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綜述

時間:2022-02-24 02:37:00

導語:外匯儲備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儲備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綜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目前已逾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長既是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又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但同時,巨額外匯儲備也蘊涵著風險,過度的外匯儲備會給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文章闡述了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及快速增長的原因,分析了高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現狀分析;利弊;對策建議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在1979年之前,我國外匯儲備從來沒有超過10億美元,甚至還出現過負值。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開始迅猛增加。到1996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后上升相對平穩,2001年后,我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迅速推動了外匯儲備的飆升,到2006年連續三年單年外匯儲備增量超過2000億美元。可以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迅猛增加,由零增至2萬多億美元。

1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1.1外貿增速較快,“出口多,進口少”導致貿易順差不斷加劇

與前幾年進出口量都巨大的發展格局不同,從2005年開始,“出口多,進口少”已成為外貿運行的主要特征。從進口方面來看,各類產品的國內供應量充足,國際需求疲軟;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導致外貿企業減少進口、推遲進口;國際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而導致進口率的上升遠遠超過進口關稅的降幅,國內企業削減進口;而日趨明顯的進口替代趨勢也同樣導致加工貿易進口增速的持續下降。從出口來看,由于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和貿易摩擦風險的存在,很多外貿企業提前出口、加快出口,由此導致大量順差出現。

1.2大量外資的進入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而在21世紀初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FDI流入國之一。由于中國的經濟穩定增長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1979—2004年,我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超過年均30%,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實踐中是極為罕見的。2005年,我國外資企業發展穩定:外方出資比例持續增長,整體質量明顯提高。全國實有外資企業注冊資本達8120.3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1.5%。2006年,中國吸引FDI總額達630億美元,新設立外商企業41485家。

1.3熱錢的流入

中國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而資本項目外匯收支則實行嚴格管理,國際熱錢很難通過合法途徑進入中國內地。不過在對人民幣升值的心理預期持續作用的情況下,大量國際熱錢以各種非法的途徑進入中國內地套利、套匯。國際熱錢流入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熱錢通過貿易渠道進入中國,例如,通過境內的對外貿易企業虛報貿易出口,如提高商品的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二是國外游資通過投資渠道從資本和金融項下進入中國,例如,直接投資是熱錢進入中國的一條重要合法途徑;三是利用資本項目管理中的漏洞實現人民幣的兌換,以外債的名義直接結匯。

2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分析

高額外匯儲備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良好的結果,也是中國經濟運行健康的標志。但巨額外匯儲備也蘊涵著風險,過度的外匯儲備會給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有利之處在于:有助于化解經濟結構中的不平衡因素,從根本上減少國際收支不平衡發生的可能性,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增強國際清償能力,從而維護國際信譽,以吸引外資進入;國家干預外匯市場,穩定人民幣匯率;增強抵御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發展。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弊端在于: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導致大量“套利性”外匯資本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境內;基礎貨幣投放和外匯占款增大,制約了貨幣政策的運用和效應;高額外匯儲備并不經濟,降低了資金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內債與外債大幅增加;增大了儲備風險;使國家儲備資產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失去了國際貨幣基會組織的優惠貸款。

3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的對策建議

3.1實行“走出去”戰略

為配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我國應進一步放寬用匯限制,完善政策,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擴大對國外資源的開發型投資,加大境外資源開發力度。將一部分儲備轉化為能源儲備,即增加能源、先進技術設備等重要戰略物資的儲備,運用一定的外匯進口關鍵設備、原材料,如節能、安全生產、排污環保事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設備、技術、材料等,加快國內技術改造升級的步伐。

另外,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于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所以需要大力支持自主創新、核心技術的開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變粗放型出口增長模式,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優化產業結構。國家可以考慮用部分外匯儲備設立“海外投資基金”,通過商業銀行轉貸,支持企業的海外投資,還可以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支持對海外能源性企業、關鍵性原材料生產企業的并購活動,并購國外戰略性資產,并配合金融戰略的實施,不排除有計劃、有遠見地對國際跨國銀行的并購予以支持。

3.2增大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和多元性

(1)合理選擇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逐漸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根據對外貿易依存度、經濟相關度,綜合考慮進口支付要求、時常干預需求、償還債務需要以及我國與他國的貿易依存度等方面的因素來安排。目前,美元的貶值趨勢使得我國外匯儲備面臨匯率風險,所以應減少美元比重,在貨幣籃子中適當增加其他強勢貨幣如歐元、日元及其他貨幣性資產的比重,從而有效化解一部分風險,保證我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2)合理安排儲備的資產結構。外匯儲備主要有四大作用: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外匯儲備資金在使用上應當堅持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和營利性四原則作為出發點,對于作用不同的儲備,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為發揮前兩項作用,儲備一般投資在流動性最強的投資工具上,因而必須選擇風險最小的投資工具組合,以規避投資失敗帶來的風險,比如貨幣基金、信用級別較高的短期債券和流動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債券、政府機構債券以及短期衍生產品等。而為發揮后兩項作用,儲備在短期內使用的可能性不大,為中長期投資,其投資組合可側重于收益性,如長期的國際金融機構債券、遠期合約、進行海外投資、購買海外企業股權等。

此外,從國家經濟安全的長遠角度出發,我國應該有意識地增加戰略資源等方面的儲備,建立戰略發展基金。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石油、鐵礦石、銅等戰略性和稀缺性自然資源的需求大量增加,所以應動用部分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較低時對其進行購買,并建立相應的儲備體系,或在適當的價格水平上拋售。

3.3完善外匯儲備管理法規及監管機制

從國際經驗看,各國都十分重視與外匯儲備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韓國為例,該國采用政府投資公司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設立了韓國投資公司,并專門制定了與之配套的《韓國投資公司法》。我國目前關于管理和運用外匯儲備的法律法規依然有待加強與完善。外匯儲備的相關法律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4條和第32條有原則性規定,卻并未在中國外匯管理基本法規中的《外匯管理條例》中有所反映。并且我國目前也應該盡快制定專門的《外匯儲備投資管理法》等法規,并在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外匯資產的定義和分類、外匯儲備的構成和作用、管理機構的管理目標和監管職責等內容。

另外,國家也應制定和外匯投資公司有關的法律法規,比如《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法》,對外匯投資公司加強監督和管制,確保其行為規范、健康運行,從而才能保證外匯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總之,只有從國情出發,保持適當規模的外匯儲備,并對其進行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才能穩定我國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使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飛.淺析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及管理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8).

[2]陳立泰,張祖妞.FDI、出口貿易與外匯儲備增長[J].2009(8).

[3]劉兵權,彭菲婭.超額外匯儲備、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J].國際貿易問題,2008(7).

[4]徐光潤.熱錢流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措施[J].西部金融,2010(6).

[5]胡余平.論綠色貿易壁壘的效應分析及中國的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4).

[6]孔立平.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理論的研究評述及展望[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