權投資,實現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投資模式不僅可為我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提供一種新路徑,而且能更好地平衡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多重目標要求。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2.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在巨額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有較大比重。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政府財政支出大幅增加。過去10年美國國債增加了1倍,目前規模超過了13萬億美元,占GDP的90%,未來美元貶值的風險很大。而通過美元貶值以緩解國內危機,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手段,1985年通過《廣場協議》壓迫日元升值就是典型的例證。

一、世界各國美元外匯資產多元化運用現狀

近年來,各國政府對美投資活躍,不僅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由2005年的不到2萬億美元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4萬億美元,年均增幅超過18%;而且在各國對美投資總額中的比重穩步上升,由2005年的25.5%上升到2009年的35.2%。各國政府對美投資體現出了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投資期限和發行主體選擇上日趨多元化。投資期限多元化是指各國政府在外匯資產流動性和盈利性之間的平衡,體現在對美國中長期債券、短期債券和企業股票的資產配置上。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05-2009年,它們的比重平均為76.4%、14.5%以及9.1%;發行主體選擇多元化是指各國政府在外匯資產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間的平衡,體現在對美國聯邦政府、各級政府機構以及企業的投資結構上。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05-2009年,它們的比重平均為60.1%、25.5%以及14.5%。

第二,主權財富基金成了各國政府管理外匯資產的重要平臺。據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統計,截至2010年3月,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高達3.8萬億美元,其中一些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甚至遠遠超過該國名義外匯儲備規模,比如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為該國外匯儲備的13.9倍,挪威養老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也達到該國外匯儲備的8.8倍。

另外,相對于外匯儲備管理當局,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范圍更廣,擔當著本國外匯資產多元化管理的重要責任。據估計,整體上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配置大約保持在債權25%、股權45%以及其他資產30%的水平。比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比例就達到40%左右,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的股權投資比例甚至達到了60%。

第三,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調整幣種結構分散外匯儲備投資。考慮到集中投資美國資產的潛在風險,各國政府已經開始逐漸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降低美元資產的比重。雖然美元仍是世界各國官方外匯資產的主要貨幣,但是2001年以來美元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由超過70%下降到60%左右,發展中國家尤為明顯(2008年僅為59.8%)。

另外,隨著歐元的崛起,各國政府外匯資產幣種結構中歐元的比例迅速上升,從全球平均水平看,該比例由17.9%上升到26.5%,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上升更高,由19.4%上升到31.1%。

二、我國外匯資產的構成和使用概況

伴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和對外貿易的持續擴大,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自1996年以來顯著上升。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4萬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了12倍,年均增速超過27.2%。我國外匯儲備的最大特點,就是美元資產比重較高。據美國財政部統計,截至2009年6月,我國共持有美國證券類資產超過1.4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首位。

我國美元外匯資產運用體現出了以下特點:

第一,在投資期限結構上傾向于中長期債券。中長期債券類投資的規模最大,為1.23萬億美元,占我國美元外匯資產的82.55%;而短期資產投資規模為1815億美元,占比為12.22%;股權類投資規模則更小,為777億美元,占比為5.23%。這和世界各國政府在美投資結構(分別為76%、16%以及9%)形成了較大差距。

第二,在投資發行主體選擇上傾向于美國聯邦政府證券。我國持有的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證券的規模為9157億美元,占比為61.63%;各級政府機構發行的證券的規模為4543億美元,占比為30.58%;企業發行的證券(包括企業債、股票等)為940億美元,占比7.78%。這和世界各國官方在美投資結構(分別為60%、25%以及15%)存在顯著差異。

第三,主權財富基金穩步發展,但多元化程度不深。據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局統計,目前我國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全國社保基金等三支,分別管理約3471億美元、2888億美元以及1465億美元的外匯資產,分別占我國全部外匯儲備的14%、12%以及6%。

這些主權財富基金在美投資主要集中在現金、政府債券、貨幣市場基金等安全性較高的金融工具上,股權投資仍然有限。以中投公司為例,據美國證交會披露,截至2009年末,中投公司持有美國股票價值96.3億美元,相對于其持有的2888億的外匯資產規模而言,股權投資比例僅為3.2%左右。

第四,美元資產結構不盡合理,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根據我們的觀察,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遠低于投資于股票指數或直接投資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1925-1995年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為10.5%,2000-2005年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為14%)。

此外,在目前的匯率制度下,我國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而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沖擊國內基礎貨幣,央行通常通過發行央票進行沖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如果持有的美國國債收益率低于相同期限央票的收益率,央行會面臨虧損。金融危機爆發后,這一問題特別突出。在2008年全年以及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兩個時期內,央票收益率分別處于3%-4%以及1%-2%的區間內,均高于相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區間1%-2%以及不到1%,這意味著央行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實際虧損。

三、實現我國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建議

基于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具體情況,外管局近日提出了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應堅持“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我們認為,在具體戰略安排層面,除央行保留大部分外匯儲備、滿足流動性和安全性需求以外,相關部門應考慮將富余的外匯儲備轉換成其他投資形式,通過降低美元儲備比例、加大礦產資源和股權投資等方式,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

(一)降低美元外匯儲備比例,實現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的多元化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由于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對下降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相對上升,美國的國際貨幣地位逐步削弱。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雖仍占主導地位,但已不具備絕對優勢。從戰后初期至今,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份額由50%多下降至近年來的25%左右,對外貿易份額從超過60%下降到近年來的15%左右。

我們建議,漸進地降低外匯資產中美元的比重、提高歐元以及其他主要貨幣的比重,并根據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金融狀況(包括經濟金融實力、貨幣供應量、國際收支動態以及經濟發展趨勢)實行動態管理。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擴大對日元金融產品的投資。

今年1至4月份,已累計凈買入5410億日元的日本國債。另外,2004年以后歐盟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09年中歐雙邊貿易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6.5%。從長期戰略投資角度看,雖然目前歐元面臨著暫時性的危機,但是現在和未來,歐元區仍然是我國外匯儲備主要的投資市場之一。

(二)加大礦產資源投資,實現儲備資產結構的多元化

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對礦產品的需求量劇增,使國內礦產資源供需形勢日趨嚴峻,礦產資源緊缺矛盾日益顯現。

從長遠看,缺口將進一步加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鐵礦石消費量將超過13億噸,精煉銅730-760萬噸,鋁1300-1400萬噸。如不加強勘查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屆時在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將有19種礦產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礦產,比如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40%左右,銅和鉀的對外依存度也仍將保持在70%左右。

可見,加快推進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的建立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考慮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對礦產資源的投資。具體看,可由國家職能部門發出指引,以外匯儲備出資,通過企業具體操作,用于購買資源開采權和實物產品。

礦產資源儲備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建立類似于美國的戰略資源儲備,以備應急使用;二是依托國有礦產資源公司以及民間企業,通過補貼、租賃存儲設施等形式建立普通資源儲備,這部分儲備只能通過拍賣進入市場,且只能低買高賣,以保證這部分資源儲備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加大股權投資,實現金融儲備資產結構的多元化

擴大股權投資,是促進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管理、提高外匯儲備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09年3月,新加坡的外匯儲備多元化平臺淡馬錫控股以政府投資公司的長期股東總回報率分別穩定在16%以及7%左右;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盈利6130億克朗,收益率高達25.6%。可見,這一模式已經在世界各國有所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擴大中投公司的規模以及經營范圍。雖然我國的主權基金規模巨大,2009年中國華安投資公司、中國投資公司以及全國社保基金都躋身世界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之列,總規模超過7800億美元,但是相對于我國2.4萬億的外匯儲備而言,僅占32%,和同期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平均占外匯儲備47%相比較,我國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仍然存在擴大的空間。

另外,我國主權財富基金過分重視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沒有很好地實現多元化管理國家外匯資產的初衷,比如中投公司2008年的資產配置中現金類資產占87.4%、固定收益證券占9%、股權投資僅占3.2%,與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平均資產配置水平債權25%、股權45%以及其他資產30%存在較大差異。

我們建議分階段穩步的擴大中國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使其切實擔當起多元化我國外匯儲備的責任。也就是說,一方面,放松對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范圍的行政性約束,讓其成為真正的以贏利為目標、市場化經營的主體;另一方面,完善主權基金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有效設計約束激勵機制促使其切實實現資本增值的經營目標。

2、適度采取“金融資產轉換”舉措,實現中美兩國的“雙贏”。目前,我國持有大量的美國政府債券,是美國國債市場上相當重要的外部投資者。截至2009年末,美國可交易國債余額為7.27萬億美元,而我國持有美國國債8948億美元,占比接近12%。因此,如果通過直接的“出售美國國債、購買其他資產”的方式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調整美元資產結構,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債市場的嚴重動蕩以及美國國債價格的顯著下跌。

我國作為儲備而持有的部分美國國債價值也會遭受重大損失。現實的方法是實施美國國債的金融資產轉換,原因在于:對我國而言,不僅能化解國債危機,也能使我國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對美國政府而言,金融資產轉換也比較容易采納,是一個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