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含沙量對磨蝕影響論文

時間:2022-07-16 05:30:00

導語:水流含沙量對磨蝕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流含沙量對磨蝕影響論文

摘要摘要:在前人探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含沙量對磨損和氣蝕的影響,提出了由湍流猝發現象而引起的掃蕩磨損的概念,認為含沙量的增加將增加星度微切削破壞功能和掃蕩磨損,降低單顆粒泥沙的破壞功能;含沙量小時促進氣蝕,而含沙量大時則制約氣蝕。提出了臨界含沙量Scr有可能不存在的情況,解釋了文獻[1、[2的結論。

摘要:磨蝕掃蕩磨損氣蝕紊動

我國河流中大多數含有泥沙,有的含沙量很大。如聞名的黃河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達37kg/m3,長江含沙量較少,上游多年平均含沙量約為1.7kg/m3,輸沙量大多集中在每年6~9月的洪水期,當挾沙水流以較高的流速流經泄水或排水建筑物時,將對閘門槽、底板、泄洪排沙底孔、溢流面等造成磨損,嚴重者直接危害到水工建筑物的平安,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故對含沙水流的磨蝕規律進行探究很有必要。

圖1含沙量磨蝕失重的關系

Relationbetweensedimentconcentrationandabrasionrateofdifferentmaterials

目前,對于水流含沙量對磨損的影響理論上的探究還很不成熟,主要靠實驗的手段來加以探究,不同的學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探究,但他們的結果很不一致,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水利水電科學探究院在各種空化試驗設備上如水洞、轉盤儀和磁致伸縮儀上進行的試驗,以及采用黃河沙和塑料沙進行的空化和磨蝕試驗發現,在含沙量小時,含沙量的增加對空化和磨蝕起促進功能,在含沙量大時,含沙量的增加對空化和磨蝕起制約功能(如圖1),在兩種相反功能之間存在一稱為臨界含沙量Scr的轉變點[1。而清華大學在二元文丘里管中,采用黃河小浪底河灘的天然砂做的試驗探究表明,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平均磨蝕率均隨水流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并沒有明顯的峰值[2(如圖2)。

1含沙水流的沖磨機理

圖2不同材料的磨蝕率和含沙量的關系

Relationbetweensedimentconcentrationandabrasion

含沙水流的磨蝕,屬于水沙二相流新問題,水流中的沙石之所以能造成材料的磨損,是由于水流中的沙粒具有足夠的動能,它所具有的能量來源于挾沙水流,當沙粒沖磨固體壁面材料時,把一部分或全部能量傳給壁面材料,在材料表層轉化為表面變形能從而造成材料的磨損。

1960年J.G.Bitler通過探究認為摘要:金屬材料的磨損是垂直變形磨損和水平微切削磨損的疊加——復合磨粒磨損。他的過于復雜的公式經J.M.Neilson和A.Gildrist簡化后,得到如下沖磨函數。

(1)

式中W為沖磨失重(g);Ms為磨粒質量;Ms=Ws/g(kg/m/s2);g=9.8m/s2;Ws為磨粒重量(kg);Vs為沙速(m/s);α為沖角。臨界沖角α0=π/2n;n為水平回彈率因素(無量綱);ε為沖擊變形磨損耗能回數(kg.m/g);φ為微切削磨損耗能回數(kg.m/g);K為臨界磨損沙速(m/s)。

他們對柔性金屬軟鋼、鋁等所做的磨損實驗,發現其磨損曲線上有一個低沖角的微切削磨損高峰。而在對巖石、玻璃等脆性材料的磨損實驗中,發現這些材料的磨損是單純的沖擊變形磨損。

白福來等對沖磨機理的探究表明,對同一種材料而言,沖角的大小決定著沖磨破壞的機理,在高速挾沙水流中,沖角小,以微切削破壞為主;在流速較小,大粒徑滾跳磨損的場合,沖角大,以沖擊變形磨損為主[3。

高速含懸沙水流應屬于小沖角的微切削破壞,這種水流由于紊動強度大,其含沙量沿垂線分布可看作均勻分布,所以隨著含沙量的增加,對過流表面材料磨損的沙粒也應相對增加,磨損強度也應隨之增大。

2湍流的擬序結構對磨蝕的影響

早期的湍流邊界層理論認為貼近壁面處的流動是層流,并稱之為層流底層,自從50年代以后美國Stanford大學的湍流學派認為層流底層觸發湍流的重要區域,粗糙壁面可能不存在層流底層。當底層出現條帶后,邊界層的速度剖面逐漸發生扭曲,條帶逐漸升起,當速度剖面扭曲相當嚴重時,由于流動不穩定性流場發生振蕩并產生強烈的展向渦,最后強烈的振蕩把條帶打壞產生極大的脈沖,稱為猝發現象。伴隨猝發一部分底層流體向外抽出將強烈湍流脈動輸送到外層,和此同時,由于流動的連續性,外層一部分流體卷向底層,這種補充的水體受到壓力波的加速功能,以和邊壁成5°~15°的微星度掃蕩底面,并略帶側向推擠[4。其示意圖見圖3。

含沙高速水流每次發生猝發現象時,必然造成一次掃蕩底流挾帶懸沙對邊壁的5°~15°的微星度磨損,這種磨損現象屬于微切削磨損,這是由于猝發現象所引起的高速流團向壁面的掃掠而造成的猝然加劇的磨損,本文將其稱為掃蕩磨損。由于至今仍無水流含沙對猝發現象影響的探究報告,我們仍可按照湍流理論有關猝發現象的探究結果,認為這種猝發性的掃蕩磨損現象也是隨機的,由于猝發現象和紊流的擬序結構有關,因而,掃蕩磨損的特性也和含沙水流的紊流擬序結構有關,猝發性的掃蕩磨損必然隨水流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

3泥沙含量對水流紊動性的影響

圖3紊流猝發過程示意圖

Sketchmapofturbulenceprocess

一般來說,當水中存在泥沙時,其粘性增加。當含沙量較小時,如體積比含沙量在10%以下時,含沙水流將保持牛頓流體的特性。此時由于沙粒之間的距離較大,某一顆粒到達另一顆粒所在位置時,前一顆粒的影響已可被忽略;所以對于任一點水流來說,泥沙的存在對它的影響可以看成是四周所有沙粒在該點所產生的獨立影響的代數和,愛因斯坦推導出如下公式[5

μr=1+2.5Sv

(2)

式中μr為相對粘滯系數,即渾水粘滯系數和同溫度清水粘滯系數的比值;Sv為體積比含沙量。

若含沙量Sv=10%,則渾水粘滯系數將增加25%。若含沙量比較大,渾水還可能從牛頓流體轉變為賓漢體,此時其相對粘滯系數則由下式表示

μr=(1+2.9Sv)-2.5

(3)

若含沙量Sv=11%,則μr=2.6,粘滯系數比清水增加了1.6倍,增加是很顯著的。

水流紊動的生成,發展和耗散過程也就是水流中旋渦的形成,發展和碎裂過程。水流的粘滯性既影響旋渦的生成和發展,也促進旋渦的磨滅,消亡,所以粘滯性的增加將降低水流的紊動強度。拜格諾(Bagnold.R)在水槽中進行的試驗[5,試驗用砂粒粒徑為1.36mm比重為1.004,模型沙為石蠟—鉛球粉。隨著含沙量的增加,紊動強度愈受制約,當體積比含沙量為25%時,不規則的紊動現象逐漸被規則的副流所代替,當體積比含沙量達30%時,紊動已顯著減弱,當體積比含沙量達到35%以上時,紊動及副流現象均已消失。這一試驗充分證實,含沙量的增加將降低水流的紊動強度。

4泥沙含量對空化空蝕的影響

當含沙量增加時,紊動強度降低,脈動壓力減小,根據在水洞中垂直升坎空化影響試驗的結果可知,脈動壓力減小時,初生空化數也減小,初生空化數按下式表示

k=P0-Pv/ρV20/2

(4)

式中P0為試件前無干擾處的壓力;Pv為相應水溫下的飽和蒸氣壓力;V0為試件前無干擾處的流速;ρ為液體的密度。

圖4為劉一心在循環水洞中的試驗得出的初生空化數和泥沙含量的關系曲線[7,從中可看出,泥沙含量S對初生空化數有兩種相反的功能,當含沙量較小時,它促進空化提前發生,這可能是由于泥沙引起氣核變化的影響大于它對紊動強度影響功能的緣故,和此相反,當泥沙含量較大時則制約空化的發生。

圖4初生空化數和含沙量的關系

Relationbetweensedimentconcentrationandcavitation

5結論

泥沙含量對磨蝕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非凡是高速含沙水流,空化空蝕和磨蝕常相伴發生并相互影響,綜合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摘要:

1.隨著水流含沙量的增加,小沖角的微切削破壞功能也相應增加。

2.隨著水流含沙量的增加,由猝發現象而引起的掃蕩磨損增加。

3.當水流含沙量相當大時,水流的粘滯性明顯增加,紊動強度明顯減弱,由紊動傳遞給單顆粒泥沙的能量減少,從而使單顆粒泥沙的破壞功能減輕。

4.隨著水流含沙量的增加,當含沙量較小時,沙粒所帶氣核對空化空蝕的影響大于沙粒對脈動壓力的影響,此時促進空化空蝕;而當含沙量較大時則相反,從而制約空化空蝕功能。所以當含沙量較小時,隨著含沙量的增加,空化空蝕和磨蝕都不斷增加,此時泥沙對磨損起促進功能,而當泥沙含量較大時,隨著含沙量的增加若它對1、2兩項的影響仍大于對3、4兩項的影響則繼續表現為促進磨蝕,文獻[2中的試驗屬于此類情況,尚未發現臨界含沙量;若它對1、2兩項的影響在某一含沙量時小于對3、4的影響,則表現為抑制磨蝕,此含沙量稱為飽和含沙量Scr,文獻[1]中的試驗屬于此類情況。但Scr和水流條件、泥沙特性和壁面材料等有關,且泥沙含量對各種功能的影響仍無定量的結論,故尚不能確定Scr的大小,須進一步探究。非凡是南方山區潮河流,懸移質泥沙含量往往很小,可能遠小于臨界含沙量,因而,含沙量的增加總是使磨損加劇。

參考文獻

[1程則久。空化和磨蝕中臨界含沙量的試驗探究。水利水電技術。1990,(2).

[2黃繼湯,田立春,李玉柱。在清水及挾沙水流中混凝土等脆性材料抗磨蝕性能的試驗探究。水利水電技術。1985,(9).

[3白福來,李亞杰,傅智。高速挾沙水流對水工建筑物的磨損機理及估算。人民黃河。1987,(1).

[4是勛剛。湍流。天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5錢寧,萬兆惠。泥沙運動力學。科學出版社。1983年。

[6竇國仁。紊流力學(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7劉一心。懸移泥沙對水流空化狀態的影響。水利學報。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