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監測設計系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11:02:00
導語:水文監測設計系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文監測在三峽水利樞紐的規劃論證階段和工程開工后,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工程的科研、設計、截流布局及施工方案選擇等提供了科學依據。按照工程設計,三峽工程于2002年11月實現明渠截流。水文部門圍繞明渠截流戧堤進占、龍口、大壩導流底孔過流、三期圍堰度汛等觀測為重點,兼顧庫區、壩區、壩下游水文監測,做了深入的研討,制定了詳細周密的監測方案,為明渠截流提供及時、準確的水文資料和分析成果。本文就截流河段與工程概況,水文監測目的、主要內容及作用,監測系統設計,監測儀器設備與技術措施,以及監測系統在截流實踐中的應用等分別論述如下。
1河段與工程概況
1.1河段概況
三峽工程施工區從伍相廟至鷹子咀長約12km,面積15.28km2。為較好地掌握施工區水文、河道、水環境變化情勢,水文監測河段上起太平溪、下至蓮沱,全長22km,水域面積約為22km2(以下簡稱壩區河段)。大壩軸線以上1.5km至大壩軸線以下1km為明渠截流水文監測河段(以下簡稱截流河段),全長2.5km,面積約為3.0km2。三峽工程明渠截流河段水文監測布置見圖1。
圖1三峽工程明渠截流河段水文監測布置圖
1.2工程概況
三峽工程明渠截流繼一期導流明渠開挖、二期大江截流導流和通航之后、為修筑三期圍堰而實現戧堤進占與合龍的關鍵性工程。
(1)三期圍堰工程。三期圍堰位于導流明渠內。三期上游圍堰為Ⅳ級臨時建筑物,圍堰軸線長427m,設計洪水標準為4月份實測最大流量17600m3/s(1877年~1990年資料,下同),相應上游水位81.05m,堰頂高程83.0m,最大堰高33.0m。三期下游圍堰為Ⅲ級臨時建筑物,圍堰軸線長415m,設計洪水標準為頻率2%的洪水流量79000m3/s,相應擋水位78.3m,堰頂高程81.5m,最大堰高36.5m。上、下圍堰均由風化砂、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塊石以及反濾料構筑而成,總填筑量分別為146.58萬m3和152.48萬m3。
(2)明渠截流分流工程
明渠截流期采用大壩泄洪壩段導流底孔分流。22個導流底孔分別布設在泄洪壩段的表孔正下方跨縫處,其有壓出流口尺寸為6m×8.5m,中間16孔進口底高程56.0m,兩側各3孔進口底高程57.0m。大壩底孔泄流能力受二期上下游圍堰拆除高程和底寬的影響,設計明渠截流前,上游圍堰拆除高程57m,底寬不小于550m;下游圍堰拆除高程53m,底寬不小于410m。
(3)明渠截流戧堤工程
三期截流采用上、下游戧堤立堵,上游雙向、下游單向進占的施工方案。設計按上游戧堤承擔截流總落差的2/3,下游戧堤承擔截流總落差的1/3。上、下截流戧堤總拋投量分別為35.85萬m3和38.38萬m3。戧堤施工進占分為非龍口進占和龍口進占兩個階段,設計上、下截流龍口寬度分別為150m和140m,拋投量分別為20.4萬m3和20.5萬m3。設計截流流量10300m3/s,經模型試驗表明,上、下龍口最大平均流速分別達5.14m/s和4.01m/s,截流終落差4.11m。合龍能量指標達40.4萬kw,為葛洲壩工程截流的2.6倍,是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的1.4倍,居當今世界龍口能量指標之首。
1.3水文監測的目的、主要內容及作用
鑒于明渠截流的難度,水文監測的目的主要為三期截流設計、施工、截流指揮提供可靠數據,同時也為模型跟蹤試驗、水文預報、水文及水力學計算提供基本資料。特別要為在明渠截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以指導明渠截流施工決策和調度管理。水文監測的主要內容包括水下地形、截流落差、龍口流速、壩址流量及導流底孔分流量等,其主要作用是為掌握截流邊界條件、截流水流條件和截流環境影響的動態變化,見表1。
表1三期截流水文監測的主要內容及作用
項目名稱
主要內容
主要作用
截
流
邊
界
條
件
水下地形
水下地形形象
掌握水下地形形象、口門水面寬及床沙的變化情況,為截流設計優化、調整截流施工方案及進度、模型跟蹤試驗、水文預報及水文、水力學計算提供基本資料
固定斷面
固定斷面形象(含口門水面寬)
床沙
床沙(拋投料)顆粒級配
截
流
水
流
條
件
水位
壩區沿程水面線
是監測截流落差及其變化的基本資料。同時監測葛洲壩水庫調節對截流水力學指標的影響
龍口落差、戧堤落差
掌握上、下戧堤落差及其分配,指導上、下戧堤施工進占的時機及進度
流速及流態
護底加糙區流速、戧堤頭及挑角流速、龍口縱橫斷面流速、截流河段流態
掌握戧堤口門區(以龍口為重點)的流速變化特征,指導戧堤進占的拋投體塊徑、形狀、拋投方式及推填角度的選擇,以利戧堤頭的防沖和穩定
流量
壩址流量、茅坪溪支流流量、大壩底孔及龍口分流量
掌握壩址來水流量及導流、截流的分流量
截
流
環
境
影
響
河床演變
永久船閘下游引航道口門河勢及兩壩間河道演變
截流對河道、航道口門區的河勢影響及拋投料對水環境的影響
水環境
截流河段及下游水質
2水文監測系統設計
根據三峽工程明渠截流施工布局和截流工程設計、監理、施工、水文預報、水文及水力學計算、模型跟蹤試驗等部門對截流水文監測的要求,為確保水文數據全面、可靠、精度和時效,建立包括水文信息采集—傳輸—處理—與反饋等四個子系統的三期截流水文監測系統,見框圖2。為系統實施成立了五個專業組,即水文組、河道組、水質組、水文信息處理中心和綜合組。
2.1信息采集子系統。包括水位降水、龍口流速、流量、流態、口門水面寬、河道沖淤、水環境等,根據三峽壩區現有監測站網條件,結合截流所需的水文信息,共布設18個水位站、2個水文站、17個流速或流量監測斷面、32個河道固定斷面、5個水質監測斷面。
2.2信息傳輸子系統。采用計算機有線或無線數傳方式,輔以電話、電臺或對講機等方式,將自動、半自動或人工采集的水文、河道地形數據,經無線或有線數傳、或無線人工、有線人工傳至水文數據處理中心截流數據庫。各專業組之間的聯系采用短波電臺、電話(有線或WAP電話)等。
2.3信息處理、信息與反饋子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明渠截流水文信息處理中心,使用計算機網絡與通訊技術合理集成,實現水文信息接收、處理、存貯、檢索和e水文情報的網絡化與自動化。
水文信息處理中心建立截流水文數據庫和計算機局域網,實現數據、圖表自動處理與共享。截流水文數據庫包括水文數據庫、河道數據庫、施工信息數據庫等,數據庫采用表結構設計方案。計算機局域網掛靠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局域網,其間專設“截流水文網站”,以動態方式直接從數據庫生成《水文實測信息》、《水文快報》以及其他信息網頁,水文監測信息。
內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水面流速流向、泥沙、固定斷面、水下地形等信息和相關的分析成果。信息以截流指揮專用通信系統和“截流水文網站”為主,并以電子郵件、電傳、電話、電臺等為輔的方案?!端膶崪y信息》全面反映壩區河段水文變化情勢,在戧堤進占和龍口合攏期每天一期;根據水情變化確定《水文快報》頻次,如在龍口合攏期,實時水位、流速、落差等信息。系統還具有實時查詢、信息反饋、整編歸檔及檢索等功能。
3水文監測儀器設備與技術措施
截流水文監測除采用常規的、成熟的測驗方法和技術手段外,盡可能采用新的監測儀器設備與技術措施。截流水文監測是在特殊環境條件下的水文觀測,其儀器設備將經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如明渠截流施工場地窄小、截流龍口水流湍急和高強度施工形成的復雜水域,以及無線電波干擾等,都將影響到水文監測工作,也對儀器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明渠截流水文監測的特點,應立足于成熟的先進儀器設備、先進的技術手段,以收集、傳輸、水文資料。經過調研和大量的儀器設備技術指標分析,確定在明渠截流水文監測中使用以下關鍵儀器設備與技術措施。
3.1ADCP測流系統。ADCP(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水文測驗儀器之一,具有不擾動流場、測驗歷時短、測速范圍大等特點。對截流河段多斷面的水文監測,采用船載型ADCP測流系統,輔以GPS導航技術,能快速、準確地巡測各斷面的流速分布及流量或分流比,還可解決船舶無錨定位和全天候測驗等問題;對龍口流速測驗,采用無人測艇ADCP測流系統,可精確地獲取龍口流速分布。
3.2無人測艇測量技術。該方法是通過龍口上游150m左右的錨錠船,用鋼絲繩牽引無人測艇(艇上安裝ADCP等儀器)深入龍口進行水文測驗。無人測艇采用全密封雙體船結構,具有穩性好、阻力小、安全可靠等特點。錨錠船安裝有以計算機為主的控制中心及機電設備,控制無人測艇測驗。
3.3GPS水道測繪系統。利用GPS接收機,配備數字測深儀或多波束測深儀、繪圖儀、計算機與數據鏈、通訊等設備組成的GPS水道測繪系統,可高效地施測水下地形和沖淤斷面,具有全天候、多功能、精度高、成圖快等特點。
3.4無人立尺測量技術。對戧堤頭水位觀測,傳統的方法難以達到安全、高效的要求,選用成熟的無人立尺測量技術,并配以高精度的激光全站儀,可測量未知點的三維坐標,用于龍口戧堤頭水位和口門寬度的測量。
3.5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水文信息遠傳、處理、計算機化,具有快速、準確等特點。
3.6監測系統在明渠截流中的運用實踐
三峽明渠截流從2002年9月15日導流底孔閘門調試開始,至11月6日龍口合龍結束,明渠截流水文監測系統實時監測了明渠截流水文情勢變化,收集到全過程多要素完整的水文成果,并實時動態更新截流水文網頁,為指導截流施工、調度、水文預報、提供了大量科學的水文信息。
4結語
三峽工程明渠截流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水文監測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是截流不可缺少的技術保障服務系統。
三峽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監測采用高新的監測技術、選進的儀器設備、高素質的監測人員以及合理可靠的組織措施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充分發揮水文監測在三峽工程截流中的耳目和參謀作用,體現一流工程和一流的水文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守仁.三峽工程三期圍堰及截流設計關鍵技術問題.人民長江.2002.(1)
[2].孫伯先.李云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水文測驗設計.中國三峽工程建設.1997.(9)
- 上一篇:水資源開發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地下水污染調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