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岸線資源開發論文

時間:2022-06-28 06:47:00

導語:河流岸線資源開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流岸線資源開發論文

一、長江資源開發利用實踐

泰州市高港區現有長江岸線24km,江灘總面積173hm2,其中主江堤與干外圩堤間面積81hm2,木庫大壩與同興大壩間水面13.3hm2。長江岸線資源的開發利用現已被列入區域經濟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江灘資源由粗放利用逐步轉向深度開發。到目前為止,高港區在江灘資源開發上累計投入300多萬元,開發利用130hm2,特種養殖、種植初具規模。

2.港口建設和發展不斷加快。1992年11月,泰州港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新區組建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泰州港開發工作,大力組織實施了楊灣新港區的建設。總投資1.5億元的一期工程占用岸線1km,碼頭長330m,包括1.5萬t級海輪泊位1座,100t級內河泊位4座,年通過能力為84萬t。投運以來,已成功停泊過4艘萬t級外輪。投資7000萬元的楊灣二期工程為1個萬t級泊位,工程建設已近尾聲。目前,泰州港老港區和楊灣港區實際占用岸線2.4km,其中老港區占用岸線1.4km,有8個生產性泊位、1個汽渡泊位、1個航政泊位及1個船舶修造廠。港區硬件建設的改善,極大地推動了港口經濟的發展,作業貨種主要有進口鋼材、木材、化肥等,并開通了集裝箱航線。1999年,泰州港全年吞吐量已達60多萬t。

3.造船業發展為高港區的支柱產業。該區位于長江下游三角區,江面水域寬闊,水深無淤積,具備發展船舶業的自然條件。經過多年的投入、改造和發展,利用長江岸線發展造船業已成為特色產業,并發揮著日趨重要的支柱作用。全區現有造船企業3家,固定資產1.15億元,擁有1.5萬t級船臺、5000t級船臺、3000t級船臺和1000t級船臺共7座。該區船舶工業在修造船方面初具規模,具有鋼板預處理、數控放樣、切割、軋機等各類造船和拆船設備設施,具備了建造萬t以上機動船的能力,可以生產3萬t以下的運輸船、成品油輪、交通管理輪等各類機動船舶。

高港區長江岸線資源開發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從總體上看,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岸線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統一規劃。有關部門、鄉鎮和單位根據自身的需要自主開發利用岸線資源,沒有按照各段的實際情況合理開發使用。少數單位和個人受利益驅動,非法占用灘地、堤防取土制磚,威脅堤防防洪安全,開發利用的盲目性、隨意性較大,不利于岸線資源的保護和進一步開發。二是開發利用的程度低。目前高港區長江岸線實際利用長度5km左右,約占整個岸線長度的20%。主江堤與干外圩堤內灘涂資源利用主要以養殖業為主,且養殖品種單一,檔次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尚未充分開發利用的灘地近66.67hm2。堤防背水坡、10m平臺的開發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三是開發利用管理體制尚未健全。該區長江資源開發利用出現多頭管理而難以管理現象,致使效益低下、管理分散,水利部門對岸線資源不能實施有效的行業管理,影響了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二、長江資源開發模式研討

(一)利用好三大優勢

1.交通優勢。高港區公路交通十分發達,寧通高速和泰高線、江平線等一級公路縱橫交錯,滬寧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高揚汽渡把該區與蘇南、上海等地聯為一體。隨著通達工程的深入推進,口岸、永安洲等鎮的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尤其是口永公路竣工通車后,將把長江岸線與新區更緊密地聯為一體。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黃金水道”對該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區政府根據省、市關于三年完成江堤達標建設的總體部署,組織對全區江堤達標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制定了建設方案。經過全區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兩年累計投資近8000萬元,建成江堤硬質化護坡24km,擋浪墻24km,加固改建通江涵閘15座,修筑堤頂黑色公路25km,治理長江坍段1.4km,填塘固基完成土方17萬m3,完善了一批防汛管理設施。經過一、二期江堤達標工程建設,該區沿江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防洪保安能力明顯提高,也為長江岸線的開發利用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港口優勢。港口開發和利用,主要是在倉儲、運輸和加工上,泰州港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位于高港區境內的楊灣港區、高港港區分別處于長江與引江河、南官河的交界處,屬于長江B級航區的第一個港口,岸線穩定,水域寬闊。泰州港不僅為鹽城、淮陰、宿遷等腹地城市入江通海的門戶,同時還承擔四川、重慶、貴州、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市的貨物中轉業務。楊灣港區建有1.33萬m2的集裝箱堆場,為港口開辟國際、國內集裝箱航線創造了條件。

3.空間優勢。建區之初,高港區以泰州港為依托,興辦經濟開發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0年6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將泰州開發區實施南移至高港開發區的重大戰略。目前,泰州經濟開發區濱江工業園已正式掛牌成立,以泰州港為中心的口岸鎮11個村劃歸工業園,實現了該區區位優勢、港口優勢與市開發區的政策優勢、開發優勢的多重疊加,進一步拓寬了泰州港口的開發空間,也同樣增強了工業園的開放引力。尤其是開發區內設有的保稅倉庫,為發展港口經濟提升了一個新的層次。

(二)明確三大主攻方向

1.創建開發開放的熱地。利用深水岸線大力發展港口、碼頭、倉儲等產業,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大大改善投資環境。充分挖掘水產養殖及深加工等農業項目、旅游休閑等三產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力求有所突破。

2.建成觀光旅游的勝地。江堤的達標建設,基本實現了“江堤護坡硬質化、堤防公路通達化、江堤沿線綠色化”的目標。在增強防洪保安能力的同時,美化了堤容堤貌,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永安洲木庫大壩內近13.3hm2水域,可以仿照蘇州、無錫、揚中等地興建水上樂園,引資開發游泳、釣魚、乘快艇觀光等趣味性休閑活動;在龍窩閘的兩側,充分挖掘當地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引資興建濱江公園;發揮引江河綠化品位高、景色優美的特點,在閘外兩側興建度假村,大力發展觀光旅游等項目。

3.發展特種養殖的基地。充分利用高港區沿江水溫適宜、水質優良、魚蝦蟹等水產味道鮮美且具有較好市場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精品養殖基地,努力提高特水養殖的檔次和水平。在江灘和干外圩堤內,引進科學養殖技術,發展網箱養魚,進行精品魚種的培育,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利用堤背水坡、10m平臺栽草,陸地放養禽、畜,水面養魚,形成一個養殖生物鏈,減少養殖成本,提高產出率,增加養殖的經濟效益。

(三)采取三條措施

l.高起點規劃,科學合理地利用長江岸線資源。為使長江岸線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要全面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好規劃前期準備工作。堅持思路放開,眼界放寬,膽子放大,立足高起點、高品位,綜合開發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在確保防洪保安的前提下,科學合理搞好總體開發規劃,形成沿江地區特色經濟。一是在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確保長江大堤安全和防洪泄洪、建設綠色園區的基礎上制定,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按照長江近灘、外圩子堤內江灘、江堤內低洼農田幾個不同區域,制定開發規劃,科學合理利用資源;三是根據財力可能,提出分步實施意見;四是把資源開發與提高農民科學技術知識結合起來。

2.搞活開發機制,多渠道開辟資金來源。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資機制。采取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吸納資金,走規模化、集約化、資源化的發展之路,做足開發利用的大文章。根據總體開發規劃,確定開發項目;鼓勵外地能人帶資金、帶技術承包開發。實行投標制度,進行公平競爭。加強上交承包資金的管理,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

3.動員各方力量,形成開發合力。長江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要切實加強領導,抓好沿江開發的“致富工程”,打好“長江牌”,念好江水經,把江灘、江水開發利用作為沿江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大措施認真抓好。搞好通江干河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加強通江閘管理,做好內河清障工作,確保灌排暢通,實施引江水養殖。并加大對養殖戶技術指導的力度,及時幫助農民解決在發展養殖業中碰到的困難、問題,特別是貧困戶的困難。在當前“雙思”教育中,加強宣傳工作力度,教育農民弘揚優良傳統,動員更多的養殖大戶,富而思源,帶動周圍農民致富。