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農田水利建設方向分析

時間:2022-06-08 06:40:00

導語:略論農田水利建設方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農田水利建設方向分析

摘要:水利是國民經濟首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心環節。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農田水利建設要有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新思路

當前形勢下我國農田水利建設要圍繞一條主線堅持五項原則健全五大體系落實八項措施。

一、圍繞一條主線

以建設現代新型農田水利為主線。農田水利建設是以改善人們生存條件、農業生產條件為目的以治水為中心的國土綜合整治活動。現代新型農田水利是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經濟體制轉軌的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運用綜合手段使農田水利建設實現歷史性飛躍。現代是指其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新型是指其以正確處理人水關系的辯證博弈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水問題的資源水利觀為指導。

二、堅持五項原則

1.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防止水對人的傷害的同時防止人對水的傷害當前主要是防止人對水的傷害。不僅要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要注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不僅要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要注重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2.水利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水利要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也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和承載能力當前主要是從山東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現實出發量水求發展。變以水資源需求主導供給為以水資源供給主導需求根據水資源狀況調整經濟結構確定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規模。

3.農村與城市、工業互補共進

農村特別是郊區要自覺當好城市、工業的水源地農田水利建設要越來越多地搞一些恢復自然生態、涵養保護水資源和生態水環境的項目。城市、工業要自覺做好培植農業的工作建立對農業的補償機制以城補鄉、以工補農形成城鄉一體、良性互動、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局面。

4.現實利益與根本利益內在統一

農田水利建設要適應社會進步逐步從以重利益為主要特征的生產型水利轉變為以重公益為主要特征的生態型水利。在一定時期內農田水利建設仍要突出經濟效益以與“三農”問題關系重大、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重點。從長遠來看農田水利建設的公益性質將越來越明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將成為主導農田水利建設也將最終成為國土整治、生態與環境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5.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有機結合

在今后一定時期內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不可能把農田水利建設包攬下來但是也不能完全靠農民的力量搞農田水利建設必須使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有機結合。

三、健全五大體系

健全完善真正體現農田水利特色的工程體系:一是以大中型河道、水庫、調水工程和重要湖泊、濕地為主構成的區域防洪抗旱減災體系二是以沿海防潮堤、防潮涵閘為主構成的沿海防風暴潮體系三是以小微型河、溝、庫、塘、泉、窖、井、渠為主構成的田間灌排體系四是以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區段計量、農業“三灌”為主構成的節水增效體系五是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回灌補源工程、濕地、綠地為主構成的水生態與環境保護體系。

四、落實八項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

提高思想認識全民是基礎領導是關鍵。要把農田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認真研究科學決策周密部署變“大災大干、小災小干、無災不干”為“有災無災一樣干”;要采取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要使社會各界和公眾不斷了解水資源家底增強水的憂患意識和防洪減災意識轉變落后的用水觀念和用水習慣;要大力宣傳和推廣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的好方法、好經驗加強輿論監督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新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責任制。應建立各級目標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將工作任務層層落到實處將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效作為各級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是部門團結協作密切配合。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很多各部門應積極參與團結協作、各負其責形成合力。

三是轉變組織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下各級政府要轉變角色

3.實行分類指導推廣新典型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據地區差異確定主攻方向。山東省多年來形成的三大區域的治水路子被實踐證明是符合當地實際的應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并根據形勢變化進一步調整完善。二是根據“先急后緩、長短結合”的原則確定工程重點。三是根據結構調整的要求確定工程布局。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農田水利建設在布局上必須在保證糧食安全和維護生態的前提下按照高效優質農業的要求來考慮。

4.堅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規

在認真貫徹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國家法律的基礎上加強配套法規政策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和打擊農村水事違法案件規范水事活動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額征收各項水利規費。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分級負擔、受益負擔、分級管理、收益補償等政策劃分事權明確責任。以水資源管理為重點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

5.拓寬投資渠道切實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總量

適應新形勢要求走社會化辦水利的路子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一是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辦的原則加大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力度。二是按照生產性的事情農民辦的原則由農民根據生產需要自主決定水利設施投入的力度。三是按照效益性的事情社會辦的原則積極探索用市場的辦法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

6.深化水利改革增強水利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堅持創新不斷深化農村水利改革。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水務一體化建設強化水利行業管理職能。按照資源水價、工程水價、環境水價三部分協同作用的改革思路調整提高城市工業水價。農業水價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眾負擔、財政補助的原則計算包括工程折舊、管理、運行、維修等費用在內的供水價格向用水戶收取一定的水費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權限由同級財政承擔。

7.依靠科學技術以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繼續實施“科教興水”戰略下大氣力抓好以下幾個關鍵性措施:一是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和先進的理念指導工作。做到科學規劃、科學決策把農田水利建設規劃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二是加快科技攻關和技術引進步伐。積極推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環境保護、防災減災、水土保持、節約用水、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利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三是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轉化力度。以節水技術、施工技術的開發推廣為重點加大推廣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廣低壓管灌、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數。采用信息化技術和先進設備改進水資源管理手段。

8.堅持建管并重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

建立新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的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管理、良性循環。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根據不同類型的工程明確管理主體。要改變過去想管的管不了、該管的管不好的局面政府該管的一定要管到管住不該管的一定要放開放活劃分事權明確權責。

二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宜的管理方式。一家一戶的工程由農戶自管;聯村聯戶的工程建立各類形式的合作組織通過用水戶參與管理和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等方式將專管與群管相結合明確產權和義務;重要的和較大的工程由政府管理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

三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短線、斷層、萎縮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要繼續加強鄉鎮水利站和農村水利技術服務組織建設搞好各級農村水利隊伍的業務培訓使農村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勇于創新建立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沒有行政級別、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新的水利技術服務中心立足水利面向市場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中心和中心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誰的實力強、服務好誰就會占領更多的市場,由眾多的服務中心形成一個全面覆蓋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