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節水方法發展
時間:2022-04-20 09:58:00
導語:農田水利節水方法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業生產受耕作技術和耕作習慣的影響,長期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情況,在很對地區都存在對水資源的浪費。由于農業是用水大戶,如何不能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有效節水,那么,會對農業周邊的城市生活和其他行業的生活生產用水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在農業產區推廣農田水利技術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農業粗放型生產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效率,還可以提高一個地區對水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降低對水資源的浪費。從大的背景上來講,我國的水資源分配極不平衡,我國的農業產區分配也很不平衡,這兩個不平衡造成了在局部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水資源匱乏,如果在不進行合理的利用,那么就會造成進一步的水資源緊張。尤其是目前我國農業產區先進生產和灌溉技術的推廣不夠,大面積灌溉造成大量的水資源蒸發和流水,沒有起到實際的灌溉作用。另一方面,從農業增長增收的角度來看,完善農田水利節水技術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使得建設生態農業、景觀農業和農業產業鏈成為了一種可能。進行水資源的調配的同時,進行各類農業技術革新試驗,再通過農業技術革新試驗對農田水利利用技術的進行革新,這種相輔相成的方式是既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也有效地利用了水資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我國農田水利節水技術的發展思路
根據我國農業產區水利設施和灌溉技術的差異,開展農田水利節水技術工作可主要從改良灌溉方式、改變儲水和蓄水方式以及農作物種植方式上做文章,形成地上、地下一體的立體灌溉模式,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2.1改良傳統灌溉方式,推廣系統灌溉模式
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中,應用比較多的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溝灌、滴灌、噴灌和管灌等技術。在一系列的灌溉技術中,應用比較多的主要有溝灌、噴灌和管灌幾種。其中,溝灌是應用比較多的一種灌溉技術。農業生產都要依托河流、湖泊等水源地進行,為了節省灌溉成本,廣大農民發明了溝灌這一傳統的灌溉技術,利用河流周邊的天然水道,進行初級改造直接將水引進農田,進行大面積灌溉,或者在近水源地處利用水泵等抽水設備抽水,利用外接管線將水輸送到農田進行灌溉。這種灌溉技術雖然節省成本,設備運行和維護費用也比較低,但灌溉效率也十分低下,在水的輸送和灌溉過程中,都容易造成大量的流失和浪費。尤其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在用電高峰季節普遍出現電力短缺,而這時時間一般都是農業生產最關鍵的灌溉期,電力的短缺造成抽水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同樣影響灌溉效果。根據這種實際情況,廣大水利技術人員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農業生產環境調查,特別是農田水利運行情況和水資源利用情況調查,了解灌溉區域的綜合情況,利用得到的綜合數據進行詳細的灌溉方式改良工作,首先,做好用于溝灌的渠道的防滲漏工作,避免水資源意外流失。同時,還要利用溝中覆膜技術減少灌溉過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據農田作物類型和種植情況,還要廣泛的使用支渠灌溉,分擔主渠的灌溉壓力,在利用支渠進行灌溉時,要注意渠道的高度和渠內壓力的控制,一般以不影響主渠內水流量為宜。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使用覆膜技術,進一步提高灌溉效率。改良溝灌,建立系統的溝灌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灌溉技術改良手段,也是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適宜在我國絕大多數農業產區進行普及推廣的重要的灌溉模式。除不斷改良溝灌模式之外,還可以在種植農作物類型允許,技術成熟的情況下,積極推廣噴灌、滴灌和管灌技術,這些灌溉技術由于將水流轉化為了水滴、水霧,就等于直接降低了灌溉的用水量,對水資源的節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管灌技術,利用地下管道同水源進行連接,灌溉用水可以在管道內實現回流,從而很大限度的控制了水的消耗和浪費,相應節約用水量可達50%左右,灌溉效率更是提高了近10%左右。
2.2合理儲水、蓄水,適時進行灌溉作業
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廣大的區域分別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明顯,所以我國的降水也多數集中在每年的夏秋兩季,這兩個時間段的降水如果進行合理的儲存,那么完全可以滿足我國農業生產的需要。要充分利用農業產區現有的水利設施,如小型的水庫、水壩,進行有針對性的蓄水,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可以利用梅雨季節幾個月的降水進行蓄水。待梅雨季節過去,進入農作物大面積耕作期之后,在由水庫和水壩進行有序的水資源分配,從而合理的利用了水資源,避免了臨時采用其他取水方式,如開采地下水造成了農業生產、生活環境的潛在破壞。利用汛期蓄水進行灌溉,還可以根據需要增加灌溉次數,或者利用溝渠將水資源在農田中進行循環灌溉,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水資源,提高了灌溉效率。
2.3優化農產區作物結構,推廣節水種植技術
由于不同作物對水量的要求不同,在實際種植作業中,可采用不同作物間作的種植模式,改變單一的作物生產模式,根據當地水資源情況,調整種植作物的比例,在不影響糧食產量的情況下適當推廣抗旱品種,從而使得灌溉區域內整體的灌溉用水量降低,也就達到了節水的目的。另外,還應在部分地區推廣節水種植技術,特別是在農作物用水量相對較少的北方地區,可積極推廣坐水點種和早育稀植和各類水肥控制技術,從而提高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水的利用率。結語發展農田水利節水技術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農業生產中對水資源不能進行合理利用、水資源浪費嚴重的問題,從大的方向上來講,推廣農業節水技術,也是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建立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 上一篇:發改局局長在民主生活會講話
- 下一篇:農村土地變更試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